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586集:价格应对策略定(1 / 2)

手机屏幕暗下去后,主控台的提示音又响了一次。刘好仃没动,盯着那行刚发出去的“要试试吗?”,像是在等一个回音,又像是在确认自己刚才有没有按错键。

小李从终端前抬头,看了眼时间:“快下班了,张工还没回。”

“不急。”刘好仃把手机扣在桌面上,“他不回,说明在想。想,就是有机会。”

陈工抱着改好的折页草稿走过来,纸页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我加了‘第5.2个月开始净赚’的标注,字体也调大了。王工说的那句‘无硬件更换’也补在技术说明底下。”

王工站在她身后,手里捏着一张写满字的便签:“我按你说的,把技术点都翻成了大白话。比如‘信号同步优化’改成‘让系统不抢活儿干’,‘误触发率下降’说成‘不再瞎报警’……听着是俗了点,但应该好懂。”

刘好仃接过便签扫了一眼,嘴角动了动:“挺好,越像人话越好。”

他站起身,把三份材料摊在会议桌上——原始折页、新版草稿、客户问题汇总表。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叠便利贴,开始一张张贴在白板上。

“咱们得换个打法。”他说,“之前是等客户来问,现在得让他们一进门就知道答案。”

陈工坐下来,翻开本子:“你是说,把‘贵’这个事,主动摆出来?”

“对。”刘好仃点头,“不躲,不绕,开门见山。贵是事实,但贵得有没有道理,得让他们自己算出来。”

小李插话:“可有些人根本不想算,就看第一眼的数字。”

“那就让他第一眼就看到回本时间。”刘好仃拿起记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倒三角,“最顶上写‘贵六万三’,中间写‘半年回本’,底下写‘往后每度电都是赚的’。让他一眼看到头,也看到底。”

王工皱眉:“可这么一来,咱们的技术优势不就变成省钱工具了?”

“它本来就是工具。”刘好仃把笔放下,“咱们改的是系统,但客户要的是结果。他们不关心代码怎么跑,只关心月底电费少不少。”

陈工低头看了看自己写的成本拆解页,轻声说:“其实……我们一直把技术当卖点,但客户要的是收益。”

“没错。”刘好仃走到大屏前,调出宏远厂的数据,“他们年用电八十二万度,电价六毛二,一年电费五十万出头。我们系统省三十一,一年省十五万七。贵六万一,四个多月就回来了。这不是贵,是快。”

屋里安静了几秒。

小李忽然笑了一声:“这么说,咱们不是卖产品,是帮人捡钱?”

“差不多。”刘好仃也笑了,“只不过这钱得他们自己弯腰捡。”

陈工抬起头:“那宣传页是不是得整个翻一遍?现在这版,还是‘技术领先’打头,收益放最后。”

“翻。”刘好仃干脆地说,“明天就改。首页不放节电图,放收益模拟图。横轴时间,纵轴支出,两条线,一条旧系统,一条新系统,交叉点标红,写上‘第4.7个月,开始净赚’。”

王工犹豫着:“可客户要是问,这数据准不准?”

“那就让他查。”刘好仃打开内网日志,“我们盯了六天,零异常。比测试标准长三倍。不是我们觉得行,是时间证明了行。”

小李点头:“我可以在折页上加个二维码,扫码直接看三号炉实时运行数据,包括每小时耗电。”

“好。”刘好仃记下来,“再加一行小字:‘已稳定运行153小时,欢迎随时核对’。”

陈工拿起笔,在草稿上划掉原来的标题,重新写:“不是升级,是回本投资。”

王工看着她写,忽然说:“其实……我们从没想靠低价抢市场。”

“对。”刘好仃接上,“我们靠的是改得对,跑得稳,省得多。现在要做的,是让人看懂这个‘多’。”

他转身把白板上的便利贴重新排列,分成三栏:材料优化、话术统一、客户测算。

“接下来三件事。”他指着第一栏,“陈工,你负责改宣传页,把收益模拟图放首页,技术说明缩成一页附录,重点突出‘无硬件更换’和‘回本周期’。”

陈工应下,拿笔在本子上记。

“王工,你把刚才那几条口语化解释整理成五条标准话术,三小时内给我。要能让客户一听就明白,不靠术语撑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