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6(2 / 2)

第36章危机潜伏

更新时间20081120:51:00字数:1720

上海1940年

入夜之后的儿玉机关上海支部依然人声鼎沸、灯火通明,工作人员和客户在这栋楼里进进出出,景象好不热闹。若是单由眼前的景象判断,这绝对是一家前途亮丽的贸易公司。

随着脚步走上三楼,情景可就大大的不同。二、三楼的楼梯间,有两名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站岗把守;穿过两名守卫,来到三楼,目光立即会被眼前截然不同的安静气氛所震慑。

儿玉机关的三楼是机关长儿玉誉士夫和少数高级职员的办公室。一般职员和客户根本无法接近三楼。三楼后段最气派的那个房间,便是机关长办公室。只是儿玉是个大忙人,总在各地奔走,鲜少能在办公室里看见他的身影。

今晚,儿玉肯定在办公室里,除了楼梯间常驻的两名守卫外,另外还多了几名身形骠悍的大汉,一看便可推知是某重要人物的随扈之流。

果不其然,三楼后段的办公室内灯火通明,里头除了儿玉外,当然还有另一位来自东京的贵客金枝先生。

「先生,真是未卜先知。事情果然如您所料鱼儿上钓了。这两天夜里又有人潜入牛首山的郑和墓地。照您的吩咐,在场的卫兵装作全不知道。方便我们布线追踪下去。」儿玉恭敬回报。

「很好,这事办得不错。儿玉,摸清楚这些人的底细没有是不是郑和的后人」

「不是。不是郑和的后人。一个是美国人,另一个是上海的混混。到目前为止,还没查出和中国方面有什么关联。」

「美国人美国人来这里干嘛没想到黄狗捉猫,倒跑出只老鼠来」

听了儿玉的报告,金枝面露不解夹杂着几许忧虑。

儿玉安坐在一旁,不插一语,静默观察着主子的反应。

「难道美国人也知道这事咱们这事做得机密,不太可能走漏风声」

儿玉察言观色后,这才开口:「先生,何不叫华府方面的人去探探这美国人的底」

「好,这个提议很好。就依你的提议。立即通知那头去查,总不能让美国人这时候跑来坏事。如果美国知道这事,那么我们其他的机密,也可能外泄。这对我们在亚洲、太平洋的所有行动将会有极重大的影响。儿玉必要时把人给处理掉」

「是的我会把这事查个清楚,也处理干净,您不用担心。」

金枝注视着儿玉,沉默了会方又开口:「事情可有进展」

「目前还没有。墓穴里头没有我们要的东西。」

「墓穴处理的怎么样」

「全处理好了。保证瞧不出动过手」

「嗯。总不能传出去说咱们日本人连挖坟这种事都干」

金枝又问:「后人呢」

「我们已经以普查户口为由,要求南京的居民拿出族谱来查核。还在进行中。应该很快就会有结果。」

金枝脸色一沉,接着抬头开口:「这事毕竟已经过了五百多年。就算找到族谱,也不一定真能找出什么有用的东西。要是真这么容易,当年丰臣秀吉大将军的死士,早带回宝藏不只是一张地图而已。」

见金枝态度犹豫,儿玉决定先探清上司的态度:「那先生您的意思是这边的事要不要先搁着」

「当然不是我的意思是尽快完成这边的工作。还有盯住那二条鱼,看看他们打算做什么先留他们命」

「还有派人去印度、马六甲、新加坡把当年可能经过的地方,都给我好好地查。决不能马虎放手干。一定得干出个结果。」

「先生,放心。人我早已经派出去。就等消息传回来。」

听儿玉回答,金枝难掩开怀:「好。儿玉,你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都还没开口,你就知道我心里头想的事。」

「替先生分忧解劳,为天皇陛下尽忠,是在下的职责。」

儿玉起身向金枝行了个九十度的大鞠躬。没想金枝态度一变,眉头一挑。

「好很好。现在我倒是很有兴趣想知道今晚你会为我安排什么节目」

听金枝这么一问,儿玉脸上的表情顿时轻松不少:「先生。这事早准备好了,现在就可以启程去会馆。今晚保证让您尽兴而归。」

「好很好走,一起喝个痛快。」

随着渐行远去的话语声和皮鞋践踏声,儿玉机关上海支部三楼办公室的灯火也随之熄灭。

第37章跨洋追根

更新时间20081215:08:00字数:2104

科泽科德kozhikode1940年

几番思索后,张搴推断日本人下一步最有可能行动的地点和方向,是当年郑和殒命所在的印度。于是张搴和江龙,便启程离开中国,来到现今大英帝国皇冠上的珠宝印度的科泽科德,也是五百年前位于印度洋上重要的自由贸易港口古里王国。

注:科泽科德kozhikode是马拉雅拉姆语中的名字,出现于公元十三世纪。阿拉伯语中的名字为kaikut。在宋朝典籍中,被称为南毗国来自婆罗洲姓naburi。元朝古籍中称为「古里佛」。明代古籍称为「古里」。伊本巴塔图游记中称之为kaicut卡里卡特。科泽科德还曾被称为公鸡堡垒ckfort从明朝洪武到永乐元年1403年,中国多次派遣使者访问古里。其后郑和七度下西洋,每次都经过古里,在此地进行贸易,并作为补给的中继站。当时跟随郑和下西洋的翻译官马欢,对于古里国有详尽的记载,在其所著瀛涯胜览一书中,记载古里国人分五等:回回、南毗、哲地、革令、木瓜;国人多数信奉回教,国王南毗人naburi,信释教,掌管国事的大头目信回教。

江龙和张搴二人漫步在科泽科德人声嘈杂的市区街道上,手中各自握着一个辛辣的咖哩鸡肉薄饼,边吃边聊着:「这鸡肉卷饼虽然辣了点,可味道真还不错。cha。我看这印度食物口味挺重的,和咱们湖南、四川口味差不多。瞧又黄又红颜色又鲜艳真是开味。」

江龙显然对于这种印度风味的薄饼很能入境随俗,叫张搴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