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67章 存在大量不合常理的绕行与滞留(2 / 2)

他左右看了看,四下无人。

他迅速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预先准备好的、厚实的自封物证袋。他捡起了两段不同直径的、锈迹最明显的钢筋头,又小心翼翼地,用一张废纸,将那些还没受潮的水泥粉末,装了进去。

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他没有直接回单位,而是开车,去了市里一家拥有国家认证资质的、最权威的第三方建材检测中心。

他用现金,以个人装修材料送检的名义,匿名登记了那两份样品。

“先生,钢筋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分析,加上水泥的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测试,全套下来,需要五天时间才能出结果。”负责接待的工程师,公式化地告知他。

“好,我等。”

走出检测中心的大门,赵承平抬头看了一眼天空。

这五天,对他而言,不是休息,而是最后的、也是最关键的“备战”。

他将自己,重新锁回了办公室。他要利用这段时间,将“广源建材”和那个幽灵般的“魏东”的全部背景,再重新梳理、深挖一遍。

在等待检测结果的那几天里,赵承平将自己变成了一台不知疲倦的、高速运转的人肉搜索引擎。

他将调查的全部重心,都放在了“广源建材贸易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本身。他要彻底撕开它的伪装,看清它那副看似光鲜的皮囊之下,包裹的究竟是怎样的骨骼与内脏。

他通过各种半公开的渠道——企业年报、招投标网站的公示信息、甚至是一些行业论坛里的蛛丝马迹——像一个最耐心的拼图玩家,一片一片地,拼凑着“广源建

材”的成长轨迹。

一张清晰的、却也充满了诡异与反常的“企业画像”,逐渐浮现在他面前的白板上。

——它太“快”了。

这家公司,注册成立至今,

对于一个需要靠人脉、口碑和雄厚资金才能立足的建材行业来说,三年的时间,对于一个新入局者,通常只够勉强站稳脚跟,积累一些零散的小客户。

但“广源建材”,却像一匹被注射了兴奋剂的黑马,以一种完全违背商业逻辑的速度,在疯狂地“跃进”。

第一年,它默默无闻,只零星地接了一些私人装修的小单子。

第二年,它突然开始在政府工程领域崭露头角,拿下了两个百万级别的市政维修项目。

而到了第三年,也就是今年,它竟已然坐上了“主力供应商”的牌桌,一口气,将包括棚改项目在内的、五个标的额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的大型项目的供货合同,悉数收入囊中。

这种“三级跳”式的爆发,根本不是一个正常的初创企业能够实现的。

它没有雄厚的背景,没有过硬的技术专利,更没有足以撼动市场的价格优势。它就像一个没有任何战绩的新兵,却在短短三年内,被破格提拔成了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军。

这背后,若没有一只巨大而有力的、看不见的“手”在托举和输送利益,绝无可能。

赵承平在那张白板上,用红色的马克笔,重重地写下了两个字:

“寄生”。

“广源建材”,根本不是一个独立的企业。它更像一个被精心挑选和培植出来的“宿主”,其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方便那个隐藏在幕后的“寄生体”,更高效、更隐蔽地,去吸食公共财政的血液。

而那个“寄生体”的名字,几乎已经呼之欲出。

——魏东。以及他背后,那个在三年前“慈云寺案”中,侥幸逃脱的、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

赵承平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寒光。

他知道,他所面对的,很可能是一个已经“进化”了的、更加狡猾的犯罪组织。它们学会了用合法的公司外衣,去包裹非法的利益输送;学会了用看似规范的招投标程序,去掩盖暗箱操作的肮脏交易。

但它们算错了一件事。

它们没有算到,会有一个像赵承平这样,既懂得工程监督的门道,又深谙刑事侦查手段,

一周后的下午,赵承平的手机,响起了一声清脆的短信提示音。

——来自那个第三方检测中心。

短信内容很简单:“赵先生您好,您送检的样品检测已完成,请凭票据前来领取报告。”

赵承平的心,猛地一跳。

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检测中心。当他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那份密封在牛皮纸袋里的、薄薄的几页纸时,他的手,竟感到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沉重。

他没有在检测中心拆开。他回到了自己的车里,关上车门,将自己与外界的喧嚣彻底隔绝。

他深吸一口气,撕开了密封条。

里面的内容,与他最坏的预想,完全吻合,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关于钢筋样品:

报告的结论部分,用了几个冰冷而致命的词语:“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三项关键力学性能指标,均不符合GB1499.2-2018《钢筋混凝土用钢》国家标准。另,经化学成分分析,其锰、硅含量严重偏低,疑似为劣质再生钢材。”

——关于水泥样品:

结论更加触目惊心:“样品初凝时间超过国家标准上限120分钟,终凝时间低于标准下限60分钟。28天抗压强度测试值,仅为28.5MPa,远低于工程要求的42.5MPa标准,属于严重不合格产品。”

赵承平的目光,死死地钉在那几行被加粗、标黑的文字上。

他的脑子里,嗡的一声。

这几页纸,不再是简单的数据和结论。

这是一份对“广源建材”,乃至其背后黑手的、不容辩驳的“死刑判决书”。

更是一份对那些已经使用了这些劣质材料的、关乎民生的建筑工程的、沉重无比的“病危通知单”。

他甚至不敢去想,如果不是他偶然间发现了这个线索,这些如同“骨质疏松”般的钢筋,“发育不良”的水泥,将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在一场暴雨、一次地震、甚至只是时间的侵蚀下,给这座城市,带来怎样灾难性的后果。

他感到一阵后怕,紧接着,是抑制不住的、滔天的愤怒。

他紧紧地攥着那份报告,纸张的边缘,几乎要嵌进他的掌心。他知道,孤军奋战的时刻,到此为止了。

他必须立刻,将这颗足以引爆全局的“惊雷”,交到决策者的手上。

王副局长的办公室里,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他看完了赵承平递交的所有材料——那份关于“广源建材”背景反常的分析报告,那几张诡异的行车轨迹图,以及最后那份、如同最终审判书一般的、致命的检测报告。

王副局长久久没有说话。他只是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楼下那片正在蓬勃建设的城市,眼神复杂。

良久,他转过身,看着赵承平,只说了一句话:

“承平,你跟我来。立刻去向主要领导汇报。”

半小时后,市纪委监委的一间小型保密会议室里,一场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亲自主持的、紧急召集的碰头会,正在进行。

参加会议的,都是来自市纪委、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审计局等核心要害部门的、一把手或分管主要领导。

赵承平,是这场会议上,级别最低的与会者,但他,却是毫无疑问的“主角”。

他站在投影幕布前,没有带任何帽子。

他用一种近乎冷酷的、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的、纯陈述的语气,将他从发现“皮包公司”的疑点开始,到追踪车辆轨迹,到关联旧案嫌疑人,再到最终获取资金异动线索和关键物证的全过程,条理清晰地,娓娓道来。

他没有使用任何煽动性的词语,但他所呈现出的每一个证据,都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击在每一个与会领导的心上。

当他将那份检测报告的核心结论,投影在大屏幕上时,整个会议室里,响起了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汇报结束,赵承平微微鞠躬,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静静等待着最终的“裁决”。

市纪委书记的脸色,已经铁青。

他用手指,重重地,敲了敲桌面。

“同志们,情况,大家都清楚了。这不是一起简单的工程质量问题,也不是一起孤立的商业欺诈案。”他的声音,洪亮而果决,回荡在会议室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