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婶凑过来看,忽然拍了下大腿:\"我的乖乖,这哪是咱村的兰丫头,分明是画里走下来的!\"
院外忽然乱了起来,是李希在喊:\"娘!小南都等在门口了!\"
谢婶赶紧从樟木箱里翻出红盖头,绣着鸳鸯戏水的锦缎在晨光里泛着柔光。\"
盖上盖上。\"她把盖头往李兰头上一罩,红绸瞬间漫过眼睫,世界都变成了暖融融的红。
白星牵着李兰往外走,指尖能摸到姑娘手心的汗。
院坝里站满了人,张叔举着铜锣正等在门口,李正扛着捆红绸布,见人出来就往门框上系。
秋风的驴车停在院外,王南穿着件红喜服,胸前大红花歪歪扭扭的,见李兰出来,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脸比身上的红绸还艳。
\"别急呀新郎官。\"白星故意放慢脚步,\"新娘子这就来了。\"
王南\"嘿嘿\"笑了两声,喉结滚了滚,半天憋出句\"我......我来牵\"。
他的手刚碰到李兰的指尖,就像被烫着似的缩了缩,惹得围观的人一阵哄笑。
李兰被扶上驴车时,裙摆蹭过车板上的干草,带着股阳光晒过的暖香。
谢婶往她手里塞了个红布包,里面是六个煮鸡蛋,蛋壳染得通红:\"路上吃,保准生龙活虎。\"
\"起驾咯!\"张叔敲响了铜锣,\"哐哐\"声惊飞了槐树上的麻雀。秋风迈着小碎步往前挪,
小狼跟在车旁跑,脖子上的红花晃得像团跳动的火苗。王南牵着缰绳走在前面,时不时回头看一眼车上的红盖头,嘴角的笑就没下来过。
路两旁的田埂上站满了人。二柱子家的小花往驴车上抛野花,黄的蒲公英、紫的地丁,落在红盖头的褶皱里;
刘大爷举着旱烟杆,看着驴车走远,嘴里念叨着\"好啊,好啊\";
连平时总爱拌嘴的王婶和李嫂,此刻也并肩站着,手里都攥着把给新人准备的花生。
走到半路,王南忽然停下脚步。他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打开来是几块麦芽糖,往跟在车后的孩子们手里塞:\"慢点吃,别噎着。\"
进了王家院,才知什么叫热闹。临时搭起的灶台前,三个大铁锅冒着白汽,
掌勺的是邻村的张厨子,正挥着铁铲炒野猪肉,油星溅在柴火上,
\"滋啦\"声里裹着肉香。\"新娘子到咯!\"他嗓门比唢呐还响,\"硬菜马上就来!\"
门外的路上摆着二十多张桌子,有李家用的八仙桌,有王家拼的条案,还有用门板搭的临时台子,上面都铺着浆洗得发白的粗布。
桌上摆着各家带来的吃食:张婶蒸的红糖糕冒着热气,李大爷腌的酸萝卜酸得生津,还有白星带来的桂花糕,在粗瓷盘里像块凝脂。
李兰被扶着坐在主位,红盖头还没揭。王南站在旁边,端着茶杯的手直抖,给李度敬茶时,茶水晃出了半碗。
\"王南,\"李度接过茶杯,指节捏得发白,\"兰丫头交给你,要是敢欺负她......\"话没说完,
王南\"咚\"地跪了下去:\"叔放心!我要是对她不好,就让小狼咬我!\"蹲在桌下的小狼\"嗷\"地应了声,引得满院哄笑。
阳阳不知啥时醒了,季思渊抱着他在人群里转。小家伙看见桌上的红鸡蛋,伸着胳膊要抓,季思渊赶紧拿了个,给他拿着。
开席时,那锅野猪肉成了最抢手的菜。张厨子的手艺确实地道,酱油焖得肉皮发亮,筷子一戳就透,
肥油顺着指缝往下淌,香得人直咂嘴。孩子们捧着粗瓷碗围在灶台边,李正给这个夹块肉,
给那个舀勺汤,忙得满头汗:\"都有都有,锅里还有一大盆!\"
李希端着酒碗找王南碰杯,米酒辣得他直缩脖子:\"妹夫,以后我妹妹......\"
话没说完就被王南打断:\"我知道!好吃的先给她,重活我来干,冬天给她焐脚......\"
他说得急,酒洒了满襟,惹得同桌的长辈直笑:\"这小子,心里门儿清。\"
日头爬到头顶时,女人们聚在房里说笑。“小兰别急啊,一会王南就来了”
李兰“嫂子,别逗我了,不理你们了”
“哎哟哎哟还在害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