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521集:新成果推广启动(2 / 2)

老黄咧嘴,“非得这么土?”

“越土越稳。”刘好仃笑,“你媳妇儿买菜,听不听你说‘热阻系数’?她就问,这肉新鲜不?”

众人笑开。

老黄咳嗽两声,重新开口:“以前焊点发黑,一碰就掉渣,现在亮堂堂的,跟新买的锅底似的。散热也快,以前机器跑两小时就得歇,现在连着干四小时,摸着也就温的,像泡完面的碗。”

刘好仃在本子上记了一笔,“通过。”

新人甲接着上台,深吸一口气:“换一个新模块,一年省两千四。这笔钱,够交十个月房租,或者给孩子报个寒暑假班,再或者,买台新电风扇,整个夏天吹着凉快。”

她顿了顿,“省下的不只是钱,还有停工的时间。以前坏了等修,一等就是半天,现在它自己扛得住,还能提前报警,让人早点准备。”

刘好仃点头,“有账,有人情,合格。”

小李站上去,把图解一换:“热从芯片出来,顺着这条道往下走,进铝板,散到空气里。以前道窄,堵着,温度就往上飙;现在道宽了,加了槽,热走得快。”他指着缓冲区,“电压一冲,这儿像盾牌,顶住,不让机器死机。”

“盾牌能破不?”新人乙问。

“能,但比以前扛得久。”小李挠头,“我……没画破的。”

“那就别画。”刘好仃说,“宣传不是预警,是让人放心。盾牌就得坚不可摧。”

轮到新人乙。

他没拿稿,只指着白板上的两张图:“左边,圆孔,硬配,对不准就装不上,工人得敲、得磨,费劲。右边,椭圆槽,能滑,差两毫米也照装。以前是‘你得凑我’,现在是‘我迁就你’。”

他抬起头,“改的不是孔,是思路。机器老了,咱们不能硬掰,得学会让步。让一步,反而更稳。”

说完,他没动,等着。

刘好仃看了很久,才在本子上打了个勾。

“讲得好。”他说,“你不是在说图纸,是在说人话。”

五人围回桌边,刘好仃翻开五本日志本,逐页对比。

“小李的图,改了七稿,箭头从七条砍到三条;新人甲的账本,前三版全是数字,第四版才加了房租和暑假班;老黄的话,从‘手感良好’变成‘泡面碗’;新人乙的图,从技术修正变成‘让步’。”他合上本子,“最常改的,才是最对的。”

他走到公告栏前,取下旧稿,换上新人乙的单线导热图,旁边贴上那三句话:

“旧的容易烧,新的散热快;

旧的怕停电,新的自己扛;

旧的坏了才修,新的坏了能预警。”

底下一行小字:“技术来源:玻璃厂五人组。”

“从今天起,这就是标准。”刘好仃后退一步,“谁要问,就指着这儿说。”

小李看着那张图,忽然问:“要是一线工人看不懂呢?”

“那就再画一张。”刘好仃说,“画给清洁工看,画给保安看,画给食堂阿姨看。谁用这机器,就画给谁看。”

新人甲低头翻日志,“那……要是有人觉得太简单,说我们不专业呢?”

“专业不是把人说晕。”刘好仃指着公告栏,“是把复杂的事,变得谁都敢碰。你越简单,越可信。”

老黄盯着那三句话,嘀咕:“就这么几行字,真能让人信?”

“信不信,得先听见。”刘好仃拍拍他肩膀,“现在,咱们把声音放出去了。听不听,是别人的事;说不说,是我们的事。”

新人乙伸手摸了摸新贴的图纸,边缘压得平整,胶带干净。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流程图最后一环写着:“正式输出”。

他拿起笔,在“启动”二字上画了个圈。

五人静立,有人低头记笔记,有人盯着公告栏轻声复述话术,有人捏着日志本反复翻页。

空调风又起,吹动了图纸一角。

刘好仃抬起手,轻轻按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