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圆明之卷 黄莺(1 / 2)

这里是黄莺胜地。

柳生之城所在的柳生谷。

二月明媚的阳光照耀在武者休息处的白墙上,一枝寒梅静静地将影子也勾勒在上面,展示出自己傲然俏丽的姿态。

纵然有南枝的梅花相诱,也极少听到黄莺婉转的初啼声。随着原野道路和山间小路的冰雪初融,更多出现的倒是前来拜访的来自五湖四海的武者。

——拜托。拜托。

——恳请大祖石舟斋先生赐教。

还有人说:“你师承哪个流派,以为自己是谁啊?”

总之,来石垣坡徒劳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是谁介绍你来的,宗祖已经上年纪,不问世事了。”

这是这里的卫兵数十年如一日的台词。

其中也有想歪了,扭着劲儿愤愤离去的武者。

“技艺之道上应该不分贵贱与资历的,可是……”

他们并不知道,石舟斋已经在去年去世了。

因为身在江户的长子但马守宗矩忙于政务,今年的四月中旬才能抽身回乡——所以还是秘不发丧的状态。

尽管这里已经被春色包围了,仰望这座吉野朝以前就存在的古老的城寨式宅邸,还是感觉到一股冷寂、萧瑟之感。

“阿通——”

有个小孩儿正在里面那圆形的庭院中,环视着这里的一栋栋建筑。

“阿通,您在哪里?”

小孩儿的话音刚落,一间屋子的拉门被拉开了,里面熏香的烟气随阿通缥缈而出。不知是否因为百日之忌,还迟迟不肯踏出房门,她面若梨花般苍白怅然。

“我在佛堂这儿呢!”

“嗯,您还要过去一趟。”

“有什么事吗?”

“兵库大人说想让您过去一下。”

“好的。”

沿着房檐,过桥廊下,阿通向距离较远的兵库的房间走去。

兵库正坐在檐下。

“阿通,来啦。我想让你代我出去问候一下。”

“谁啊……去客室吗?”

“刚刚木村助九郎出去接待了,可他不擅长冗长的谈话。更别说与和尚谈论兵法了。”

“还是那个宝藏院的高僧吗?”

奈良的宝藏院和柳生庄的柳生家离得并不远,在枪术和刀法上,双方也颇有渊源。

石舟斋和宝藏院的初代胤荣曾非常交好。

让石舟斋在壮年时代真正悟道的恩人上泉伊势守,便是胤荣介绍的。

不过这个胤荣也已经过世了。二代胤舜继承师法,继续将宝藏院流的枪术等发扬光大,在武道兴隆的时期,宝藏院流也算得上是一大亮点。

“还不见兵库大人,有没有传达胤舜来了一事?”

坐在书院客座上说话的是宝藏院的二世权律师胤舜,他今天也带着两位法弟前来拜访。下座的是前来接待的柳生四高徒中的木村助九郎。

因为故人的关系,胤舜经常来访。并不是为了出席忌日祭典或法事,而是为了和兵库谈论兵法。兵库在石舟斋的眼中是儿子但马也赶不上的,比身为祖父的自己还优秀的孙儿。

兵库深得石舟斋的宠爱。

听说他还得到了上泉伊势守亲传的新阴真传、三卷奥义、一卷画卷清单等。胤舜带来了自己的长枪,看得出他很期待能和柳生兵库切磋一下武艺。

不知兵库是不是看出了这一点,两次三番地借口:

偶感风寒或不巧有事。

避而不见。

看来今天胤舜也不会轻易回去,对兵库翘首以盼。

木村助九郎见状含糊其词道:“是的,您一来我就去禀报了。他说稍后感觉好些会出来问候,可是……”

“又感染风寒了吗?”

胤舜问道。

“啊,真是抱歉……”

“平日里体质不是非常好吗?”

“虽说体格健壮,可是在江户待得太久了,近年来未曾在此山国度过冬天,所以可能是还不适应这份严寒吧!”

“说到健康,兵库大人被肥后的加藤清正看重,被高薪聘请时,故人石舟斋不是特意为孙子提了一个有趣的条件吗?”

“是吗?这个没听说。”

“拙僧也是从先师胤荣那里听说的。据说大祖对肥后殿说,我孙子是个性子急躁的人,若是奉公做了什么不当的事,拜托给他三次饶恕死罪的机会,这样我才可放心让他出任啊……哈哈哈哈,竟然将兵库看成是如此短虑的人,大祖真是可爱啊!”

这时,阿通走了过来。

“这位是宝藏院的高僧吧。真是不凑巧,兵库现在正在城中确认什么清单,实在抱歉,确实是有事在身,不便前来。”

并将准备的茶水点心一一摆上。

“粗茶,请您不要介意……”

说着向胤舜侧旁的法弟们一一敬上。

胤舜一脸失望。

“这真是可惜啊——其实我这次来是有重要事情相告的。”

“什么事?若是没有不便的话,我可以转告。”

木村助九郎在一旁说道。

“没办法。那就麻烦你转达吧!”

胤舜终于进入了正题。

所说的要告诉兵库的事是这样的,离柳生庄一里向东的——梅树繁盛的月之濑附近,伊贺上野城领地和柳生家领地的边界处,经常发生泥石流,还溪流纵横、村落散布,没有个像样的分界线。

可是,伊贺上野城一直都是筒井入道定次的领地。家康将其没收后,转给藤堂高虎,这个藤堂藩去年入城后,对上野城进行了改建,大力推进年贡的改组、治水、国境的充实等,广布新政。

不知是不是还有更多的能量没处使,最近他又派遣了很多武士到月之濑附近,随处搭建小屋,滥伐梅林,阻挡旅人,侵害柳生家的领土。

“想来藤堂家必定是借着当家服丧这个时机,打国境的主意,想抢先在自己中意的地方围上关口栅栏。虽然我这心思有些婆婆妈妈了,可是若不趁现在抗议的话,以后后悔就来不及了。”

听了胤舜的话,助九郎作为一名家臣,表达了自己深深的谢意。

“感谢告知。我们会尽快追查这件事的。”

客人回去以后,助九郎赶紧向兵库的房间走去。兵库听后,只淡然一笑。

“不用管它。叔父回来后,会处理的。”

可是,若是涉及国境的话,是要寸土必争的。助九郎觉得必须要抓紧时间和其他老臣、四位高徒商量对策。对方是藤堂这位大藩,有必要引起重视。

考虑到这些,第二天早晨,助九郎像往常一样带着年轻的家臣练习武艺后,从新阴堂上的练武场走了出来,一个一直站在外面的炭烧山的小孩儿跟了上去,在他的后面行礼叫了声:“叔叔——”

从月之濑一直向里走,有一片名为服部乡荒木村的偏僻之地,这个小孩儿经常和大人们抬着炭或猪肉之类的东西从那里出发去城内卖——他便是丑之助,一个十三四岁的山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