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4章 周聿昭探病(1 / 2)

第64章周聿昭探病

◎赵幼澄恐吓刘娘子◎

几日后,西苑左书房,当日上折子的大臣都在,先议的是江都知府和扬州巡抚的人选,这次参加议政的人不限于内阁,其实自陛下登基以来,一追削弱内阁的影响,让六部都参与到议政中来,其实是因为内阁大臣兼领六部,就比如七十几岁的廉亲王任礼部尚书。

裴荀看今天到场的人,猜陛下的意思是想分离两职位,不再由一人兼任,江都位置特殊,江南北上的运河入口。从先帝开始,这职位都是一人担任,此时剥离开,可见陛下的意思很明白了。

果然,吕大人先提议:“两权合并权重过甚,难保没有刘正东之流再犯。老臣以为,扬州巡抚应另则贤能……”

裴荀擡眼就看到马廷庸出列,便说:“臣以为此举不妥。”

张玉也附和:“先帝曾定下江南稳固,重在江都。江都不止是扬州府的江都。”

他们二人共同举荐的人是曾汝昌的独子曾庆国。

曾汝昌当年的声望,不是马廷庸之流可比,他死后,围绕在他身边的江南派学生都散了。

他的两个学生,杨芳莲和刘正东,可都被陛下斩了。

几位大人不知是想为陛下圆回去,还是用曾汝昌这个先帝的老师做脸。

曾汝昌死后,其独子曾庆国就因为边将王威的案子,被夺了父亲得来的忠亲王的爵位,撤职后就回乡了。

赵晖看着他们,丝毫不意外,这些人他看在眼里,他知道他们这是提醒他,卸磨杀驴,杀老臣是为不仁,此举不可行。连先帝赐的亲王被他废了,他眼下正大肆为太后贺寿。

这就急着提醒他,有违孝道。

这帮老臣啊。

张玉见陛下一言不发,还想仔多说几句,见马廷庸稳稳站在前面,便也作罢了。

裴荀如老僧入定,始终不发言,他的折子反其道而行,举荐了高崎。

他知道陛下大概是不想用江南出身的人了。

大半日君臣也议不出什么结果,赵晖列举了十几人,一一点过之后,谁也没有肯定,谁也没有否定。

所以马廷庸和张玉觉得,曾庆国的可能还是最大。其他人不论年岁,还是履历都不如曾庆国,毕竟曾汝昌的地位在那里。

又是太后寿辰之际,先帝的老臣,陛下不能不顾及孝道。

文臣自古就是这样,自成一派,自成格局。天子也未必能随心所欲。

等傍晚了,杨寿山进来提醒广春圆那边的戏结束了。

赵晖才将众臣打发了出去。

等人一走,他就将折子扔在地上,闭着眼半晌都不说话。

杨寿山连呼吸都不敢用力,跪在地上将折子一一捡起来。

赵晖却又起身,若无其事说:“去广春园。”

西苑的陛下议事并不顺利,这边广春园里气氛却很好。

这几日园中戏班子不停歇,能进园子的官眷们都是殊荣。今日宗亲们散去,由施夫人和醇亲王妃两位姐妹和一众相熟的夫人们陪着太后听戏,静义公主和傅嘉宜被皇后邀请到园子里去了。

身边跟着一众夫人们都围绕着这几位。

园中的戏班子已经从江南的戏唱到了京城,连轴转自然是不行了,中间便有京城的戏班子的名角被带进来谢唱几场,让园中更添热闹。

周聿昭因为当初留在城里留守当值,所以直到今日才进园子给太后娘娘贺寿,今日他是带着刘娘子一起来的。

当初成婚多少有些笑话,但笑话也是为看他和刘家的官司。但双方和和气气成婚,婚后也太平,那些看笑话的自然也就散了。

尽管朱氏对刘娘子万般看不上,恨不得撵出门去,但不得不说刘娘子脾气是真的好,从来不怒不恼。

周聿昭说什么就是什么,几乎不会反驳。

周太后看着一对新人,刘娘子看着相貌普通些,但自有一股沉静,跟在周聿昭身边,看着也般配。

她笑着说:“这是你的新妇,倒是没见过。生的真不错。”

她这话多少有些敷衍,但刘娘子依旧有些惶恐垂首不敢乱接话。

周聿昭见周太后态度已经松动,便言语上回护着自己夫人:“她性格愚钝,还望太后娘娘能点拨一二。”

施夫人是他的表姨奶奶,笑着说:“可人疼的模样,怪不得他这么护着。来,坐到我身边来。”

刘娘子看了眼周聿昭,见他点头,她才过去坐在施夫人身边。

施夫人笑着说:“到底是新婚,一步都离不得。”

醇亲王妃却有些看不上刘娘子,她性格就是这样,又因为之前周聿昭成亲闹出来的事,毕竟不光彩。

今日本是喜庆日子,没人揭短。可醇亲王妃就不一样。

她这人偏偏爱揭短,又不识眼色,冲刘娘子说:“出身低些,女子就要守好本分,莫再闹出让家里爷们让人笑话的事……”

