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工忽然抬头:“万一他们说,就是贵,别的没毛病,怎么办?”
“那就再问一句:‘如果我告诉您,半年就能省回成本,您还觉得贵吗?’”
屋里安静了一瞬。
小李轻声说:“我们得让‘贵’变成‘值’。”
“不光值。”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三个字,“要变成‘赚’。”
他转身打开打印机,把新设计的双页草稿打出来。第一页是原版节电对比,第二页是新增的“成本-收益模拟图”,第三页是简化版技术说明。
“先印十份。”他说,“明天早上,给那几家重点客户各送一份,附上一句话:‘这不是报价,是帮您算的账。’”
王工看着草稿,忽然说:“其实……我们一开始就没打算靠低价抢市场。”
“对。”刘好仃点头,“我们靠的是改得对,跑得稳,省得多。现在要做的,是让人看懂这个‘多’。”
陈工拿起记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箭头,从“价格质疑”指向“收益认知”。
“下一步,是不是得准备些话术模板?”
“先不急。”刘好仃摇头,“先听听客户怎么回。他们怎么说,我们怎么答。模板是死的,问题是活的。”
小李正低头整理客户问题分类,突然抬头:“有个问题出现了好几次——‘你们自己用了多久才敢推?’”
“我们答了七十二小时。”刘好仃说,“但客户可能觉得,七十二小时太短。”
“那就把数据拉长。”陈工说,“从改进完成到现在,已经一百五十三小时,零异常。比三倍还多。”
“把这个加进回复里。”刘好仃点头,“不是‘我们觉得行’,是‘我们盯了六天,没出一次问题,才敢跟您谈’。”
王工站起身:“我再去核一遍日志,确保每小时数据都可查。”
“我去改折页排版。”陈工拿起草稿,“争取下班前出一版。”
“小李。”刘好仃看向他,“你把那几家重点客户的用电规模调出来,我一个个算回本周期。”
小李应了一声,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
刘好仃坐回主控台前,打开计算器,输入第一个厂的用电量。屏幕右下角,实时能耗曲线依旧平稳,绿色线条笔直向前。
他低头写下第一行数据:年用电量八十二万度,电价0.62元,年电费50.84万。
手指停在键盘上,他抬头看了眼白板上那句“把贵变成赚”。
然后继续敲下一行:预计节电率31%,年节省电费15.76万,产品溢价6.1万,回本周期4.7个月。
门外,打印机嗡嗡作响。
陈工站在旁边,看着纸张一张张吐出,拿起最新一版折页,对着光看了看排版。
“这里字体再大点。”她用笔在“第5.2个月,开始净赚”那行画了个圈。
王工走过来,看了眼说:“技术说明那页,加个注:‘无硬件更换,纯软件优化’。”
“加。”陈工点头,“让客户知道,不用拆机器,也能省电。”
小李从终端前抬起头:“刘师傅,华通机电的张工回微信了。”
刘好仃走过去,手机屏幕上一行字清晰可见:“你们这系统,真能保证半年回本?”
他拿过手机,点开对话框,输入:“不保证。”
“我们只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数据真实可查。”
“您算得出来,它能不能回本。”
“要试试吗?”
按下发送。
屏幕暗下去的一瞬,主控台的提示音轻轻响了一声。
新一批数据上传完成。
刘好仃转身,拿起桌上的新版折页草稿,在“收益模拟”那页角落,用红笔写下一行小字:
“省下的电,不是数字,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