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7章(1 / 2)

整个凛州府城内的订单基本上已经趋于饱和,姜子延想要扩大造纸坊,那扩大后多生产出来的纸总得能卖出去,供不应求的状态才能让整个扩大后的造纸坊运转下去,才能养活造纸坊的所有人。

光卖给附近几个州县还不够,府城这边的独家售卖权现在是归程金的巷陌斋了,他们造纸坊出的纸还要在别的地方找到一个稳定的销路才行。

姜子延想到了朱秉良。

朱秉良自从腿好了一点之后便回了江南朱家。伤筋动骨一百天,可他等不到三个月后了。

朱家在江南也算是个大家族,家族争斗厉害,朱秉良被堂哥陷害追杀断了双腿,却没想到他捡了条命回去。

朱秉良回去后带着证据揭露了堂哥的罪行,加上他之前和姜子延合作开的奶茶分店十分受人欢迎。

江南姜记茶话坊的生意相当红火,但因为当初只加盟了一家店,店铺的铺面也不是很大,如今想多招些人手都没多余的地方。

朱秉良便将这家奶茶店又扩大了地方,但店内依旧不够坐,每日前来排队的人依旧在外面排起了长龙。

除去加盟费,他靠着奶茶店有了一大笔的进项,给他们这房挣足了脸面。

每次家族聚会的时候老爷子还总夸他,说他们家老七有出息了,出去游历学习做生意,还找到一个赚钱的路子回来。

除却这些,去年姜子延跟他提过的轻烟罗,他也让人按照姜子延的提议改进了一版出来,让人给姜子延送了一大批过去。

如今在朱秉良心里,姜子延是他十分信任的合作伙伴。

年前他给姜子延去了一封信,说是如今他在家里很得祖父看重,祖父已经分给了他一部分的掌家之权,他现在基本上已经是朱家内定的下一任家族继承人了。

除此之外还说了一些感谢的话,不论是救命之恩,还是生意上的合作,姜子延对他的帮助都是巨大的。

茶话坊在江南的受欢迎程度要比清平县的小县城里好太多了,朱秉良已经有了想要加盟第二家的想法。

姜子延这次给他来信,问他们朱家有没有意引进他们造纸坊的几种纸。

朱家在清平县有一家书铺,里面既卖书又卖纸墨,自然也是需要纸的。

除此一家之外,朱家在西南这块有多家书铺,只不过他们并没有自己的造纸坊专门造纸,都是由固定的造纸商供应的。

如果朱家能够从姜子延的造纸坊处采买纸,那肯定能解决造纸坊扩大规模后造纸量大增的问题。

姜子延在信中邀请他来凛州府城一趟,想让他实地考察一下他们造纸坊再做决定,

朱秉良看完了姜子延的信,花了两天的时候安排好手头的事,就启程走水路又转陆路,在半个月后到达了凛州府城。

到了府城后因为提前通了信,这次姜子延亲自到城门处接的人。

在朱家每天和大房勾心斗角的日子朱秉良过的很是疲惫,借着这个由头出来透透气挺好的。

在客栈休息了一日,第二天姜子延带着朱秉良一道去了城西姜记造纸坊。

目前姜记造纸坊只造三种纸,麻纸,素笺,还有花笺。

这后两样江南地区的人还没多少人用过,毕竟隔的远,素笺纸的兴起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还没流传过去。

不过这也恰恰说明了这几种纸在江南那边有市场。朱秉良实地考察了一番,亲自上手摸了摸素笺纸,还用笔亲自写了几个字,对这种纸的印象特别好。

后面的合作谈的很顺利,朱秉良给的价格公道,若要是认真算起来,他还让了些薄利在里面。

姜子延自然也不能让他吃亏,那么大一单生意落在他这里,整个家族都看着呢。做的好了他的继承人的地位就会更稳固,做的不好随时有可能从继承人的位子上掉下来。

两人商定的条款修修改改,总算在几天之内给落实了。

这边有了朱秉良销售的路子,姜子延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扩张造纸坊加大造纸量了。

