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一六四章 定鼎(2 / 2)

明远心里一沉,这一方百姓,究竟还要经历多少战火与死亡,才能有几天安定日子过。

在他昏睡期间,长平王府外已不知等了多少人。

但明远一个都没有见,他将自己一个人关在杨钧的书房里,将那套提前换下来的盔甲,再次从里到外擦拭一心,然后让它立在书桌旁,忽然心意一动,拉着那铠甲的护手,搭在桌沿上,就好像他的主人还在一样。他看了又看,终于顺着正午的光走出去,转过身,缓缓合上两道门扉,将那道身影留在阳光之外。

·

之后明远效率极高地颁布了一系列命令,比他战场上的表现更令朝野颠覆固有印象。他几乎是摧枯拉朽的捣毁了矗立二百年的旧制和桓奇造成的损害,然后又以雷霆手段在这废墟的基础上重建新生。

他的第一道令,约法三章,杀人者死,盗奸者刑。

他的第二道令,罢兵劝农,开仓赈粮,借贷新种,收无主荒地天下均田。令各州府敛骸骨,不分夷汉,一体收之,朝廷代为祭祀。同时宣布免税一年,战乱最重三州免税三年,之后十五税一。

他的第三道令,颁布《求贤令》,天下初定,求才若渴,各州郡望之家、前朝旧臣、布衣士子,无论身份贵贱、曾所扈从,皆可自荐于州府,朝廷将统一铨选任用。

三道法令如春分拂林,迅速安定了百姓与旧朝上下的心,战争的结束令幸存百姓终于看到安定的希望,而天下士族,尤其是前朝旧人世族勋贵,虽然这些新规对他们来说是大大的颠覆,但经历了楚国末期与桓奇新朝不保夕的肆意屠杀族戮和满城血色,百年世族十不存一之后,新的统治者起码证明了自己是一个遵循儒家法理,愿意把安民乐道作为门面的“体面人”,他们那颗高悬在嗓子眼的心终于哆嗦着暂且放下了,而无力去想这些政策有多少脱胎于当年那道被他们强烈反对喊打喊杀的《上谢太傅官人三时疏》。

明远虚置三公,以明烨统领吏部、刑部,曹和统领户部,李守一统领工部,姚光统领农部,满戎统领兵部,第五继华统领礼部,兼任祭酒,重建太学,并立天一阁。又从前朝的旧臣中筛出一大批还算能用的,添作明烨他们的副手。

各部战车轰轰烈烈开动起来,带着各自橼属干得热火朝天一日不停,国内经过十年内外战争,早已残破不堪,百废待兴。缺钱、缺人、最缺的是时间,每一项工作都有无数困难挡在前头,但这些满腹才学无处施展蛰伏多年的老吏新官,无不含着满腔的热火,恨不得朝受命,夕饮冰,昼夜不寝,用自己的双手将这个残破的家园重建起来。

从中央到地方各州各郡各县各乡各里,无数道令旗飞奔,马不停蹄传递命令,无数官吏亲自走街入户,丈量土地、清点人口、废除贱籍、分割良田、分发新种子教习新农具,赈济米布、推行历法、宣布律令、奖励耕织、收纳孤儿、建立公学、废除牌坊、鼓励婚嫁,甚至破天荒地开设女医馆、女私塾、女缫坊……无数新政策、新法令几百年来想都不敢想的政策法令在战乱令天下人口锐减到十分之一时轰然降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度热火朝天地迅速推开,在几百万苦难深重的百姓心中引发涟漪,激**起他们的志气和力量,让他们迅速站在了新朝廷的背后,拧成一股绳,力往一处使,每一寸土地上都回**着自由的、全新的声音,这声音从四面八方汇到一处,变成令所有人灵魂震颤的雷鸣,激得这神州大地震**不已,遮蔽天空的浓重阴云被强势撕破,雷鸣终于响彻长空,骤雨倾覆,天地为之涤**一清!

