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泽将《为统筹海防塞防大计并倡国防教育事》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中。
让苏泽意外的是,如此折中的方案,却没有能通过!
——【模拟开始】——
《为统筹海防塞防大计并倡国防教育事》送到内阁。
这次各方意见都汇总到了皇帝面前。
高拱赞同王崇古的塞防论,反对强化海防,单独编制海防预算。
张居正赞同你有关提升海防地位的奏疏,站在户部一边,反对在西部投入太多的精力和预算。
赵贞吉支持进行预算改革,但是反对将预算权力放在户部,借此提出对户部预算权力的改革,将分配预算的权力抓到内阁。
诸大绶支持你加大国防教育投入的部分,但是反对武监和水师学堂扩招,认为过多的军官会导致军官阶层壮大,失控的军官可能会主动发动战争来谋取政治利益。
各方争议不休,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6800。】
【若要完全通过你的奏疏提案,需要支付10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苏泽看着模拟的结果,好家伙,内阁都打成一锅粥了。
一次塞防和海防的争论,直接变成了各派政治势力的乱斗。
各方势力都有自己的盘算。
苏泽叹息一声,政治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就事论事”。
明明是国防的问题,却被重臣们借题发挥,变成各种问题堆在一起。
高拱支持王崇古,主要是王崇古是九边系统出身的兵部尚书。
大明的兵部侍郎,都会经历九边总督这个职位,可以兵部所有的高级官员,都是边塞系统出身的。
那王崇古肯定不会支持海防。
高拱是出于派系的问题,才支持的王崇古。
张居正的立场也很简单,他本身就是海权派,还有一个儿子在水师,户部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自然是支持海权的,张居正也站在户部后面。
而高拱支持王崇古,也有打压张居正的政治意图在里面。
赵贞吉的态度更有意思。
各司衙门和地方预算,以前都是掌握在户部手里的。
在加强阁权的改革中,唯独没有涉及到财政权力。
张居正这个内阁次辅,权力上能稳压赵贞吉这个三辅,就是因为张居正手握财政大权,被坊间称之为“计相”。
张居正也利用这项权力,向其他阁臣和大九卿施压,获得超越普通阁臣的地位。
赵贞吉早就对此不爽了,这次海防塞防之争,赵贞吉正好上书,要求将预算权力收归内阁,而不是留在户部被张居正一人掌控。
诸大绶的理由也很有意思,他的忧虑也确实没问题。
武监的扩张会导致新军官阶层的出现,而新的军官阶层必然会争取自己的权力。
打仗,就是军官阶层扩张权力的最好办法。
文官能容忍一个总参谋部,却不能容忍一个和科举一样的武监体系。
苏泽再次叹息。
隆庆皇帝的身体越发的不好了,在缺乏了皇权这个公约数之后,内阁的团结已经荡然无存。
高拱又不是李春芳那种能团结人的首辅,他本身执政风格就十分的强硬,也有自己坚定的政治主张,其结果就是阁臣也开始抓权结党,用这种方式来和高拱对抗。
而结党,就是要形成一个政治团体,作为党魁就要为自己背后的政治利益发声。
赵贞吉和诸大绶,也代表了各自一股政治势力,他们自然也要为了自己的势力发声。
这也是为什么政治改革会越来越难的原因。
政治改革推进,能够达成共识的部分都已经改完了,剩下的改革必然会影响另外一派的利益。
这样的结果就是你的提案我完全反对,政治上完全没有商榷的余地。
就连苏泽这样中正平和的提案,都会因为无法满足各方的核心诉求,遭到各方的反对。
苏泽有些怀念李春芳了,这位无为而治的端水大师,也许比自己的师相高拱更适合担任首辅。
只可惜李春芳这家伙看局势不对,致仕归乡养老了!
算了,李首辅跑路,只有靠系统来平衡内阁了。
苏泽果断选了“是”。
【叮!威望值已扣除,请宿主在现实中提交奏疏,模拟结算将在奏疏执行后进行!】
【剩余威望:5800。】
——
内廷。
海防塞防之争,事关重大,隆庆皇帝拖着病体,闭着眼睛听着胖钧念奏疏。
为什么是胖钧念,这是隆庆皇帝要锻炼他的政治能力,所以过完年来,皇帝每次处理重大政务的时候,都会将胖钧拉来观政。
读完一本奏疏,冯保连忙递上温热的茶水:
“太子殿下,润润喉咙。”
胖钧轻轻啜了一口,又看向龙塌上的父皇,连忙又拿起一份新的奏疏准备念。
父子亲情,看到父皇拖着病体还为国家大事发愁,胖钧也孝顺起来。
隆庆皇帝因为“二龙不相见”的谶语,从就被送出宫,没有体会到多少骨肉亲情。
所以对待胖钧这个儿子,隆庆皇帝还是倾注了不少心血的,父子感情也融洽。
大明朝皇室的父子关系差异特别大,但是也不乏几对模范父子。
比如明仁宗和明宣宗这对父子就很融洽,仁宗还偷偷带着宣宗溜出紫禁城玩。
隆庆和朱翊钧这对父子也是这样,但原时空朱翊钧对自己的长子十分刻薄,这也明所谓原生家庭理论就是扯淡。
胖钧看到奏疏的字,一下子就认出了是自己师傅苏泽的奏疏,不由的精神了几分。
因为是苏泽的奏疏,所以胖钧念得十分的认真,遇到苏泽奏疏中的金句,比如“海陆并举”、“大国腾飞双翼”、“陆权为骨,海权为血;骨健则国屹,血畅则国强”,更是清晰有力。
等到念完之后,隆庆皇帝却迟迟没有动静,双眼依然闭着,迟迟没有发声。
等过了一会儿,隆庆皇帝这才睁开眼睛,让冯保拿起纸笔,写下了几个字。
冯保走到胖钧身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