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3章 皇祖母不服老(2 / 2)

两人说起郊外的马场,赵善易想起说:“这几日我都不能回城,倒是叶雄和礼部的薛礼说是要送太平王回城去了。我儿子也要闹着回去,你若回城照看一二。”

裴岘问:“广春园的戏还没有停,怎么就回去了?”

赵善易也不知道,不在意说:“赵诚说是担心他姐姐,而且还有学业,太子在宫中都没出来。松快几日该回去了。”

裴岘也不多问,起身说:“这几日你谨慎些,不要在西苑打听。”

赵善易扬扬下巴,让他放心。

裴家的别院就在附近,他一路过去,见裴泰也刚回来,他定下的是耒阳郑家的女儿,其父亲和兄长是故交。

裴泰见小叔回来,忙说:“母亲昨日就等着二叔。”

裴岘一回去,徐氏见他就笑说:“我正要找你,这两日广春园里见了好些小娘子,都很是不错……”

一边的裴芝玉抿嘴笑起来,心想要是婉淳殿下知道小叔又定亲,定然回嘲笑他。

裴岘见裴芝玉笑,温和问:“我的亲事等等再说吧,眼下不合适。”

徐氏一听就知道他和丈夫有新的打算了。

徐氏便不再说这些了,又说:“明日我就先回城了,四月里的亲事也要操办起来。芝玉的亲事也没定下,这几日正在商量,你哥哥也忙得不见人……”

“我刚才见过哥哥,他回城了。”

徐氏也说:“他回去也好,母亲一人在家里,我也不放心。你要是成家了,也有人帮我一把。”

裴岘起身微微笑着说:“等过了四月,嫂子就有帮忙的了。我等会儿也要回城。”

徐氏也不耽误他,只催说:“那快去歇歇。”

赵诚已经辞别周太后和皇后,和赵琰作伴两人满口说不能耽误学业。

周太后也不好拦着,只说:“太平王勤勉好学,望你不要堕了你父王的威名。”

赵诚垂首称是,没人看见他的眼神。

等他和赵琰出了西苑,赵琰还心野着想看戏班子的杂耍,赵诚问:“书背了吗?先生的戒尺可不会饶了你。”

赵琰痛苦道:“我和你能比吗?你看一遍就能记下,我看十遍才能记住。和你一起读书,我真是痛苦至极。除了骑马射箭我还能和你差不多。你说你早就学会了,何必还要这么勤奋?”

赵诚见他痛苦状,笑说:“那这样吧,你今日回去好好学,我送你一匹战马。”

“当真?”

“自然。”

赵琰立刻不丧了,满是雄心。

赵诚却急着回城去看姐姐。

赵幼澄伤了膝盖不能走路,只好坐在廊檐下看书,她总喜欢坐在户外,平日里即便在书房,四处的窗也是打开的,就算早春寒冷,她都喜欢门户大开。

赵诚进了院子就看到她躺在椅子上,赵诚看得眼睛一红,叫了声:“阿姐。”

赵幼澄见他回来,坐起身惊讶问:“你怎么就回来了?”

“我有学业在身,不能耽误太久。”

赵幼澄一听就知道他没说实话,但也不拆穿他。

拉着他坐在身边,章嬷嬷看了眼人就说瘦了。

赵诚笑说:“章嬷嬷总觉得我只要出门。就肯定是受苦了。”

章嬷嬷也笑说:“可不是,出门在外,总不如家里自在。”说完就去泡茶了。

赵幼澄低声问:“可是皇祖母难为你了?”

赵诚笑的眼睛微微眯起来:“怎么会,皇祖母恨不得留我在身边长长久久。”

可是她为难阿姐了,她见不得阿姐快活地活着。

赵幼澄见他有小心思了,也不追问,安慰他:“学不在一时,回去好好休息。韩先生那里我告了假。”

赵诚问:“阿姐风寒好些了吗?”

她发热好些了,但添了新伤,冬青没察觉大剌剌说:“殿下前日从卯时起来听经跪到未时,膝盖已经不能走路了。”

赵诚看了眼姐姐的腿,好半晌都没说话,最后低声问:“非要这样不可吗?”

赵幼澄看着已经窜个子的弟弟,他虽然还是孩子,但向来早慧,又是宫中长大,对这些事向来敏感。

她轻声哄:“你别听她们胡说,哪有那么严重。”

赵诚问:“那为什么阿姐要从早跪到晚?阿姐是真的生病,又不是推脱不肯去?为何非要这样伤身体。”

赵幼澄不知道怎么和他解释,示意冬青避开,让他坐在身边来。

她想了想,才说:“我自从回京,很少给父王上香。大概是心中有愧,这是为人子女的孝道,不论我是不是真的病了,我是对父王心里愧疚。跪在殿内诵经祈福,是为父王和母妃。不单单是为皇祖母们,也是我自愿的,若是我不愿意,没人能强迫我。”

赵诚听后并不说相信。甚至有些冷漠说:“我不曾见过父王母妃,母亲因为生我熬的油尽灯枯。我的名字是父亲取的,我对他毫无印象,我对母亲也没有印象,都说阿姐命数有碍,克父克母,为先帝不喜,才送到姑苏去的。为何没人说我克父克母?明明……”

