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归来兮(一)
大豫十八年的雪来得迟,但却极冷,风霜刮着露面的所有人。
刑部新来的狱吏缩着手,一路哆哆嗦嗦跺脚朝甬道内行。
到了地方,怀中那把钥匙捂得发烫,将露了点头去开,却极快地在手间褪了温度。
狱吏低声骂了句,握着衣袖三两下开了狱门,将擡头望见今日这位被释出狱的女娘,倒是一惊。
锁链滑落声哗哗,他拿着膝盖推开门,盯着这满面的墙咕哝句:“也是闲得慌,好好一面破墙。”
狱吏自以为声低,可这挨着的两人却是都听得清晰。
李知起身,拍了拍衣衫上的灰尘,随着人一道出去。
甬道上每朝前踏一步,小窗灌入的风雪便少一分,行至拐角处转身,身间的那点热气便慢慢回笼。
狱吏缩着的脖子忽而也直起来,他忙对着立在那儿的刑部郎中拱手。
却见那刑部郎中上前一步,继而朝着他身后的女娘作揖,“狱中清寒,外尚书受苦,女圣人特令臣来接外尚书回宫。”
那狱吏心中一惊,未敢动身,半响,又听一道清沉女声自身后响起。
“劳烦。”
这位郎中面生,只怕刚来刑部,既又受圣人特令,该是筱雨可用之人。
李知视线自他身间移到小门外,天间的鹅毛大雪仍簌簌而落,随着一众动身的官吏迈步,袖口灌进来的风便愈发猛烈。
踏出那道小门,刺入目中的天雪色,逼得她睁不开眼。
她擡起手背遮覆,睫羽微拂,才瞧清了那苍白指节中,缓缓而落的一片片冰雪。
冷得麻木且泛红的手慢慢放下。
刑部郎中垂眼跟在身后,一段从狱中到小门外的路走得缓慢。
而他也终于听见这位外尚书所开口的,第二句话。
“如今朝中,是何情形?”
他心下微惊,讶然于女圣人对外尚书的了解,只顿了一瞬,便述着女圣人嘱咐的话,“朝中一如从前,无非恨的人更恨,无畏之人更无畏。”
李知听着,却恍然笑出声。
雪粒子落满肩,她朝着那扇刑部的大门,彻底迈步出去。
宫道之上松雪深覆,来往扫雪声簌簌。
李知踩着雪痕一道道上阶。不论远处还是近处行过的女婢中官,皆要驻足好一会儿。一道人行礼,一道人注目。
太极宫的所有人皆知晓,今日是那位在狱中呆了半载的外尚书,出狱入宫的日子。
武德殿风雪外候着的,不止有苏慧,还有李容安,武倚云与诸位李知从前的学生。
王全缩着脖子弯身劝道:“诸位昭仪昭容还是进去待着吧,一月的怪日子难挨,吹一吹便能倒了身子,奴婢望见影儿了,保准……”
他话还未言毕,靠在旁的那柄伞忽而没了影,再一擡眼,只余见苏慧撑伞孤影,奔雪而无声。
“哎!”
一行人远望。
茫茫阔大之中,有那么一点将融入天地间的蓝入目。
“那瞧着,是外尚书吗?”王全伸着脖子眯眼。
咕哝的话一出,须臾身边立着的女娘,皆迈步冒雪而行。
李知眼皮轻擡,堆在睫羽之上的碎雪已然凝结成冰,视线中闯入晶莹,眨眨眼,再入目的,便是不远处,撑着青灰伞面奔来的苏慧。
脚底被踩实的松雪作响,李知顿步在那儿,望见了自她身后跟来的一众女娘。
割面的寒风仍擦耳而过,落满鬓间的晶莹不减。
几乎快要被大雪连成白茫茫一片的太极宫中,停下了这样一群女娘。
她们叉手于胸前,对着那道单薄孤清的蓝衫,恭敬一揖。
“恭迎,外尚书回朝——”
檐下的相公自那片蒙蒙处收回眼,风霜依旧摧磨人。
却听一声短促笑声落下,吐出的白雾一瞬得消散,“这便是,女圣人为她求的风光么?”
“你忘了,李知在坊间的风光可是起了不少火苗。”
十二月的长安城,冒出了多少女娘,坊间又传入多少声外尚书。
“忘不了啊。”
相公一叹,拢紧大氅朝着武德殿行去,“咱们也去见见这位,隐了半载的外尚书。”
外头茫茫,里头纷纷。
武德殿太久没有这般沉默的热闹,像是将政事堂搬倒了武德殿,所有相公皆无声打量着,这位将自刑部出狱的女娘。
“臣李知,拜见二圣。”
迎着太多瞧不清态度的视线,李知垂眼一揖,平缓出声。
而静坐在旁的谢愈,第一眼却是落在李知腰间,鱼袋孤悬。
心似被殿外飘飞的雪浸没,那双眼睫只如落满碎冰,沉得擡不起分毫。
清河望着阶下,身形有些消瘦的李知,一时情绪难挨,攥紧衣袖却也不能在朝臣面前相言。她不愿政事堂的众位相公坐在此处看戏,便朝青雀吩咐,“带外尚书去右殿休息,朕一会儿便来。”
一哄而来的朝臣们见状,又一哄而去,只余下三五个当着禀事的朝臣还立着。
“河西可有兵报送来?”
兵部尚书回话:“还未曾,依着十二月送来的传报瞧,此仗,十拿九稳。”
李知随着青雀踏出殿门之时,入耳听见的最后一句,便是此话。
“半年一恍如隔世,外尚书也算熬过来了。”青雀撑伞,叹着气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