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内,檀香袅袅。
今科会试主考官杨嗣昌垂手而立,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朱焱坐在御案后,手中翻阅着今科举子的名录,神色淡漠。
“杨卿。”
他突然开口,声音不轻不重,却让杨嗣昌浑身一颤。
“臣在!”
杨嗣昌连忙躬身。
朱焱指尖在名录上轻轻一点:“朕听说,近年来江浙举子,占了近三成?”
杨嗣昌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道:“回陛下,江浙文风鼎盛,历来科考中举者众多,此乃常例……”
“常例?”
朱焱冷笑一声,合上名录,目光如刀般刺向杨嗣昌。
“杨卿,朕今日召你来,不是听你说什么‘常例’的。”
他缓缓起身,负手踱步至杨嗣昌面前,声音压低:“朕要你记住,今科录取,江浙举子,不得超过一成!”
杨嗣昌瞳孔骤缩,猛地抬头:“陛下!这……这恐怕……”
“怎么?”
朱焱眯起眼睛,“有难处?”
杨嗣昌后背发凉,连忙低头:“臣不敢!只是江浙举子才学出众者众多,若强行压制,恐惹非议……”
“非议?”
朱焱忽然笑了,那笑容却让杨嗣昌毛骨悚然。
“杨卿,你是怕文官集团的非议,还是怕朕的非议?”
闻言,杨嗣昌双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臣绝无此意!”
朱焱不再看他,转身走回御案前,语气淡漠:“朕知道你在想什么。”
“你觉得,若按朕的意思办,必然得罪江南士绅,日后在朝中难以立足,对吧?”
杨嗣昌额头抵地,不敢接话。
朱焱冷笑:“杨嗣昌,朕今日就把话放在这里,你若是按朕的意思办,朕保你仕途坦荡。”
“你若阳奉阴违……”
他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声音不重,却如同惊雷炸在杨嗣昌耳边:“朕能让你当主考官,也能让你去诏狱当囚犯!”
杨嗣昌浑身发抖,颤声道:“臣明白!臣必当谨遵圣意!”
朱焱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很好。”
“另外,今科录取,不仅要看才学,更要看人品!”
“那些只会吟诗作赋、夸夸其谈的酸儒,一个都不要!”
“朕要的是实干之才,明白吗?”
杨嗣昌连连叩首:“臣明白!臣明白!”
朱焱挥了挥手:“退下吧。”
杨嗣昌如蒙大赦,连忙躬身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