“胡说什么,没有人这样说我。”

赵幼澄打断他的话。

赵诚却说:“阿姐何必骗我,我又不是小孩子,我在宫中长大,那些宫人说的我只是不理睬,并不是没听见。而今对我来说,我的亲人只有阿姐。只有阿姐才会千里迢迢从江南给我带半船的玩具,即便我六岁之后就不再玩这些了。只有阿姐才嘱咐我晚上不能看书怕伤眼睛,也只有阿姐愿意四处给我寻练武的师傅,只有阿姐不喜欢我早慧,知道我不爱吃糕点,更爱喝汤……”

他甚至很清楚自己早慧这件事。

对身边人的愚笨只是装作不知道,一遍一遍听着先生们讲学,即便那些他早已经会背了。

至于先生们讲的孝道,他也一一遵循,但心里其实并不认同,因为他没见过父母。

对他来说只有阿姐回来后,他才有了亲人。

赵幼澄看着他,竟然不知道说什么。

她红着眼看着他,慢慢泪流满面。

前世她一点都没有关心过他,可他依旧每每见她都很高兴。

直到最后因为皇祖母联合宗室在朝堂上强硬要求陛下还政于嫡支,他被推上风口浪尖,他原本不想的。特意来问她,她将他教育了一番。

他当时说,阿姐想看我坐在那个位置,那我就坐给阿姐看……

赵诚见她哭成这样,慌了神。

赵幼澄俯身抱着他轻声说:“我知道,你说的我都明白。但是,父王对你的出生很盼望,那时候他已经不能起身了,都不准母妃去看他,怕过病气给母妃,怕伤到你。父王和母妃都很爱我们,尤其是你。你生下来太小了,我们都希望你能平平安安。包括皇祖父,他下旨赐你封号太平王,送我离京,不是厌恶我,他只是为了保护我们,有很多人保护我们。我们没有失爱于长辈……”

所以,皇祖母为难我们,没有关系的。

对我来说一点都不重要。

赵诚听的动容,乖乖任由她抱着,问:“阿姐想成婚吗?”

赵幼澄放开他:“为什么这么问?”

赵诚很认真说:“阿姐回姑苏去吧,不要呆在这里了。”

赵幼澄笑起来,摇头:“我不会走的,我哪也不去,我要看着你长大,看着你成家,我到时候就能和父王和母妃说,阿弟平安长大了。”

赵诚被她说得脸一红,不自在说:“我在说阿姐的事。”

赵幼澄被他害羞的样子逗笑了:“那你和阿姐说说,你想娶什么样的女娘子?”

赵诚立刻起身喊:“冬青?茶呢?”

冬青从西房出来茫然问:“殿下要喝茶吗?这就来。”

赵幼澄听的大笑。

赵诚怕姐姐又捉弄他,立刻说:“阿姐先坐,我回去想换身衣服。”

说完带着吴顺落荒而逃。

赵幼澄笑着目送他出了院子,脸色立刻就沉了。

看来皇祖母说了什么,吓着他了。

皇祖母总是这样不服老,总是想的太多,心思太多,那真是让人遗憾。

她该查一查周家和周家姻亲的账了,让皇祖母别总把心思放在她身上。

等冬青泡了茶出来,见她一个人坐在那里,问:“小殿下呢?”

赵幼澄:“你去让冬凌来见我,冯唐也一并来。”

冬青见她面色不对,看了眼出来的章嬷嬷。

章嬷嬷摇摇头,立刻说:“该回去了,这会儿起风了。”

赵幼澄也起身,冬青扶着她进了屋,她又嘱咐章嬷嬷:“去永嘉寺走一趟,他们两个城外回来,这几天也不知道吃不吃的惯。”

章嬷嬷一听立刻起身去永嘉寺照料赵诚去了。

赵幼澄在书房见冬凌,问:“施夫人和醇亲王妃姐妹两爱财,施夫人在北面的田庄有些不干净,醇亲王赵理在河间沧州,漕运码头上克扣的够修一座西苑了。让人去查查吧。若是闹出过人命,总要理一理账。”

冬凌看她一眼,这些殿下是怎么知道的,他一直很好奇。因为殿下说的几乎都准,但他不会问,应声后就出去了。

冯唐来的有些晚,先说:“殿下粮价如此高,还是要买吗?”

赵幼澄坚定说:“买,不光自己买,还要让粮商都囤起来。江南买粮,囤在河南。只要他们跟着买,我定让他们大赚一笔。”

冯唐其实并没有明白她说的,因为赵幼澄没有和他露过什么风声。按照这个价格人,大赚一笔,赚谁的钱?百姓的吗?

奈何冯直和殿下认真商量了一晚上后,连夜就南下去了。

这样大肆屯粮,最后的结果很容易闹出乱子。

赵幼澄丝毫不以为意。

冯唐劝说:“这样囤粮,需要的钱……”

“钱不用着急,只管账上支取就是了。”

冯唐也就不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