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卅九章 赈灾(2 / 2)

“我也拿不定主意,你们说呢?”

“哎,我就为这事来的。”曹和夹着一卷册子,他和曹平兄弟俩是江州今年举上来的太学生,一早出发来了京都,没想到赶上打仗,课都停了,报了道,见了教谕一面,就被打发出来干活。他们虽与明远旧日同窗,在明家族学附学,可入太学晚,明远倒成了正儿八经的学兄,“我俩琢磨了一个办法,来找你参详,能不能实行。”

“好啊,你说。”明远喜形于色,引着几人找地方坐下,又寻了一壶凉茶,将四个杯子涮了涮,一人一盏。他刚开始做事也是一团乱麻不得头绪,深感当年处理国家大政与几个百姓的衣食住行琐事截然不同,后来几个同学在一起相互参详集思广益,又向府中老吏请教,看人家理事手段,才渐渐上了手,逐渐感到万事相通的道理。他乐于倾听所有人的想法,无论是太学同学、京兆府吏、还是流民头子,只要说的有道理,他都愿意认真考量,于是大家有了什么新点子,也都会来找他讨论,就像现在的曹氏兄弟。

“前头越打仗,这涌入的流民越多,而且都是全县举族出逃,一起安置怕万一闹事不好控制,打散安置吧,又不好管理,你犹豫的是不是这个?”

“不错,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曹平夹着一卷图纸,和曹和一左一右展开,曹和拿着录册翻给他看,“我是这么想的,不能整族安置,但也不彻底打散,还是前朝的办法,五户一保甲,年纪最大的做甲长,一棚四甲,可以来自同州,不能来自同县,选一棚长,每日点到。你看这是我画的棚户图,按你的办法,所有流民已经迁到城外,今天我们造册登记了,明天定好棚长甲长,咱们给他搞,连坐制!”

“连坐?这能行吗?”晏容秋惊讶,“会挨骂的。”

“特殊时期,得用重典。”曹和不以为然。

“说得对!乱世用重典!谁骂砍了谁!”明烨大老远气势汹汹冲进来,满脸戾气,解下披风揉成一团,往地上一扔,“这些刁民!气死我了!就为了一碗粥群体斗殴!把人耳朵硬生生咬掉了!有什么好抢的,又不是没有了!”

明远眼看着自己的茶还没喝就被人抢走灌下去了,哭笑不得又给他倒了一盏,“你慢些喝。”

“你没有真把人杀了吧?”明远忧心忡忡,“他们一路从青州乞讨到此,饿得太久,见吃的眼红,你多体谅一些,别闹出乱子来。”

“我敢吗我,不等府尹大人,你就把我收拾了。”明烨牛饮完了,一屁股坐下。

明远忽然想到一事,“有十七的消息吗?”

太学辩论那日,明远代满十七陈词,果然胜了,最后祭酒亲自上台,宣布满十七降级重考,不予除名。众人辛苦,好不容易赢来这么个结果,北齐南侵,杨钧要回北府,满十七却连招呼都不打,留书一封,跟着杨钧,投军去了,气得曹无咎再不提这个人了。

说起杨钧,明远走了一点神,也不知道现在什么情况,战场无情,令人揪心。

“上回广陵的人回来说好像见过,再没别的,现在路途艰难,他一心扑在战场上,哪有功夫想起我们来?”

“唉,算了,说我们的事。我觉得曹兄的办法可行,多亏你们造册登记,大功一件,也别明日了,现在就去知会各县民众,连夜分组,明天就按甲领粥。”得明远赞同,曹和曹平眉飞色舞,明远朝明烨虚踹一脚,“你也别坐了,咱们一块儿看看去。”

“我这刚坐下!”

“那你坐着吧,我们走了。”明远摇摇头,带着几人起身,明烨看他真要出门,又急忙跳起来,“哎哎等等我!我去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