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15章 刘备唯一的优点:识人 用人之能(1 / 2)

按理来说……

能得到这些。

他应该感到知足。

毕竟放眼华夏历史。

也没几个人臣能达到他这等高度!

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但是……

诸葛亮仍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够!

因为他还是没有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

他没有实现出山之时的隆重对战略目标。

他没有兑现自己跟主公之间的承诺。

他。

仍然死不瞑目!

他。

仍然抱憾终身!

哪怕他的权势再大、名声再好、后世传扬再广。

也无法掩盖他的一生遗憾……

无法改变他北伐失败的事实!

说白了。

他最终仍然是一个失败者!

只不过这个失败者很伟大罢了……

想到这里。

诸葛亮原本略显得意的心。

一下子沉寂了下去……

这一世。

他一定要汲取教训!

绝对不能让蜀汉的遗憾重现。

尤其是当诸葛亮看到蜀汉的结局之时——-

【同年,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伐蜀。】

【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诸葛一门真正做到了为国捐躯。】

整个人顿时沉默了……

他不是因为自己的长子、长孙战死沙场而沉默。

因为如今他还没结婚呢。

金榜当中的子嗣如今他不认识。

也没有接触过!

自然谈不上有什么情感……

况且战死沙场。

本就是臣子的本分!

对于诸葛亮来说。

自己的后代能够为国捐躯、战死沙场。

本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他不会感到悲伤。

反而是自豪!

真正让他沉默的地方。

在于自家长子和长孙战死的地点———

绵竹!

天知道诸葛亮看到这个地名的时候。

整个人的脑袋有多么裂开!

要知道。

绵竹是刘焉刚入蜀之时的首府。

后来是因为发生了大火。

这才转移到成都!

也就是说。

绵竹已经位于巴蜀腹地。

距离成都也不远了……

而且通晓地理的诸葛亮可是知道。

绵竹关是成都的北大门。

一旦绵竹失守。

成都将直接暴露在敌军的兵锋之下!

到那时。

无险可守的成都。

基本上就是一个被围或者是失守的下场。

那么天道金榜当中的这个时间段。

在绵竹沦陷之后。

成都还能守住吗?!

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毕竟根据金榜的记载来看。

当时的自己已经死了差不多三十年了。

蜀汉到底发展成什么样子了衣。

他也不得而知……

但是根据金榜上记载的内容来看。

自己的儿子和孙子都在绵竹战死了。

估计是灭亡在即……

他可不觉得一个仅有一州之地的国家。

能够扛得住坐拥九州之地的曹魏的进攻!

真以为人人都是他诸葛亮了吗?!

虽然根据金榜当中自己的临终嘱托

【诸葛亮看着李福,说道:】

【“我知道您回来的意图,近来你虽然整天与我交谈,但有些事还没有对你交待,所以你又回来听取。”】

【“你所要问的事蒋琬最适合。”】

【李福连忙道歉说:】

【“日前确实不曾询问,等到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担负国家重任,所以就又返回。”】

【“丞相既然说蒋琬,蒋琬必然最合适。”】

【“臣再请问丞相,蒋琬之后,谁又可承担重任?”】

【诸葛亮说:“费祎可以继任。”】

蜀汉未来的丞相继承人已经有了几个人选。

并且他相信自己绝对不会看错人!

马谡除外。

那只是一个意外!

但是诸葛亮可不觉得自己给刘禅找的继承者。

真的能比得上他!

也许在治国安民方面。

蒋琬、费祎等人能够做的不错。

但要比起对外军事能力。

诸葛亮可不认为此二者比得上他!

毕竟通过他所写下的《出师表》中的内容。

也可见一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里面写的很清楚。

被他认定为未来蜀汉丞相接班人的费祎。

在第一次北伐之际的官职是侍中侍郎。

他在《出师表》中给予费祎的定位是文臣。

负责进言献策的。

而军事方面。

则是由“将军向宠”来负责。

虽然诸葛亮也不知道这所谓的向宠是谁?!

如今身处何地?!

但想必也是一个有军事才能之人!

毕竟那可是得到了自家主公刘备的认可。

诸葛亮通过天道金榜的记载内容以及自己这一世跟随主公以来的发现。

自家主公别的能力没有……

唯独这识人、用人之能。

确实厉害!

反正他诸葛亮的确比不上!

只要是自家主公认为有威胁或者是有能力的人。

就没一个简单的料。

这一点不得不服……

所以说。

既然这个名为向宠的将军。

能够得到自家主公的认可。

那么其肯定是有真才实干的!

诸葛亮无脑信任主公的识人能力就完事了……

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

费祎、蒋琬这两个人。

就是非常纯粹的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