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73章 诸事不宜(6)(1 / 1)

入冬十一月,陛下崩逝,享年四十九岁。

他峥嵘一生,年轻时是意气风发的世家公子,咬着牙站出来第一个说要推翻昏庸腐败的前朝,历经磨难,终成所愿。

初登皇位时雄心勃勃,下江南半是访查,半是风流。

人生短短数十载,他是个英明的君王无疑,却也难免做过错事。只遗憾子嗣稀少,大多惠极而夭,其中以先太子萧瑜尤为令人惋惜。

临终之前,虚弱的帝王拉住太子的手,嘴唇蠕动,仿佛在念一个人的名字。可年轻的太子还没听清,他的手已经垂下,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萧戚顺理成章地继承大统,顺利地不可思议。

先帝贤明,治理有方,除了去年在西疆打那一仗,近十年几乎都太平无事,天灾人祸无影无踪。自西疆一役后,先帝便有意无意地削弱武将的权利,先是将曲阳王贬谪,又收了复江侯的兵权,到了萧戚继位之时,朝内武将势力衰弱,在朝中几乎说不上话,呈现文臣掌权一边倒的局势。

而以丞相王承隽和琅琊王氏为首的文臣又态度鲜明,明明白白地是萧戚的人。萧戚方登大宝便势头强劲,朝中固然有人不服,却也翻不起什么浪,不过几日便被整治得服服帖帖。

朝廷诸人时至今日方才略微窥见些萧戚的真实模样——什么温柔俊美、善良可亲的七皇子,通通是表象罢了!这位新帝更像是个笑面虎,看上去好说话,可实则手段狠绝,颇有几分雷厉风行的意味,行事果断,大刀阔斧地连日颁发了几项新政。

一些老臣起初有些意见,可他们不得不听令行事,渐渐也接受了。

兴许真的是他们这些老东西年纪大了,思想也迂腐了。陛下正年轻,难免气盛,有想法,却也未必是件坏事。

他们介意陛下的出身,却从不否认他身为皇子、身为太子,如今堪为帝王的能力。

他也将会是一个明君。

·

萧戚初登基,前朝的事忙都忙不过来,更顾不上后宫了。

左右他当王爷和太子的时候不曾纳妾,如今后宫也只有李宥仪一人,稳稳地做了皇后,也足够大方贤惠,不会时时需要他陪,默不作声地承下了后宫的一应事务。

偶尔也有几个折子递上来,劝他不要重蹈先帝子嗣稀少的覆辙,抓紧时间充盈后宫,延绵子嗣。

萧戚不屑一顾,随意批了几句政务繁忙,容后再议便撂到旁边去了。他当太子不久便承了皇位,和皇后连一个嫡子都不曾有,便有人想着要往他的后宫塞人了。

别说他不同意,琅琊王氏还未有什么动作,这人也未免太过着急。

萧戚不动声色地在商议政事时同王承隽提起此事,不出半月,那上折子的人便被降职外派了。

他早料到,也并未多再意,连着宵衣旰食忙了好一段日子,才终于得以喘息,借着夜色打发了宫人,独自坐在灯下拿出沉风前几日呈上来的密报。

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数排小字,通通是关于傅丛云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