“好啦……”

周太后打断她的话,周聿昭再怎么样,也轮不到她这里给他没脸。

醇亲王妃的话被太后打断也不恼,挑剔看着刘娘子。

刘娘子被说的有些难堪,在家中朱氏再为难她,也不过是无人的时候,况且周聿昭和朱氏嘱咐过后,朱氏也没再怎么为难她。

最重要是周聿昭虽说不喜欢她,但两人相敬如宾,也算和美。

周太后问了几句闲话,她都应付过去了。这才说起其他的了。

临近午膳时候,周太后便留下周聿昭夫妇一同用午膳,这几日周太后都要问一问赵诚在西苑的事。

今日照例问起,文墨答:“太平王殿下昨日下午已经回城了。”

周太后脸色一僵,怔了片刻才问:“昨日怎么没有报来?”

文墨不敢欺瞒:“因为太子殿下还在宫中读书,陛下说不可因嬉耽搁学业,就让太平王殿下和庆王世子等几个孩子都回城读书了。”

周太后听后脸色稍霁,应了声:“也是,不可耽搁学业。”

但是她说完就转头和周聿昭说:“阿鲤感了风寒,你们今日回去替我看看她,这孩子……”

她话说了一半,

周聿昭心里惊讶,婉淳怎么会病了?那不成身体确实不好了吗?

刘娘子却满口答应:“回城我就去太微宫探望长公主殿下。”

周太后似乎有心,和周聿昭说:“你们本是亲人,和阿鲤有什么误会,自可以说开。她比你小,见的便不如你多,你媳妇多和她亲近,也未尝不可。她自幼独居在外,性格寡淡,以后多走动。”

周聿昭称:“是。”

心里却想娘娘这话什么意思?

我和婉淳公主无甚误会,连接触都有限,何来的误会?

除非,江南冯家兄弟的事?

周聿昭一心二用,刘娘子陪着夫人们用过午膳,随着周聿昭就回城了。

马车上周聿昭问:“那日城外,你当真看见婉淳公主了?”

刘娘子收起眼神,她不是不知道,当初夫君是太后娘娘为婉淳公主定下的。

她心中有亏欠,但又理直气壮,眼下她是忠义候夫人,婉淳公主又如何?

连太后娘娘不也认可她了吗?

那日在郊外婉淳公主冷冷看着自己,大概是恨她横刀夺爱吧。

人就是这样,没有成婚时,她心虚害怕,但成婚了,就成了别人觊觎自己的东西了。可见名正言顺有多重要。

她有心了解恩怨,便说:“确定。”

她不敢提赵幼澄是和裴岘一起。

便只咬死说赵幼澄那日就在郊外和庆王妃一同出游。

那日周聿昭就在郊外,郊外周聿昭遇上庆王夫妇,也是碰巧。庆王是陛下最宠信的弟弟,庆王与人为善,那日凡遇见的都邀请到帷帐中叙话。

因为在郊外,他不好乱打听,但庆王素来只和赵善易还有裴岘一起走动,极少和别人接触。

没想到从河南回来后,庆王倒是健谈多了。

周聿昭夫妇领命带着礼物到太微宫。

太微宫虽然闭门谢客不过是不见那些递帖子的客人,亲近的人照样可以进去。

刘据没想到这两位面生的人会来,进去通报了声,赵幼澄正和叶嬷嬷聊天,听到周聿昭夫妇来,惊愕之后才说:“他们怎么会来?把人带到书房,我等会儿就过去。”

叶嬷嬷还在给她缝护膝,见她来了客人,嘱咐说:“走路小心着些,今晚我就能把这个做出来。”

赵幼澄笑说:“不着急,慢慢做。”

她和章嬷嬷出了门,问:“怎么会来我这里?”

章嬷嬷低声说:“门房上问了,说是太后娘娘担心殿下……”

赵幼澄一想也对,周皇祖母怎会让她安生,必定要压着她和周聿昭分说清楚。

又要讲大道理,论亲疏有别那一套,最后和稀泥将这些事揭过去不提。

她脸色温和,心里冷笑。

刘娘子第一次来太微宫,她对太微宫没有什么概念,从前更是不知道这个地方。

进门后四处张望了一眼,见这里也不华丽,和西苑的园子不能比。心里难免就觉得也没什么,尤其是这里很素净,看着不像是小娘子住的地方,其他也没什么特别。

周聿昭却和她的感受完全不同,这里的安静,恰恰说明这里不普通。

女婢将人领进院子,冬青带着两位说:“两位这边请,殿下等会儿就到。”

赵幼澄进书房的时候,周聿昭正在正堂看墙上的画。

见她进来,夫妻两起身给她行礼。

周聿昭见她难免有些尴尬,但还是一派温和的模样,赵幼澄看着他温言细语的样子,只觉得虚伪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