扩大规模的第一步就是要买房买地,现成的房子像如今的造纸坊所占的地儿这么大的,在城西几乎没有。

地方大小合适的,房子又特别破,根本不能住人。城东的房子贵,地界大的就更贵。不过本来姜子延也没打算在城东开。

他还是打算在城西扩张造纸坊的地盘,最好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往周边扩展。

姜子延看了看造纸坊周围的地形,往东边除了它买下来的那座小院子,其他都是住户。南边也是住户,再往前就是大街。

倒是西边和北边,住户不多,正儿八经的房子没几家,大部分都很破败荒凉。

姜子延动了动心思,他想把这边的地盘下来,重新建造房子,专门用来造纸的房子和用来居住的是不一样的,没那么复杂,不用做那么多隔间,多做几间大厂房那种就可以。

家属院房子肯定也要盖一些,只是这样整体算下来,造价有些高。

姜子延算了算手上的钱,主要赚钱的就是造纸坊,花笺纸一出,每一批所赚的利润都很高,毕竟他们的成本低。大部分的成本开支就是劳动力成本。

年前清平县宴江南的徐掌柜来了一趟,将年底之前酒楼的利润还有账本都给他带来了。酒楼现在生意很好,又有奶茶的加成,现在已经是清平县里最火的酒楼了。

还有青平镇上的造纸坊,酿酒坊,以及那个超市铺子,这些经营虽然都小,但也是一笔不小的进账。

年底的时候是青山过来汇报了一下上一年的收利情况。还有他之前让张老三做的梿枷,也都放在超市售卖了。

算上他之前买的那几亩薄田,零零总总加起来利润也非常可观。

不过与城西的造纸坊相比,还是差了不少。光是造纸坊一处,这几个月来账上的收入差不多就有五万两。

他数了数手里的银钱,加起来总共有七八万两。

只是他要扩大规模,买地皮盖房子,若是按照市价,只怕他有十万两都不够。

他规划的地方有一些都是荒地,并没有人住。如果官府愿意重新规划这一片地方,给他一个优惠价,那他把这七八万都投入进去,说不定可以拿下来。

如今凛州府城的知州是崔昌崔大人,于是姜子延找了个时间特地去拜访了一下这位崔大人。

崔昌去年下半年才来这里上任,他之前是别的地方的知府,如今调来这里当知州,算是升官了。

可原先当知府的地方比现在的凛州要富庶很多,凛州地处西南,虽然是一个府城,但城东城西富人和穷人之间差距太过明显,其下辖的县城百姓生活也很艰苦。

更别提府城的城西那么多贫困人口了,他从来没有见过有府城中还能有类似贫民窟的地方。

上一任知州也就是傅元还在的时候,凛州府城的建设就是一个难题,他花了好几年都没能改变这种现状,后来便匆匆调走了。

崔昌来了之后便接下了这个烂摊子。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虽然凛州府城穷苦百姓多,不好改变这个现状,但这件事如果做好了,那可是一大功绩。

等三年后回京述职,巡抚往上报后上面来人核查实情,这可是实打实的功绩。

崔昌很发愁,凛州这里偏远,可以说是既不生蛋鸟不拉屎的地方。但凡能来这里做官的,那都不叫历练,那叫被贬。

不过崔昌却不是被贬到这里来的,他的的确确是来历练的。

他的座师也就是内阁辅政大臣之一的梁素梁首辅,特地将他调来这里,让他好好磨练一番。等做出一番功绩之后,就能顺理成章的回京。到那时,也能为他谋一个更好的位子。

所以崔昌自来了这里之后,很少有时间闲在家里,他总是带着人下去四处走访,想要快些做出一番功绩来,不辜负老师的栽培。

姜子延来拜访崔昌的时候崔昌正巧要出门,他今日打算去旁边的林郑县看看,听说那里有人往田里撒了一种肥料,地里的庄稼比别家的长的都好。

下人来通报的时候,崔昌本意是不见,不太要紧的事,就等他回来再说。

不过姜子延特地让门房帮忙带了句话,说:“你就跟你们家大人说,我有办法解决城西贫民的问题。”

果然,崔昌一听这话,立刻取消了出门的行程,对下人道:“把人带过来吧。”

正厅里,崔昌这是第一次见到姜子延。虽然崔昌对于林昭这个学生十分喜爱,可他并不知道这两个人之间有什么关系。

崔昌看到姜子延如此年轻,现在有些摸不清,刚才下人带的那句话是诓他见面的由头还是真的有办法解决城西的难题了。

姜子延先自我介绍了一下,“大人好,我姓姜,叫姜子延,今天冒昧前来拜访,的确是有很重要的事找您商量。”

崔昌见他说话温和有礼,不像是回诓骗人的,他道:“姜郎君今日过来找本官,究竟所为何事?”

姜子延道:“大人,这城西的贫民数量要比城东的富户多上几十倍,要想让他们每家每户都过上安稳的日子,就需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我了解过,城西有很多人都是以前逃难过来的,流民流落到此,虽然侥幸活了下来,但并无耕地,只能靠四处做些散活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