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每个人心中都好似燃了火焰,可事情发酵仍旧需要原因。
所以,第二日杨知月上朝之时,朝堂依旧风平浪静。
除了对她喋喋不休地谏言外,文臣们指着她丢笏板的行为说事。
哪怕杨仆提前约见过文臣,王敦也叮嘱过下属莫要为难。
但任何触及文臣自身利益的行为都会遭到批评。
就算两位大能出手也是无济于事。
于是,杨知月被迫面对滔滔不绝的攻击,倒是提前解了皇帝的忧愁,更让对方好感度直线上升。
“公主殿下,您究竟如何说?”
这是百官向杨知月讨要保证,让其之后再也不作出冒失行径(特指拿笏板攻击官员)。
杨知月:“……”
某些时刻,她觉得这些官员幼稚得可笑。
就算她保证之后也可以反悔,讨要许诺本是一种无意义。
然而她还是说了。
“好,本宫之后会谨言慎行。”
这敷衍答案让众人,他们还要出言攻击,杨仆看不下去,轻咳两声。
这两声比皇帝下旨还要管用。
大多数官员都歇了纠缠的念头,只剩下些恶意找茬的官员不依不饶。
皇帝还想着跟杨知月修好,自没工夫听那么乱嚷嚷,呵斥两句换个话题讨论,却是个杨知月两三年未曾听到的名字。
“淮南王之事可有进展?”
在继强攻无果后,皇帝软下态度,派出信使谴责淮南王,同时声明底线。
淮南王必须死,子嗣可以留活口。
这种做法不能说天真,而而是死马当活马医,面子工程的一部分。
他这话一经问出,朝堂安静了一瞬,几位倒霉蛋硬着头皮站出来。
回答得支支吾吾、上句不接下句,惹得皇帝勃然大怒,却也无可奈何。
一场朝会只得虎头蛇尾,中途截止。
“父亲,我瞧着淮南王声势颇大,陛下当真无掣肘手段?”
朝堂的不妙局势叫她不可思议。
偌大的朝廷连对付藩王的手段都没有?皇帝这位置……
“边军被你收入囊中,关家军更是听令不听召,唯一能依靠的不过是御林军。”杨仆边走边低声分析,“但御林军的情况你也清楚,都是些达官贵人的子弟,哪有人肯真心实意为其效力?不过是敷衍了事。”
“皇帝倒是想有底气,可惜没那个实力。”
杨知月若有所思地点头。
子房发来的分析有提过这点,只是未曾亲眼目睹,她着实不敢相信,皇帝会被逼到这种份上!
见傻姑娘还没明白话中隐藏的意思,杨仆深深叹口气。
“我说这些不是让你替皇帝惋惜,是叫你多长个心眼,别被牵扯进去!”
储位之争本就艰难,宗亲和皇帝狗男子都要打出来,她若是插上一手,天下都要乱了。
“理亲王昨日举办的宴会,你压根就不该去,殊不知私底下惹出多少——”
话语尚未说完,便被一道尖锐的男声打断。
“公主殿下,请留住。”
一个小太监朝杨知月疾步而来。
杨知月:“……”
“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