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皇祖母不服老
◎那真是遗憾◎
广春园的戏班子连着三日没停过,这几日入园陪太后娘娘听戏的都是贵夫人。
但西苑里的发生了什么也都陆陆续续传出来了。
傅容的亲事虽然定的仓促,但也在情理之中,是静义经过深思熟虑的。
周太后问过她关于忠勇侯的女儿,她当时以大考的理由推拒了,她刚入京的时候,有些眼高手低,思量过很多,可事到临头她还是不想冒险。
她还以为太后会撮合和周家的亲事,没想到周太后直接指了宋家。
静义公主此时正在思量给宋家下聘的礼单,放在京中,宋家确实有些不够看,驸马也不在这里,她一时间也没有可以商量的人,书信已经去了姑苏这一来一回,最快也要一个多月。
她还在暗自思量,傅嘉宜见母亲一个人叹气,以为母亲不满意哥哥的婚事,就和母亲说:“母亲不用理会那些说酸话的人,我觉得宋家姐姐就很好。哥哥有大才,何必要娶高门女看人脸色。”
她这话很站不住脚,不过是怕哥哥娶了赵幼澄。
静义公主也知道,但依旧觉得不那么满意。
“话是这么说,可你哥哥将来要留在京中,无人提携……”
“母亲以为攀上高门贵女就有倚仗了吗?不过是仰人鼻息。”
静义公主训斥她:“女儿家不可如此说话咄咄,你性情向来偏激,自己收敛一些。”
傅嘉宜毫不在意母亲说什么,她现在只想着如何再挑一门显赫的婚事,最好压过那些看轻她的人……
静义公主原本还为自己儿子的亲事感慨,但随后遇见的几位夫人说起的闲话,让她立刻打消了遗憾。
据说是安阳侯夫人手帕交的一位夫人那里露出话来,安阳侯刚进门的外室带着的那个女儿不小了,安阳侯甚至打听过傅容。
她听得心惊,安阳侯掌兵权臣,怎能用外室女辱她儿子。
可惜她依仗实在不多,更不敢声张这个八卦之言,接下来就安心为儿子筹备这门亲事。
赵幼澄第二天起来,果然两膝疼的厉害,连路都不能走了,腿弯曲的时候都疼的厉害。章嬷嬷心疼问黄太医开了方子煮水给她泡脚。
第二天方氏就回城了,特意来看她,见她竟然不能起身,吓了一跳。
“怎么会这么严重?”
赵幼澄无奈的笑,冬青嘟囔:“殿下昨日在永嘉寺听经,从卯时跪到未时,今日就不能起身了。”
方氏皱眉:“你为太后娘娘祈福,也不能这么不顾身体,本就感了风寒。”
赵幼澄安慰:“皮外伤,过两天就好了。”
方氏关切一番开始给她讲:“昨日园中是真的热闹,你可知静义公主的大儿子定了亲。”
赵幼澄吓了一跳,问:“定的谁家?”
“太后娘娘指婚,定了姑苏宋家的女儿。”
赵幼澄惊讶后慢慢就笑起来,表哥前世的姻缘,没被更改,可见两人真的是天定的良缘。
“当真?等宝珍回来了,我定然要问她讨礼。”
方氏见她真心高兴,笑说:“你表哥还说,你的姻缘不知在哪里。”
赵幼澄面上不变,只管笑着。低头看着膝盖,心里想的却是那为老不尊的人教训了她一通……
“怎么会突然给表哥指婚?只是表哥一人被指婚吗?”
