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852章 去肯顿庄园(1 / 2)

顾从卿推开门时,正见宋大使与一位身着深色礼服的老者相对而坐。

老者须发皆白,鼻梁上架着副金丝眼镜,指尖夹着根银质手杖,正是那晚舞会上气度雍容的肯顿公爵。

听到动静,他缓缓抬眼,目光锐利却不张扬,像鹰隼审视猎物,却又带着几分探究的温和。

“顾先生,久仰。”公爵开口,声音里带着老派贵族特有的低沉,“不请自来,是想亲自向写出福尔摩斯的作者表达敬意。”

顾从卿在大使示意下坐下,指尖微微收紧。

宋大使笑着打圆场:“公爵是福尔摩斯的忠实读者,听说作者就在使馆,特意来见一面。”

肯顿公爵放下手杖,从随身的皮包里取出一本《血字的研究》。

“我孙女读完这本书,缠着我要去贝克街找221B,说要当福尔摩斯的学徒。”

他翻开书页,指着某段文字,“这里对泰晤士河雾景的描写,比我童年记忆里的还要清晰——顾先生从未经历过维多利亚时代,却像亲眼见过那些雾里的街灯。”

顾从卿欠了欠身,语气平静:“公爵过誉了。

我只是从旧报纸书籍和老人口中,拼凑出那个时代的影子。

真正让故事活起来的,是伦敦本身的底蕴。”

“不,是你的笔赋予了它灵魂。”

公爵摇头,目光落在他脸上,“我见过不少写侦探小说的作家,却没见过谁能像你这样,把东方人的细腻和英国人的冷峻揉在一起。

福尔摩斯的推理里,藏着种不属于西方的圆融——就像解中国的九连环,环环相扣,却总有意料之外的巧劲。”

他忽然话锋一转,语气郑重了些:“麦克米伦的总编说,你已经在写下一本书《四签名》了?”

“是的,初稿已近尾声。”

“很好。”公爵点点头,从包里取出一张烫金名片,“这是我的私人地址。

若你愿意见见我的孙女,她一定很想听听福尔摩斯的后续故事——当然,这绝不是施压,只是一个老读者的恳请。”

顾从卿接过名片,指尖触到卡片的冰凉,忽然明白公爵此行的深意——他不仅是为书而来,更是想通过这位“东方作者”,探触一种陌生却迷人的文化。

就像福尔摩斯破解谜案时总说“越是看似无关的线索,越可能藏着真相”,此刻的会面,或许也是一条藏在故事背后的线索。

宋大使在一旁适时开口:“从卿,公爵的盛情难却,你若有空,不妨去拜访一次。

也算……为两国文化交流添段佳话。”

顾从卿看着公爵眼中的期待,又望了望大使投来的示意目光,缓缓点头:“能得到公爵和令孙女的喜爱,是我的荣幸。

改日定当登门拜访。”

公爵起身告辞时,特意将那本书留在桌上:“送给你。

这些都是福尔摩斯的‘信徒’,希望有朝一日,他们能知道,创造这个侦探的,是位来自东方的智者。”

门合上的瞬间,宋大使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道:“这是好事。

肯顿家族在英国影响力不小,跟他处好关系,你的福尔摩斯能走得更远。”

顾从卿的望着桌上那本沉甸甸的书,忽然觉得,福尔摩斯掀起的旋风,已经不止于书页之间。

它像一道无形的桥,一头连着贝克街的雾,一头牵着公爵府的灯,而他站在桥中央,既是故事的创作者,也是文化的摆渡人。

他拿起那本书,指尖拂过那些陌生的签名,忽然想在《四签名》的结尾,加一句华生的话:“这世界的谜题,从来不止一种解法。”

……

三天后的清晨,薄雾还未散尽,伦敦的街道上透着几分微凉的静谧。

顾从卿已经收拾妥当,一身熨帖的深色西装衬得他身形挺拔,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牛皮纸包,里面正是《四签名》的手稿,被仔细地用软纸裹了几层。

他轻轻带上门,宿舍外的空地上,一辆黑色的英伦风轿车早已静静等候,车身在晨光下泛着沉稳的光泽。

司机见他出来,立刻快步上前,恭敬地拉开了后座车门,微微躬身道:“早上好,先生。”

“早上好。”顾从卿颔首回应,弯腰坐进车里。

顾从卿坐进轿车时,皮革座椅带着清晨的微凉。

司机娴熟地发动车子,黑色车身像一道影子滑过使馆门前的石板路,汇入伦敦清晨的车流。

车窗外,煤气灯尚未熄灭,与初升的朝阳交叠出朦胧的光晕,倒有几分像福尔摩斯故事里的场景。

车子驶出城区后,两旁的建筑渐渐稀疏,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草地和疏朗的树林。

晨雾在草叶上凝成露珠,被阳光照得像撒了一地碎钻。

顾从卿望着窗外掠过的风景,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包里的手稿——《四签名》的结尾他改了三版。

一个多小时后,司机放缓车速,朝着前方示意:“先生,前面就是肯顿庄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