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39章(2 / 2)

王孟领命而去,陆远则走向偏殿。福王依旧跪在灵前,烛火映着他的侧脸,眼中满是血丝。

“王爷,节哀。”陆远轻声道。

福王抬起头,声音沙哑:“陆大人,你说,母妃的死,真的只是马家所为吗?”

陆远心中一震,福王显然也察觉到了不对劲。他沉吟片刻,道:“王爷,马家是主谋,但背后或许还有人推波助澜。在北地时,我们发现马家与蛮族勾结,而蛮族的三王子说,有人在暗中给他们提供粮草——这个人,很可能就在京城。”

福王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不管是谁,我都要查清楚!母妃不能白死!”

“王爷放心,本侯会帮你。”陆远沉声道,“只是现在我们刚到京城,根基未稳,不宜轻举妄动。先安置好王妃的后事,再慢慢调查不迟。”

福王点点头,又低下头,对着灵柩喃喃自语,不知在说些什么。

次日清晨,陆远刚洗漱完毕,就接到黑鳞卫总部的传召,让他即刻前往总部见指挥使——赵烈。

黑鳞卫总部位于京城西北角,一座不起眼的院落,门口没有任何标识,只有两名身着黑衣的守卫,眼神锐利如鹰。陆远出示令牌后,被领进院内,穿过几道回廊,来到一座地下密室。

密室中央摆着一张巨大的舆图,上面标注着大燕各地的布防,一个身着黑色锦袍的中年人正站在舆图前,背对着他。那人身材高大,虽未转身,却透着一股威严,正是黑鳞卫指挥使赵烈。

“陆远,你来了。”赵烈转过身,他的脸上带着一道刀疤,从左眼延伸到下颌,更添几分凶悍,“北地的事,白龙都跟我说了,你做得不错。”

“末将只是尽了本分。”陆远拱手行礼。

赵烈点点头,走到他面前,目光如炬地打量着他:“你在北地立了大功,陛下本想直接封你为镇北将军,可朝中有人反对,说你太年轻,恐难当大任。”

陆远心中了然,这是有人在暗中打压他。他不动声色地问道:“不知指挥使召末将前来,有何吩咐?”

“陛下让我问你,蛮族内乱的情况,你有把握控制住吗?”赵烈道,“另外,你在北地发现的‘影’字标记,查得怎么样了?”

“回指挥使,蛮族内乱已起,呼延烈与呼延雄、左贤王互相牵制,短时间内不会南下。”陆远道,“至于‘影’字标记,末将在龙门驿的刺客身上也发现了,据俘虏交代,这是四皇子死士的标记,但末将怀疑,背后还有更大的势力。”

赵烈眼中闪过一丝凝重:“陛下也怀疑,‘影’字标记与前朝余孽有关。百年前,前朝覆灭时,有一支残余势力逃到了南方,一直暗中蛰伏,试图复国。你在京城要多加留意,若发现任何与‘影’字有关的线索,即刻上报。”

“末将领命。”

“还有,”赵烈顿了顿,“皇子们的争斗,你最好不要掺和。陛下心里有数,你只需做好自己的事,保护好福王,调查清楚王妃的死因。记住,黑鳞卫只忠于陛下,不偏不倚。”

陆远心中一凛,赵烈的话看似提醒,实则是警告。他连忙道:“末将明白。”

离开黑鳞卫总部,陆远刚坐上马车,就看到一名亲卫匆匆跑来:“大人,威远亲王派人来请,说有要事相商。”

陆远赶到威远亲王府时,威远亲王正坐在书房里,脸色凝重。桌上摆着一份密报,旁边还放着一杯冷掉的茶。

“陆大人,你来得正好。”威远亲王拿起密报,递给陆远,“你看看这个。”

陆远接过密报,快速浏览一遍,脸色顿时变得凝重。密报上说,二皇子近日调动了京畿卫的三个营,驻扎在京城外围,理由是“防备蛮族余孽”,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在暗中掌控京城的防务,为储位之争做准备。

“二皇子这是想动手了?”陆远沉声道。

“恐怕不止。”威远亲王道,“太子也在暗中联络文官集团,四皇子则在拉拢军中的老臣。陛下还没表态,他们就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

陆远皱起了眉:“陛下为何迟迟不表态?”

“陛下老了。”威远亲王叹了口气,“他想看到皇子们互相制衡,却又不想看到血流成河。只是他没想到,这次福王回京,会彻底打破平衡。”

陆远沉默片刻,道:“亲王,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二皇子手握兵权,若是真的动手,我们怕是难以抵挡。”

“放心,陛下不会让他乱来的。”威远亲王道,“我已经派人去宫中送信,相信陛下很快就会有旨意下来。另外,你要多加小心,二皇子对你很不满,怕是会对你下手。”

陆远点点头,心中却越发警惕。二皇子连福王都敢动,更何况他这个“外来者”。

回到靖安府时,已是黄昏。刚进府门,就看到宋富贵匆匆跑来,脸上带着几分焦急:“大人,不好了!咱们留在驿站的那几个俘虏,全都被杀了!”

陆远瞳孔骤缩:“怎么回事?不是让你派人看好了吗?”

“是!末将派了十个弟兄看守,可今早去换班时,发现弟兄们全都被杀死了,俘虏也不见了踪影!”宋富贵急道,“现场还留下了太子府的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