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7章(2 / 2)

散活又不稳定,今天能找到活干,明天就不一定了。日子朝不保夕,这还是那些有能力干活的人过的。那些重活都干不了的,无奈只能乞讨为生。”

看姜子延说了这么多,依旧没有说到重点,崔昌皱了皱眉,说道:“你说的这些我都了解过了,我想听听你的看法。既然你今日说有法子改变这个现状,不妨直说。”

“大人不要着急,听我慢慢跟您说。考虑到他们的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能让他们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有了钱,他们就能自己攒下来。到时候租房子也好,买房子也好,自己盖房子也好,然后也不必风餐露宿,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眼下我这里就有这样的机会提供给他们。”

说了这么多,终于引起了崔昌的兴趣。

“哦?什么样的机会?’”

“大人可知最近城中兴起的素笺纸还有花笺纸?”

崔昌点头,“这个本官知道,只是这件事跟这两种纸有什么关系?”

“这两种纸是在我的造纸坊生产出来的。”

崔昌惊觉,“原来城西那家姜记造纸坊是你开的。”

一般人都不愿意将营生开在城西,他这般作为,到是为城西的一些百姓提供了一些赚钱的机会。

“不错。这两种纸的核心配方是我研制出来的,目前看来,反响还不错。”

说到这儿崔昌对眼前这个年轻的书生经历浮过一丝欣赏,年纪轻轻就能有这番作为,实属不错。而且还会顾全大局,愿意为城西的百姓谋福利。

姜子延又接着道:“不过我的目标,不只是整个凛州府城。虽然这两种纸产自于凛州,但我想要把这两种纸卖到天下各个地方。”

“说的好,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志气,年少有为啊!这种不服输向上拼搏的劲儿本官很欣赏。”

姜子延前面铺垫了这么多,接下来要说的才是重点。

“大人,如今造纸坊规模太小,人手也没办法扩充。所以我想在现有的造纸坊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让城西更多的老百姓都能来到我们造纸坊工作。”

“造纸坊的活不是什么重活,像一些淘洗,漂洗之类的活,女人们也能做。这样一来,他们就不用再乞讨,能够有一份稳定的收入。长此以往,手里攒了些钱,他们就能住上好房子了。”

不得不说姜子延的这个提议让崔昌心动了。他已经大概猜到了姜子延今天来找他的目的。

不过他没有说破,而是问道:“所以,你今天来找本官,是想要本官做些什么?”

姜子延笑了笑说道:“大人明鉴,我已经看好了地方,只是这些地皮好多都荒着,如果是按市价购买,实在是太贵了。我手里现在实在没那么多钱,而且听说这些地皮做主的是官府,所以今天来想跟您商量商量,能不能低价出售给我?”

崔昌本来以为是有什么大事,他猜的是姜子延可能会让官府出面直接将地划分给他,没想到姜子延是要购买。

“你仔细跟我说说,你规划的都是哪一片?”

