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是这个道理。”另外一人接话,“朝廷只会指责咱们战绩不假,可武器好几年没正经修过,军中的老马老得都走不动路,别提什么新兵,便是老兵也跑了好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我们咋个打胜仗?靠嘴说啊。”
第四人也说:“之前匈奴突袭,兄弟们死了不少,朝廷讲好会发抚恤金,直到今日没见到半个子。”他用手捂住脸,声音竟然有些哽咽,“丈夫与儿子丧命于战场,家属却连五两银子的抚恤金都拿不到,我实在是没脸见人!”
闻言,众人皆红了眼眶。
京中贵女买根簪子都嫌五两银子太贱,放在边塞却足以买断一位顶梁柱的未来。
甚至连个五两银子都收不到!
“与其找宗室子弟,不如跟着自家人,至少没有人利欲熏心到连抚恤金都要截留!”石福恶狠狠说。
众人纷纷点头,洪顺虽感动,神情仍旧犹豫。
“你们又怎敢保证杨氏不会犯错?人心隔肚皮,她可是弘农杨氏出来的贵女,论德行于高门大户有何区别?”
“当然有!”石福毫不犹豫地回答,“杨氏早不是弘农杨氏的嫡女,而是盛家的长房长媳!她是盛家人,将来是要靠丈夫侄子的!”
“……你还是没懂我的意思。”
杨氏若肯乖乖做盛家儿媳,如今执掌权力之人便不会是她。
纵然世子爷手握兵权,小世子又逐步走上政治舞台,可这些都是表面功夫,私底下的制衡从来不缺。
关家军由关祈山执掌十数年,其中部将未必肯听世子爷的指挥,重新掌握权利,安插人手需要时间。
与此同时,属于郡主的私兵一直没放弃扩张,由不受任何汉人指挥的俄日敦主导,辅以如狄庆生、海西女真等边塞异族部落。
这是一支未来论武力绝不输关家军的军队。
唯一的弱点是建立时间太晚,需要时间进一步发展扩招,恰好世子爷收拢权利的空隙给了他们这个机会。
所以,边塞内部军权从一开始便被分成两个部分:
一,由盛怀安率领的关家军;二,由俄日敦率领的异族部落。
两者虽能在战时携手,日常却很难和谐共处。
世子爷别说想策反俄日敦,便是冒出个念头都会被举报。
相互制衡、相互平衡……
洪顺在沉思中忍不住喃喃:“比起汉人,她或许更信任胡人。”
汉人们会因女性执政产生异议,胡人们却完全不当回事。
早期由于男女人数不均衡,胡人们大多为母系社会,他们对女子执政并不在意。
胡人近年男尊女卑的风气也是被汉人影响。
至于名义上逐步接手权利的阿仁少主……洪顺只想冷笑。
说破天去,小世子今年刚满十岁,比起接手政务,大多数时间只是个吉祥物。
吉祥物的地位自然是可有可无,随时会被取代。
别人或许对边塞没有野心,难道弘农杨氏也没有吗?
他们可不会在意杨氏盛家妇的身份,为争夺权利出损招很正常。
“所以,大哥是不打算投靠?”听到他诉说的所有忧患,石福迟疑问道。
“不,”洪顺说,“我同意你的说法,她是最好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