在这种骇人的气魄和热力中,那些仍然怀有不满愤怒的世家勋贵终于认清了形势,而天一道和桓奇对各州世族的大规模屠戮也令他们孤立无援,终于放弃了拮抗之心,受命臣服,同时从这种种新政中明白了新朝的到来再也不可抵挡。

这一年年末,明远终于宣布找到了合适的卫氏后裔,要为大楚复国,而那孩子则清楚认知到“明公拨乱反正,天下正主”,非要将皇位让给他不可,新历翻过一年去的时候,明远三次坚辞不受,终于在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的齐声恳求下,自据皇位。

为表承恩于卫氏,定国号为卫。

“年号叫什么呢?”明烨呈上一个单子,是诸位方家大儒拟定的十几个寓意上好的词组,永宁、端成、广靖等等,明远指腹按着那张纸,略一思忖,亲自提笔,落下两个朱红正体。

长,平。

他弯下眉梢,笑意绵长,“岁岁长平,天下长平。”

·

起初仍然有那么一部分人抱有怀疑的心态,桓奇的新朝,延续了不到两年,明远的新朝,又能坚持多久。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错了。

明远开国第一件事,就是颁布新历新法,推行各州县。历为《长平历》,乃是裴叔夜多年研究所得,比之前楚国曾经通行的历法更准确。法名《长平律》,更简洁清晰明断,是南北朝以来律令的修订与完善。

然后以《长平历》和《长平律》为基石,对全国进行了深彻的改造,他在前期土地丈量和人口统计的基础上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土断”,令耕者有其田,桑者有其衣,然后去青州军番号,在新的土地基础上,设置军府,平时为农,农隙训练,战时从军,全国分为二十四府,由二十四将统领。

与此同时,他像是终于想起之前的《求贤令》一样,将全国各州县自荐、朝臣府君推荐、世家恩荫子弟,全部列出名单,举行大考。明远从玄甲军中钦点将官,带着考试题目奔赴各州,同日开考,分为经学、策论、算学、农学,又有武学一目,专考兵法骑射,从州考脱颖而出者,朝廷出资,送到建康参加中央大考,因有五门,被称为五子登科。大考擢其优者,明远亲自主持策论对答,还有可能随机抽问,然后叙等列次,张贴皇榜,中榜者号称天子门生。

此事一举打破延续百年的九品中正制和门荫选官,在门阀世族中激起惊涛骇浪,然而明远只有淡淡一句,去跟玄甲军说。就偃旗息鼓下来。但之后明远大考结束,就算排名靠后、没有登上天子堂的也有任官,其中就包括了各家子弟,再加上同样有一小部分人通过门荫和举荐被选任,议论也就渐渐平息了下去。世族凋零,他们也自觉无力发声。

另一个影响同样大的政策,明远放出风去,打算仿汉先例,在世家大族中实行“推恩”,爵位仍由嫡长子继承,但财产土地等不分嫡庶次序,一体均分。消息传出,世家豪族一片哗然,但庶子次子们则暗自欢欣。暗流涌动了几日后,世族们暗中找到王家,知道他们先二公子与现在当家的少夫人与今上曾有旧谊,委托谢清儿替他们进言。而明远在见过谢清儿和世族代表后,则“从善如流”地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建议,最后发布的决定是嫡子继承一半财产,余子均分另一半。世家豪族们虽然肉痛,但也松了口气。

明远任命陈博、黄泗围、曹平等人为州牧,配以原青州诸将,牢牢掌控住地方军政。一边旌表在天一道乱和桓奇逆朝中被屠戮的百年世族,给他们体面和名声,一边大力拆分豪族、抑制兼并、禁止私兵私奴、拆毁堡坊,将被禁锢百年的庶人、奴隶彻底解放出来,成为依附于国家州府皇册的“百姓”。

再加上收葬骸骨、馈赠米布、慰问老者、旌表妇女、广开学堂等等一系列小而微的仁厚举措,如春风化雨,一点点抚平了百姓伤痕累累的心。

同时令贺千秋主持兴修水利、江晓江负责疏通江淮各干支流、王学淩带着北府诸将**平山匪,几套组合拳下来,原本匪寇丛生之地,如今几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这个新王朝,不止没有坍塌的迹象,反而逐渐根深蒂固、枝叶繁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