“庆王妃递的梯子,我看皇后娘娘倒也淡淡的。除了你表哥还有两家。剩下的是已经定亲了特意让太后娘娘保媒。”
赵幼澄惊讶庆王妃竟然这样高调。
“我从前倒是没听过九婶这样。”
方氏不好背后说人,只说:“她一直都这样。”
赵幼澄也知道方氏不喜欢庆王妃。
方氏和她林林总总讲了很多昨日贺寿的事,尤其是皇祖母保媒的几家,由陛下下旨礼部筹办。
陛下也是促狭,这种功劳也要抢。
赵幼澄想了片刻:“现在是三月底,马上天就热了,皇祖母大概会在西苑那边过夏天,京中成婚的人肯定多了,落第的考生们都要返乡了。”
城里的人未能出城陪贵人们,心里也是遗憾。
城外的贵人们倒是不知作何想。
杨寿山一整日站在左书房,陛下在这里办公,今日马廷庸等人见陛下,便开始议今年春耕事宜。
户部裴荀大人向来话少,独来独往的,他只对陛下负责,户部没钱,他也没办法,只能协调调遣,但实在难为,毕竟北方军饷不能断了。
随后内阁的马廷庸和张玉,向陛下提议尽快定下江都知府和扬州巡抚。以周转江南政务。
之前刘正东兼两职,刘正东已经斩首,此事早做定夺,再者漕运总督也不能空着。
这提议已经上了几次折子了。
赵善易都知道这件事了。
这几日各地官员入京,陛下都已经一一召见,马廷庸大概是见陛下单独召见了这些人,怕夜长梦多,就又旧事重提。
赵晖看着左书房里的人,马廷庸、张玉、吕大人、裴荀、赵善易……
众人不敢妄言,赵晖淡淡看了众人一眼,淡淡说:“那各位就上折子推荐吧,内阁几位大人都上折子推荐,朕最后定夺。”
等人打发出去,单独留下裴荀,赵晖:“给裴大人看座。”
杨先勇赶紧搬了椅子,裴荀俯身:“谢陛下。”
赵晖头也不太摆摆手:“不必这样,朕想知道户部还能拿得出来多少钱?春耕顺利,河南今年保收成的话,边军也不至于再掣肘。”
裴荀依言只是答:“春耕离夏收还要几个月,这次太后娘娘寿辰花费颇大。眼下山东去年的税银还未入库,可以顶上。”
赵晖眼色有些疲惫,点点头。
擡头看了眼裴荀,关心说:“裴大人看着轻减了很多。要多保重身体。”
裴荀脸色蜡黄,忙说:“谢陛下挂怀。”
赵晖心里有事也只是嘱咐了几句,也打发裴荀出来了,但是跟着裴荀的是赏赐的补品药材。
裴荀出了西苑,远远见幼弟来了。
裴岘见兄长,立刻下马过来,让裴慎去准备马车。
裴荀不在意说:“不必麻烦,我这就回城了。”
裴岘只是问:“陛下召见可是有事?”
裴岘看了眼周围,只说:“陛下怕是……要用你。”
要不然不会单独施恩于他。
裴岘没想到兄长这样敏感,裴荀也有事要忙,长话短说:“此事你不要一提就应,只能等着领旨,怕还会吵上一阵子。”
“我明白。”
裴荀其实很为他骄傲,幼弟自小做事就稳重。即便将来自己不在了,两个幼子有叔父照看,他也很放心。
看着他能独当一面,他很欣慰,但面上还是一贯的严肃。
裴慎安排的马车到了,裴岘扶着哥哥上了马车,嘱咐车夫:“路上小心些。”
裴岘送走兄长,见安阳侯也来了。
安阳侯方潜山见了他,看了眼马车笑问:“这是裴老大人?”
裴岘也不在意说:“兄长上了年岁。”
安阳侯回头看了几眼。
等回身神越看他越满意,但心里也遗憾,陛下不会准他们之间结亲,尤其是京畿领将。
赵晖召见嫡系的京畿领奖,也是为了巡边之事。
辽东兵祸不断,西北的西羌也不安分,丁远山的折子已经上了几道了,都是请增兵请战欲灭建奴,但朝中无人应和,兵部尚书高关澄更是斥责丁远山狼子野心。
裴岘因为是提领,并不带兵,所以对这样的折子并不发言。
听着其他几位将领表忠心,赵晖听了方潜山的话,又分别听了另外几位的意思。
最后问裴岘:“蕴玉觉得呢?”
裴岘只说:“臣不似几位大人操练兵马,对辽东兵事不敢妄言。”
赵晖笑说:“朕知道你谨慎,行了,关于巡边,你们每人上道折子,你们只管推举,到时候再议。”
裴岘出了左书房,没看见赵善易,问了声杨先勇。
杨先勇低声说:“赵总督回了别院。”
裴岘到赵善易的别院,见他来赵善易就说:“我昨晚就在等你了,我猜你快来了。”
裴岘坐在一侧,他需要和赵善易一起整理一些线索,然后接下来怎么走他才能确定。
西苑现在是羽林卫值守,陛下趁着这个机会开始逐一召见外臣,陛下坐中堂,手段更加纯熟了,马廷庸一派眼下就不敢那么放肆了。
赵善易低声说:“陛下不想用庆王。”
裴岘擡眼看了眼,没吱声。很显然陛下排除庆王代他巡边的可能。
赵善易又说:“陛下应该先整顿江南,不是先巡边,所以他不急,
庆王已经急了。
裴岘和兄长聊过,“这几年粮价偏高,今年更是。就算是丰年,粮价未必能降下来。”
赵善易:“杀怕了吧。有粮也不敢拿出来了。”
裴岘想起户部的困境,江都至今空着,扬州府巡抚也空着,漕运总督也空着。
陛下这几日一直见外臣,不光马廷庸,怕其他人也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