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73章 与吴博士的初次接触(1 / 2)

初冬的阳光透过军工作坊的木窗,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铮正蹲在车床旁,盯着刚加工到一半的迫击炮炮管——最近复装子弹的产能提上来了,但机床的机械传动系统总出问题,加工到炮管膛线的关键位置时,主轴偶尔会卡顿,导致膛线深浅不均,他已经琢磨了两天,还没找到彻底解决的办法。

“李队长!旅部的人来了!还带了位博士!”王小柱突然从外面跑进来,声音里满是兴奋,手里还攥着一张旅部的介绍信。

李铮赶紧擦了擦手上的机油,站起身往外走。刚到作坊门口,就看到赵纲陪着两个人站在院子里:一个是旅部的通讯员,另一个是位穿着灰布军装、戴着圆框眼镜的中年人,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皮箱,镜片后面的眼睛透着温和的光,一看就像个读书人。

“李铮同志,这位就是旅部派来的吴博文博士,留洋学机械设计的,专门来帮咱们改进军工生产!”赵纲笑着介绍,又转向吴博士,“吴博士,这就是咱们独立团军工坊的负责人李铮,土造机床、复装子弹都是他带头搞出来的。”

吴博文上前一步,主动伸出手,笑容温和:“李队长,久仰大名!旅部早就听说你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能造出迫击炮和高精度子弹,我这次来,就是想跟你一起,把咱们的军工生产再提一个台阶。”

李铮赶紧握住吴博士的手,心里又激动又有点紧张——他早就盼着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来指导,现在终于盼来了。“吴博士,欢迎您!咱们作坊条件简陋,委屈您了。您快请进,我给您介绍下咱们的生产情况。”

走进车间,吴博文的目光立刻被那几台土造机床吸引了。他放慢脚步,走到车床旁,弯腰仔细观察主轴传动系统,手指轻轻碰了碰传动皮带:“这机床是你们自己改的吧?皮带传动虽然简单,但摩擦力太大,转速不均匀,加工精度肯定受影响——刚才我进门时,看到地上的炮管零件,膛线的误差应该在0.1毫米左右?”

李铮心里一惊——吴博士只看了一眼,就说出了他琢磨了两天的问题。“吴博士,您说得太对了!就是传动的问题,加工炮管时总卡顿,咱们用高速钢刀具勉强能弥补,但想加工更复杂的零件,比如轻机枪的枪机,就跟不上了。”

吴博文点点头,又走到铣床旁,看着上面的零件夹具:“夹具也得改进,现在是固定的,换个零件就得重新调整,太费时间。咱们可以做可调节的夹具,不同零件换个垫片就能用,效率能提不少。”

孙师傅和刘姐也围了过来,孙师傅忍不住问:“吴博士,您说这传动系统能改不?咱们试过换更粗的皮带,还是不行。”

“能改,而且可以改成更先进的液压传动。”吴博文笑着说,从皮箱里拿出一张折叠的图纸,铺在旁边的木板上,“你们看,这是液压传动的原理图——用油缸代替皮带和齿轮,通过液体压力传递动力,不仅转速均匀,操作还省力,加工精度能提升至少50%。咱们根据地虽然缺精密零件,但可以用现有的材料凑——比如用日军的炮弹壳做油缸,用铜管做油管,密封件用浸过机油的牛皮,都能凑合用。”

李铮凑上前,盯着图纸上的油缸和阀门,眼睛越看越亮:“液压传动?我之前在太原兵工厂听老师傅提过,说能让机床更稳,没想到您还带了图纸!那咱们现在的机床,能改成液压的不?”

“完全可以。”吴博文指着图纸上的标注,“咱们先从最常用的车床改起,把原来的齿轮传动箱拆了,装一个简易油缸,再配个手动阀门控制压力。我算了下,需要的零件咱们都能找到——炮弹壳咱们缴获了不少,铜管可以从日军的通讯设备里拆,牛皮咱们后勤就有,就是密封垫得仔细做,不然会漏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