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39章 周志刚的苍凉(1 / 2)

凛冽的西北风打着旋儿,卷起地上的雪沫,抽在人脸上生疼。

周志刚把新配的“永久”自行车靠在街道办那排灰砖平房的山墙上,跺了跺冻得发麻的脚,搓着手朝办公室的走过去。

透过蒙着冰花的玻璃,他看见自己的老伴李素华正坐在办公桌后,脊背挺得笔直。

进门后,他看见,她面前站着两个脸红脖子粗的男人,一个攥着顶破毡帽,一个梗着脖子。

“……王老蔫,你家的鸡啄了老张家晒的苞米,踩坏了人家窗台下的白菜窖顶子,证据确凿,街坊四邻都瞧见了!按街道公约,该赔!”

李素华的声音不高,却像小锤子敲在铁砧上,清晰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调门。她没看手里的本子,条理分明,

“老张,你气归气,拿锹把人家鸡窝门给劈了,也是破坏他人财物!照价赔偿!两家都有错,各打五十大板!王老蔫,赔老张家窖顶维修钱一块二;

老张,赔王老蔫一个新鸡窝门板,算工料五毛!谁不服,现在说出来,咱们掰扯清楚!”

被点名的王老蔫缩了缩脖子,攥着毡帽的手松了。老张张了张嘴,看着李素华平静却锐利的眼神,那股气焰也消了大半,嘟囔着:“李主任……我,我认罚。”

“认就好。”李素华利落地翻开桌上一个厚厚的硬壳本,拿起蘸水钢笔,“过来签字画押,三天内兑现!再有下次,扣你们下月的肥皂票!”

两人垂头丧气地凑到桌前签字。旁边一个年轻的街道女干事,赶紧把印泥推过去,看向李素华的眼神满是敬畏。

周志刚在窗外看得有些愣神。这还是他那个说话细声细气、遇事总往后缩的老伴吗?

这架势,这派头,比他们建筑公司的车间主任还硬气!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涌上心头。

处理完纠纷,李素华一抬眼看见周志刚,脸上严肃的神情才缓和了些。她跟屋里人交代了几句,裹紧棉袄围巾走了过来。

“这天寒地冻的?别冻坏身子!”李素华埋怨着,伸手帮周志刚掸了掸军大衣领子上的雪沫。

“没事,看你在忙。”周志刚推起自行车,“走吧,回家。”

“这天骑车?手不要了?”李素华瞥了眼那辆崭新的“永久”,“明儿个我给你缝俩棉套笼把车把套上,再穿上大衣,戴上狗皮帽围严实了,兴许能行。你可不年轻了!”

两口子沿着新拓宽的光字街深一脚浅一脚往家走。寒风依旧刺骨,但路确实好走了许多。没走多远,迎面碰上挎着菜篮子的吴婶。

“李主任!哎呦,周老哥也回来了!下?”吴婶满脸堆笑,声音格外热情,目光在周志刚推着的自行车上溜了一圈,

“周老哥,这新车可真精神!到底是体面人家……!”

李素华淡淡一笑:“吴婶,天冷,快回吧。你家那漏风的窗户,我让小王登记了,过两天房管所来人修。”

“哎!哎!谢谢李主任!您费心!”吴婶连声应着,侧身让路,态度近乎恭敬。

又走了几步,几个半大小子在清理自家门前的积雪,看见李素华,都停下手里活计,规规矩矩地喊:“李主任好!”

“嗯,好。雪堆到墙根,别挡道。”李素华点点头,脚步没停。

周志刚跟在后面,心里那点新奇感越来越浓,甚至有点恍惚。街坊邻居看老伴的眼神,跟他记忆里完全不一样了。

那不再是看“老周家的”,而是看一个真正能管事、说话算数的“李主任”。这感觉,既陌生,又让他心里有点发涩,还有点失落。

回到家,屋里暖烘烘的。周秉义和周秉昆都在客厅,一个看着报纸,一个在翻看图纸。郑娟和郝冬梅在厨房忙活晚饭的声响隐约传来。

周志刚脱了大衣帽子,脸上还带着点兴奋的红晕,搓着手坐下:“今儿去公司报到,手续都办利索了!

分在技工培训班当主任!嘿,股级干部呢!”

他语气里带着点小得意,“你们是不知道,咱市建筑公司,变化太大了!早几年才三四百号人,现在好家伙,花名册上我看了一眼,小四千!光是开推土机、搅拌机的司机就上百!工地上吊笼都架着好几台!”

他端起郑娟刚倒的热茶喝了一大口,暖意顺着喉咙下去,话匣子也打开了:“活儿都排满了!光是各厂矿新建的厂房、宿舍楼,图纸堆得跟小山似的,人手根本不够用!

我看报表上,明年开春还有好几个大项目要上马……待遇也好!工资是没怎么涨,可福利厚实!米面油按月发,还管一顿午饭,有肉!工作服,嚯,春夏秋冬四套,劳保鞋、手套管够!”

他越说越高兴,忍不住拍了拍大腿,“还有这!”他指了指靠在门边的自行车,“公司配的!八成新‘永久’!方便我通勤!”

周秉义放下报纸,笑着附和:“爸,这是好事,说明咱们吉春建设得快,厂子多,工人需求大。北机厂带动的。”

周秉昆也从图纸上抬起头,点了点头:“嗯,是好事。”

周志刚得了回应,谈兴更浓,话锋却不由自主地转了:

“唉,这日子是好了。想想在川省大山里那会儿,修那些仓库……真是遭罪啊!”他脸上的笑容淡了,声音沉下来,

“住的是油毡棚子,夏天闷得像蒸笼,冬天四面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