崔昌的态度明显转变了很多,竟也不自称本官了。

姜子延从胸前掏出一张纸,上面是他画好的规划图,然后一一说给崔昌听。

崔昌觉得这个想法很不错,当场就同意了将那些地低价卖给他使用。不仅如此,对于后续姜子延要盖民房的事官府也会提供一些帮助。

姜子延没想到事情竟然如此顺利,当天下午,他就拿到了官府给的批文和契书。

而站在崔昌的角度,姜子延无疑是帮了他一个大忙。这件事情要是做好了,就能解决掉凛州府城的一个大难题,这以后都是要算到他为官当政的功绩中的。他当然是要全力支持了。

有了官府的支持,姜子延接下来的是,仿佛一路都开了通行证。

因为后面还要修缮房子,他要预留一部分钱出来用。而崔昌要考虑到他手上的钱可能不太够,为了支持他的做法,城西那些在姜子延所规划区域里的地方都是以最低的价格卖给了他。

姜子延也没想到,他本来的预算是五万两,结果竟然以三万两的价格就买下来了。

这样也好,等到后期修缮房子建造厂房的时候就有钱用了。

对于在规划区内的住户们,姜子延让魏南出面挨个谈的。

那些住户们住的位置不好,房子又破,只要给他们合理的价钱他们就同意把房子卖给他们,从这里搬到更好的房子里住。

姜子延本来是想着魏南年纪大,见过的世面多,这种跟别人商谈的事情,她应该比较有把握一些。

可没想到这个人太擅长谈判了,二十几户人家他竟然在两天之内就全部搞定了。姜子延特地给他发了一笔奖金,魏南也没有推辞,乐呵呵的收下了,转头就去打酒喝。

搞得姜子延现在对他总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滤镜。

地到手了,还有四五万两银子,关于厂房的图纸姜子延也画好了,接下来就是找泥瓦匠来修房子了。

这次是个大工程,修房子的期限拉扯的比较长,姜子延去南市里找了一个比较靠谱的泥瓦匠团队。

本来只有几个人,但一听是个大活,能挣的钱还多。但是人少了干不了,所以干脆把自己村的还有隔壁村的泥瓦匠全部都叫来了。

于是在所有的准备条件都满足之后,修葺厂房扩大造纸坊规模的计划便开始了。

造纸坊里的工人们是最先知道他们造纸坊要扩大规模的事情的。

他们还听说,到时候扩大了规模,就能够招更多的人来做工。

这里吃的好,住的好,给的工钱还高,到时候肯定还是要竞争上岗的。

于是这些人在月底休假的时候纷纷回家了一趟,赶紧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里人,让他们做好准备,等以后造纸坊建好之后让他们到这里来应聘。

造纸坊隔壁的地界刚刚动工,他们要扩大规模,招收更多人来做工的消息不胫而走。

以至于后来房子修建了一半,便时不时的有人来问什么时候能弄好,弄好之后要多久会再招人?

这半年的时间姜子延忙的脚不沾地,有些地方他得亲自盯着,生怕泥瓦匠们没有理解对他的意思,将房子给修差了。

厂房的修建还是很快的,基本上都是修葺好两三间就直接投入使用了。

所以姜子延安排的是一批一批的招人,每次都有名额限制,好多人为了争抢着一个名额,一大早天不亮就去人事处门口排队。

小半年的时间过去,几十间厂房全部都修建好了,还另外修建了七八个三层的家属院。剩下的一些都是修建的民房。民房所在的位置以前都是荒地,姜子延打算将这里开发一下,全部盖成民房低价出租出去。

不管是自己居住还是充当门面房做生意,总归都是个落脚的地方。

时间长了,住在这里的人渐渐多了,街道就会慢慢的有烟火气了。

官府不是没想过为城西的百姓们盖房子,但是这个造价太高了,财政上根本拨不出这么多银两专门给他们修房子。

每年都会有一些自然灾害之类的事情发生,官府的财政要预留着应对突发紧急的事情,不可能会拨出那么多钱来。

而在以前,那些富商投资的都是一些繁华又有价值的地段,谁会愿意来又脏又乱的城西做投资。

但姜子延跟他们想的不一样,他在这边开造纸坊,一方面能够挣钱,一方面能够拉动城西老百姓们的经济,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互惠互利,一举两得。

这次官府给的优惠价算是意外之喜,仅仅半年的时间,城西仿佛变了个模样。

街上的乞丐变少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又脏又乱。若是观察的仔细,还能看到有一部分人收拾得干干净净开开心心的去造纸坊做工。

造纸坊扩大规模的计划如愿达成,姜子延十分高兴,他特地在城中的酒楼里设宴款待了在这件事上出过力的人,甚至还邀请了崔昌一起。

只是崔昌临时有事,没能过来。姜子延便说等最后一批民房建成之后邀请他一起过来剪彩。

崔昌不知剪彩为何意,但从字面上大概也理解了一下,应该是庆祝的意思。

转眼已是七月,天气渐渐变得炎热起来。太阳像个大火炉一般挂在天上炙烤着大地,又到了收麦的时候。

书院从七月开始放农假,连放两个月。

这半年里,城西的变化太大了。书院中有一些家住城西的学子们回去后差点不认识自己的家。

从前破破烂烂甚至还有些透风的墙现在全换成了青砖黛瓦,四四方方的小房子虽然比以前小了,但看着十分精致结实。

作者有话要说:

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