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70章 系统发力(2 / 2)

“殿下,陛下要听听您的意见。”

朱翊钧的心跳快了几分。他知道这是父皇在考校他,更知道这份奏疏是师傅苏泽的心血。他必须找出一个有力的理由来支持师傅。

当然,胖钧这么支持苏泽,也不完全是个人的情感因素。

这些日子,隆庆皇帝都在训练胖钧用皇帝的角度看待问题,要从这些奏疏中分析上书人的意图,理清这些上奏大臣之间的关系和立场。

这也是为何处理政务如此耗费心血的原因。

相比之下,苏泽的奏疏没有背后那么多的利益,反而显得是为了国家大计。

胖钧自然希望父皇能省点心血,直接通过苏师傅的奏疏。

但是胖钧也知道,如果自己不能给出一个有服力的理由,是会让父皇失望的。

身为皇者,只能被道理服,不能被情绪左右。

这是隆庆皇帝对太子皇室教育的第一课,胖钧也记在心里。

胖钧的脑子飞快转动着,目光无意间扫过暖阁角书架上那套簇新的《西游记》绣像本。

这个年纪的孩子,自然无法抵御《西游记》的诱惑,胖钧最近沉迷于这本书。

电光火石间,一个念头如灵光般闪过!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沉稳而有见地:“父皇,儿臣以为……苏师傅所言,乃‘秉持中道’之理!”

隆庆皇帝点头,示意他下去。

朱翊钧得到了鼓励,思路越发清晰,他微微仰头,仿佛在回忆书中的场景。

“儿臣近日在读《西游记》,见那凌霄宝殿上的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那齐天大圣孙悟空,何等神通广大,闹龙宫、闯地府、偷蟠桃、盗金丹,甚至一路打上灵霄殿外,搅得天翻地覆!”

“但即使如此,玉皇大帝也能稳坐凌霄殿。”

“儿臣思考后,才想明白这个道理,身为皇者,就要秉持中道。”

“臣下议定的事情,就要明确臣下的责任,办好了奖励,办砸了惩罚。”

“秉持中道,事情就有回旋的余地,正是因为玉帝秉持中道,才能诏安齐天大圣,诏安不成,也能借如来佛祖之手镇压齐天大圣。”

“如今的朝局,正是需要苏检正这样的奏疏,内廷秉持中道,再遇到问题慢慢修改就是了,若是倒向一方,才是全无回旋余地。”

皇帝疲惫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那份因内阁激烈争吵而生的烦躁,似乎被儿子这充满童趣却直指核心的比喻驱散了不少。

莫名的,隆庆皇帝想起了李春芳担任内阁首辅的时候。

虽然李春芳经常请病假,他的很多执政理念和自己也不相符。

但是李首辅在阁的时候,虽然看似无为,却总能将各方尖锐的矛盾悄然化解于无形,维持着朝堂微妙的平衡。

当然,李春芳内阁能如此平稳,也有其历史机遇,李春芳那时候遇到的问题,和现在内阁的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

但是皇帝在生病的时候,也会自然而然的想到以往的好时光,想到内阁总能达成一致意见,自己垂拱而治的好日子。

这么想来,儿子胖钧的还是有点道理的。

秉持中道,先把调子定下来,事情再慢慢协商就是了。

大明是个大国,又不是国需要赌国运,每个方向上都投入一点就是了。

儿子的也有道理,而且这一套施政理论,也适合如今的局势。

正如朱翊钧所,只要秉持中道,皇帝就不会犯错。

即使最后出了问题,也是执行层次的问题,问责于内阁或者有司衙门就行了。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隆庆皇帝点头,拿起朱笔,在苏泽的奏疏上画了圈。

等画完之后,就代表这次海防塞防之争下的帷幕,隆庆皇帝也觉得身体和心理上轻松了不少。

皇帝有了决定,司礼监立刻开始运转起来,冯保按照皇帝的意思,喊来中书舍人起草奏疏,然后盖上印玺后再发往阁部等有司衙门。

——

【《为统筹海防塞防大计并倡国防教育事》通过,确立了大明朝海路并重的国防方略。】

【强化国防教育和公民教育,民族主义萌芽。】

【但海陆之争并没有彻底消除,只是暂时被压下,为了国防战略的方向,陆军和水师为此争斗了百年。】

【西北疆防稳固,恢复汉唐故土的呼声成为主流,新民族国家的版图就此确立。】

【海域扩张,防御岛链的学被水师提出,保障航线安全,大明开始建设重要节点的港口,海权理论开始萌芽。】

【国祚+2】

【威望+500】

【剩余威望:6300】

这么快?这次系统拿威望值办事是真迅速啊!

但是苏泽并没有高兴太久。

这次海陆之争,被自己用系统之力压了下去,但是内阁的分歧已经压不住了。

特别是首辅高拱,次辅张居正之间的分歧,以及财政权力的阁部之争,也开始初现端倪。

苏泽不由的叹息,玩政治的都是高精力人群,生命就在不停的折腾,想让他们消停一会儿都不可能。

海陆之争也不过是个由头,有了别的理由,内阁还是会继续争起来的。

苏泽有些忧虑的看着内阁,在这皇权交替的关键时刻,不知道未来又会出什么样的幺蛾子。

——

总参谋处。

作战司主司李如松,看着内廷发来的克虏军一路上发来的《形势报告》,露出一丝艳羡的表情。

嘉峪关发来急报之后,内廷就征调克虏军前往西北。

如果自己还在克虏军中,此刻已经快要抵达兰州了吧?

李如松感慨造化弄人,自己武监毕业之后,执意进入克虏军。

安南军和镇北军都先后上了战场,克虏军却迟迟没有战机。

后来自己上书五国军略,又被调入禁卫营,后来进入总参谋部。

就在这个时候,克虏军开拔了!

可总参谋部刚刚设立,正是用人之际,自己是没机会上前线的。

李如松叹息一声,他捏了一下太阳穴,看向眼前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