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73章 六科影帝之其二(2 / 2)

——

六科。

兵科给事中李己踏入六科内,只见六科的气氛有些凝重。

“武人竟要仿效科举设考?此例一开,武人岂非要与文臣分庭抗礼!”

“正是!“

“李如松不过一介千户参谋,竟敢妄议朝堂取士之道。总参谋部若开此例,明年是不是要开武贡试?“

廊内顿时沸腾:

“武人干政之始!“

“当联名弹劾此獠!“

另外一名兵科给事中张书凑上来,附耳对李己道:

“总参谋部李如松上书,要在朝廷考试遴选参谋,诸位大人群情激奋,要联合弹劾他。”

李己心中了然,他装作不知情的样子,点头问道:

“奏疏在哪里?”

众人看到李己来了,纷纷让开路,一名给事中将李如松的奏疏递上来。

李己是资深的兵科给事中,这些日子一直站在给总参谋部“挑刺”的第一线,他以军事专业性著称,连皇帝都多次嘉奖他。

要弹劾总参谋部,自然要李己带头。

在角中,吏科给事中严用和,用玩味的眼神看着李己。

原本众人是要拥戴严用和领头的,毕竟吏科资深给事中,在六科内拥有最大的影响力。

也亏着这些日子李己不断弹劾总参谋部,在六科内的风头压过了自己。

所以有关总参谋部的事情,大家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李己。

严用和不停的感慨,果然太出风头也不好,官场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祸福相依,能笑到最后才行。

李如松是最近的红人,他在总参谋部的奏疏都被皇帝通过了。

虽然和苏泽那样不能比,但是这份恩宠也是独一份的。

更重要的是,这份奏疏在内阁也是通过的,三位阁老都票拟赞同,张阁老也没有上书反对,算是对奏疏保留了意见。

再了,李如松不过是要求考试遴选合格的参谋人才,这在情理上也没有问题,如果科道执意反对,就有些胡搅蛮缠了。

严用和倒要看看,李己要如何领着大家上奏。

待声浪稍歇,他忽然轻笑:“诸公高见,只是下官有一惑——“他施施然起身,拿起奏疏问道:“若不许考试,诸公欲以何法择选参谋?“

严用和眯着眼睛看向李己,好家伙,这子倒戈了?

果然,李己一问,众人语塞。

一位新晋给事中道:

“自然是吏部铨选!”

李己道:

“那吏部会铨选什么人?我听,这次总参谋部缺人,定国公桌案上的推荐名单,可都是勋臣子弟,吏部会拿出什么名单来?”

众人语塞。

勋贵确实退出了权力核心,但不是死了。

勋臣和皇室的关系很紧密,而且很多勋臣也担任皇帝身边的近职。

比如负责祭祀的定国公徐文,再比如执掌锦衣卫的成国公朱时泰。

他们只不过是被隔绝在核心政务之外。

这些顶级勋贵向吏部打招呼,要求吏部推荐他们的子侄,吏部也绝对不会驳了他们的面子的。

“届时将门结党,才是真正的武人干政!“

众人低下头,李己的还真有几分道理。

考试选拔的是专业人才,那基本上就是武监的优秀学员了。

武监之中,勋贵子弟、世兵子弟、寒门子弟各有一定的数量,勋贵子弟的成绩也普遍平庸。

正如李己所的,勋贵子弟天然就结党。

他们的身份,就让他们抱团在一起。

如果真的按照这种方式,很快总参谋部就会充斥勋臣子弟,那时候总参谋部就是铁板一块,那勋贵们自然会谋求自己的利益。

现在勋贵们向总参谋部塞人,不就是这么想的吗?

李己又道:

“反观考试,勋臣子弟若是能胜任,那自然是为国选才,选者只能怨己不学无术,不会怨怼。”

“若是勋臣子弟不能考取,那考取的又是什么人?”

众人纷纷点头。

勋贵子弟不能考取,那能考取的就是普通世兵子弟和寒门子弟了。

又一名给事中道:

“可如此以来,武人有了通天之阶,日后岂不是要?”

李己摇头道:

“此言差矣!”

“馆考遴选翰林,考的是制诰文章、经史策论,乃文翰之才。此乃文臣体系内,因才授职之良法,诸公皆以为然否?”

众人点头,文官就是考这些,李己突然起这么又是为什么?

“诸位可读一读这李如松的考试纲要,所要考察的内容,多是军事实务。”

“除了实务之外,还要考察政务,这些都是实学内容。”

“第一条,考的是‘军令格式’与‘公文撰写’!此乃文牍之事,与我科道、部院日常处理之案牍,何异?无非是内容涉及军务罢了。”

“敢问诸公,能起草一份合乎规范的军令、准确转呈一份战报的,是武人,还是文吏?”

李己又道:“第二条,考的是‘算学推演’与‘后勤调度’。此乃算术统筹之术!户部清丈田亩、核算钱粮,工部营造宫室、计算物料,哪一样离得了算学?考的是实打实的数目字管理能力,与我文臣处理庶务所需之能,有何本质区别?难道我文臣考得算学,便是武人干政了?”

“诸公!李参谋此议,考的哪一条是纯粹的武事?分明是文事!是实学!是办理具体军务所需的文书、算数、地理之才!”

“非是让武人干政,恰恰相反,是要将那些可能只懂冲锋陷阵的粗鄙武夫,通过考试,纳入文书、算学、地理之学的规范,将其变成通晓实务的文吏!是将武人纳入文治的轨道,以文驭武!”

“这考试,考的是实学基础,选的是能做事、懂规矩的文职人才!这与翰林馆考遴选文翰之士,户部选吏考核算学钱粮之能,有何本质不同?”

“不过是将实学用于军务这一特定领域罢了!何来武人干政之?这分明是以文治武,强化朝廷对军务的掌控!”

在角中的严用和几乎要鼓掌了,这位李给事中诡辩之才不亚于自己,将“武人干政”的指控巧妙地偷换概念为“选拔具备文职素养的军务人才”,将“考试”包装成“文治驯服武事”的工具。

这样一来,堵上了众人之口,反而提不出反对的意见来了。

李己看着众人动摇的神色,心中微松,知道自己这番“诡辩”已击中要害。他最后放缓语气,带着几分语重心长:

“诸公皆是国之栋梁,当知实务为要。朝廷设总参谋部,是为统筹军国大事,非为勋贵子弟谋利之所。”

“用考试之法,选拔通晓文书、算学、地理之实学人才,正是杜绝武人跋扈、确保军令贯彻文治精神的良方!这非但不是干政,反而是巩固我文臣根基、以文驭武的利器啊!”

严用和已经鼓掌了,他已经确定,李己这浓眉大眼的,肯定是已经投靠了苏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