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853章 刘春晓公派留学(1 / 2)

1978年3月,英伦的春风带着些许料峭,宋大使结束了在英国长达五年的任期,即将启程回国。

离任前,他与新任大使完成了细致的工作交接,从重要文件的梳理到日常事务的安排,每一项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而在这场人事更替中,顾从卿的职位也迎来了新的调整——他被任命为大使馆的二等秘书。

这个消息在使馆内部传开时,不少人都暗自咋舌,要知道他入职时间并不算长,这晋升速度简直像坐了火箭一般,快得让人惊叹。

但了解顾从卿的人都清楚,这份提拔并非偶然。

他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严谨细致的态度,无论是处理繁杂的外交事务,还是应对突发状况,总能沉着冷静地拿出稳妥的方案。

他扎实的专业功底、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在与各方打交道时展现出的从容与智慧,都让他在同事中脱颖而出,也赢得了大使的认可。

没办法,能力太强了,随便这本书都能大卖,其他人嫉妒都嫉妒不起来。

接到通知的那天,顾从卿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窗外使馆庭院里抽芽的树枝,心里清楚,新的职位意味着更重的责任。

他深吸一口气,将那份些许的激动压在心底,转身投入到新岗位的工作中,准备以更饱满的状态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宋大使临行前,特意在使馆的小花园里与顾从卿道别。

三月的风还带着凉意,紫藤架下的石桌上放着两杯未凉的茶。

“从卿啊,我走之后,这摊子就得你多费心了。”

宋大使望着使馆主楼的方向,语气里带着不舍,却更多是欣慰,“你这升职速度,都有人问我,是不是给你开了小灶。”

顾从卿笑着摇头,指尖摩挲着温热的茶杯:“是您一直给我机会。”

宋大使摆摆手,眼里的笑意深了些:“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你用一本书打开局面,让英国上层社会知道中国使馆里不只有严肃的外交官,还有能写出福尔摩斯的‘文化人’——这本身就是本事。”

新任大使走过来时,正听见两人在聊《四签名》的最新销量。

他笑着伸出手:“小顾啊,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了。

国内开会时,领导拿你的‘福尔摩斯外交’当例子——说这是‘软渗透’的典范。”

顾从卿与他握手,掌心相触时,感受到对方传递来的认可。

新大使年轻些,眼神更锐利,却也带着对“文化外交”的好奇:“我翻了你的书,发现里面藏着不少小心思。”

顾从卿坦然点头:“是想让读者慢慢习惯‘中国元素’的存在。

就像煮茶,得一点点加茶叶,太急了反而涩。”

宋大使在一旁笑道:“你看,这就是他的本事。

别人搞外交靠谈判桌,他靠笔尖。

别人递国书,他递小说——结果呢?

效果一点不差,还更让人记牢。”

“现在英国外交系统啊,都知道咱们使馆有个大作家。”

……

送宋大使去机场那天,伦敦难得放晴。

《血字的研究》的法语译本刚在巴黎开售的消息传来,新大使拍着顾从卿的肩膀:“看来你的福尔摩斯,要跟着你一起‘升职’了。”

回到使馆时,收发室递来一封来自国内的信,是外文局寄来的,说《血字的研究》中文版即将付印,问他要不要写篇序。

顾从卿走到窗前,看着楼下往来的同事,忽然提笔写下:“故事无国界,就像善意无国界……”

……

顾从卿心里始终惦记着接刘春晓来英国的事。

他心里清楚,自己在英国的任期绝不会短,看眼下的情形,最少也得待上五年左右,这么长的时间,他实在无法忍受和刘春晓一直两地分居。

按规定,若以家属身份接她过来,得等自己升到一等秘书才行,算算时间,还要整整三年。

三年的光阴,对盼着相守的两个人来说,实在太过漫长,顾从卿一天也不想多等。

思来想去,他把主意打到了公派留学上——要是能让刘春晓以公派留学生的身份来英国求学,既能让她继续深造,两人也能早日团聚,这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打定主意后,顾从卿立刻着手行动。

他先是联系上了自己在北清大学读研究生时的导师,仔细询问了公派留学名额的申请流程和可操作性。

导师听完他的想法,虽觉难度不小,但也愿意帮忙留意。

紧接着,他又拜托了顾爷爷,凭借老人家的人脉和影响力从中斡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