大承皇都暗波涌动,大幽的京城里,却因《京都小报》再次掀起波澜。
只因小报上出现一个极为吸引人眼球的故事,而且没有写完。
杨明逸到御书房已经磨了吴依两天,仍未得知故事的后续。
“吴大人,那年幼帝王会如何应对位高权重的老臣?你倒是快说呀,老朽这胃口已被吊了数日,还请吴大人成全。”
“先生莫要如此,年轻帝王会如何做,我亦不知。再说了,就算我知道也不能说,只能在《京都小报》下一期上登出来。”
“那岂非了一旬以后?”
“区区一旬而已,先生再等等便是。”
“白衣,我虽身无功名,却也曾教你才学,当真不能通融?”
吴依无奈笑道:“先生,我只能透露给你一点,这是真人真事,你若想听一个编的故事,我现在就能跟你说接下来的剧情。”
杨明逸没有丝毫犹豫地拒绝了:“那便再等等。这世间若真有此事,我希望这帝王能制服老臣,还朝堂一片清明。”
“学生亦然。”
吴依在听到探子传来大承相关的消息,在明确想杀秦越的人并不是大承天子之后,便想到了这一出。
大承天子弱小,臣子强大,作为与大承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她自然不希望大承落到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手中。
把大承天子的故事写到《京都小报》中,一是让百姓们对皇权多一些认可,巩固秦越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二是让大承更乱,只要小报传至大承境内,那孙有年想翻起浪,就不会那么容易。
毕竟离大幽最近的,就是大承边境的守卫将士们。
他们可不会允许孙有年做出谋逆之事。
秦越看着她又露出狐狸一般的笑容,语气柔和了几分。
“吴卿又得一大笔银子,可喜可贺。”
“都是托陛下洪福。”
《京都小报》自从被百姓们发现登了真人真事之后,极受追捧。
第三期一经印出,不到半个时辰便被一抢而空,又加印了数倍仍是供不应求。
京中人人都以拥有一份《京中小报》而自得,能得到一手资讯,将京中八卦对号入座,抽丝剥茧般找到故事主人,那种成就感不比挣得银两少。
京中的说书先生甚至因为这份小报多了一门生意,就是将自己的分析有条不紊地讲出来,若是能压中那件真人八卦,便会受到无尽追捧,得到大量打赏。
吴依乐见其成,打算多去听听这些说书先生的分析,找到几个厉害又会忽悠的,为自己所用。
“陛下,你许久不上朝,也久未出宫,是否愿意跟臣一起去茶馆坐坐?”
秦越皱起眉头,他上一次去茶馆,还是斩杀裘山之时,那里的掌柜见了他的脸,不好再去。
“不去以前那家,去真正的老百姓会去的地方,那里才能听到更多真话。”
“允。”
吴依没想到他变得这么好说话,开心之余顺口说了句:“陛下,你真是个好人。”
秦越一怔,不自在地将头扭向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