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贞吉拉着刚入阁的诸大绶,将总参谋部参谋考试的权力推给分管教育的诸大绶,用这种方式来拉拢诸大绶,一同反对张居正。
显然诸大绶也动心了。
考试是一项权利,那主持考试更是一项权力了。
确定考试内容,那么精英们就明白自己要学习努力的方向。
读书最后也是为了考试,那要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就是出考卷的人来确定。
这也就等于是掌握了武监教育的最终解释权。
对于诸大绶来,这还是很有诱惑的。
果不其然,在赵贞吉抛出橄榄枝后,诸大绶也果断跟进,表示了对赵贞吉的支持。
眼看着张居正吃瘪,高拱也站出来道:
“老夫也以为,《总参谋部作战司见习参谋考选章程》可行。”
三人看向张居正,张居正拂袖道:
“既然如此,这件事本官就保留意见。”
这下子高拱都有些诧异了。
随着内阁处理事务的增多,内阁议事的规则也在发生变化。
原本的分别票拟制度,已经无法应对越来越多的事务了。
所以遇到这类有争议的奏疏,内阁会在内部进行讨论,尽可能的达成一致,尽量向内廷送入内阁一致的票拟意见。
这同样也是在隆庆皇帝身体状况堪忧、无法处理繁重政务的情况下的必然选择。
遇到内阁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时候,内阁就会按照多数意见票拟,持有反对意见的阁臣如果强烈表示反对,可以单独上奏书反对。
当然,如果不是强烈反对,只是不支持,也可以不上奏疏,也就是保留意见。
本以为张居正会强烈反对,却没想到他选择保留意见。
既然这样,那高拱也不再客气,直接让手下草拟了票拟意见,三位支持的阁臣各自签名,接着就由中书舍人送入司礼监。
——
对于李如松的上疏,苏泽还是不放心,又起草了一封附议李如松所奏的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名朝廷】中。
——【模拟开始】——
你的奏疏送到内阁。
高拱、赵贞吉和诸大绶支持了李如松的奏疏,张居正也保留意见没有反对。
你的奏疏和李如松的奏疏送到宫内,隆庆皇帝发往科道讨论。
在兵科给事中李己的运作下,六科和都察院没有反对李如松的奏疏
隆庆皇帝御准了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本次模拟已经通过,不需要强行执行。】
【模拟通过,本次模拟不消耗每月模拟次数。】
【剩余威望:6550】
奏疏竟然直接通过了?
苏泽看向报告,系统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情报啊。
首先是阁臣的态度。
高拱、赵贞吉支持自己的奏疏,苏泽是能够理解的。
但是诸大绶也支持,苏泽很快想明白了,诸大绶主管教育,那考试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这位诸阁老,不像是前任殷阁老那样无为啊。
苏泽将这些记下来,接下来就是科道的反应。
按照系统的模拟,也就是原本李如松的奏疏,是会被科道官员反对的。
正是兵科给事中李己的从中串联,这才压下了科道内的反对势力。
苏泽放下【手提式大明朝廷】。
有意思。
原本苏泽对李己有印象,是他帮着兵房做了李如松奏疏的摘要,还做了不少建设性的修改意见,这让苏泽觉得他是个精通军务的能干大臣。
现在看来,李己不仅仅业务能力出众,自身在清流中的影响力也不,竟然能压下对李如松奏疏的反对声。
这样的人才,至今还是个正七品的给事中吗?
苏泽想了想,喊来了吏房主司宋之韩。
宋之韩恭恭敬敬的踏入苏泽的公房。
虽然宋之韩是首辅高拱的政治秘书,但是面对苏泽这个检正中书五房公事,宋之韩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没办法,苏泽是中书门下五房的创立者,中书门下五房的权势都因为他而存在,宋之韩自然是认得清形势的。
“兵科给事中李己,宋主司知道他的事情吗?”
宋之韩思考了一下,将自己知道有关李己的消息了一遍,苏泽一边听一边点头,接着道:
“这位李给事中确实有才干,本官准备向杨尚书荐才,宋主司以为如何?”
我以为如何?
宋之韩想起了有关“苏党”的传言,杨思忠这位吏部尚书,好像也是“苏党”的人,你们苏党内部的事情,问我干什么?
宋之韩突然想到,这是不是苏泽向自己示意,让自己也加入苏党?
宋之韩迟疑起来。
他是高拱的嫡系,是高拱亲自将他放在这个位置上的。
但是苏泽是自己的上司,他本人也是高拱的得意门生。
宋之韩纠结起来。
苏泽道:
“没别的事情了,宋主司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
宋之韩离开苏泽的公房,思考着“做好自己的事情”。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然后豁然开朗起来!
是啊,苏泽要自己“加入苏党”,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如今自己的工作,就是辅助高阁老,这一点上和苏泽的要求是一致的。
也就是,目前的“苏党”,和“高党”的目标是一致的,自己何必要纠结这些呢?
高阁老在朝,那苏党就是高党。
一旦高阁老不在朝,高党的人会怎么选,这还用?
那高党就是苏党了!
自己到底在纠结什么?
想明白了这点之后,宋之韩不再有心理负担,那自己加入苏党,也不算是背叛高阁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