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2章 20岁的心态(1 / 2)

一眨眼就是十年后了,孙澜的心态还是很年轻。她刚来那会儿是18岁的心态,现在略微多了两岁,20岁的心态。

今天,田宝来从学堂里辍学回来说:“奶,镇子上的青楼好像来了一帮外地的亡命之徒,您是乡长,找人将其拿下吧。”

孙澜听完波澜不惊。这十年中,大大小小类似这样的事,她处理了不少,因此不把此事放在心上。

她看着田宝来,这家伙真不像个读书人。人高马大,英俊潇洒,像个武生。书也读得确实一般,至今也没有成为秀才。

这就算了,还连累他弟弟田宝财也没能当上秀才。

好在今年,田宝来已决定做个富家翁,收些地租,偶尔出门游玩。他不想再考,连累弟弟了。

什么长幼有序,功名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不是因为他到现在还没有功名,弟弟就不会也没有功名,宝财那么聪明。父亲也就不用去服徭役,就不会失足落水,做了水鬼。

他想什么,孙澜一看就知道。“又想你爹了,他死了三年了都,别伤心了。那是意外,没必要怪自己,时间会抹平一切。”

田宝来的眼泪掉下来了,也不说话。他其实是有些怪他奶奶的,明明家里有钱,却不知道找人代替。

孙澜如此小心谨慎,当然不是因为她有多么遵纪守法。而是因为她发现很多人想找她的黑料,让她翻船。

小心驶得万年船,孙澜现在六十了,她只想安度晚年,不想闹出什么幺蛾子,再去吃一次牢饭。

孙澜觉得男儿有泪不轻弹,见不得田宝来为死了三年的爹哭,于是不管他。自个儿去了书房。

经过她的努力,她终于变成了一个扫盲成功的人,可以独自看信了,还能说出有哲理的话。

这十年里,她不仅女子学堂办得还不错,至今还没有倒闭。

还开了速成扫盲班,通过大力宣扬识字的好处,形成识字光荣的风气,不仅没亏钱还赚了钱。

孙澜十分得意,不过其实她根本用不着经商,她的影响力就足够别人给她送钱了。

但孙澜不是那种短视的人,别人给她送钱能有多长久呢?还是得靠自己,这不她也是能够独自阅信的人了。

信是王长写来的。来到田家的第二年他奶奶就去世了,因为孙澜对他还不错,他就把孙澜当成了奶奶侍奉。

当初虽说是他主动要读书,但其实他的资质也普通,在女子学堂也就是个中等生。而且还读到15岁就不读了。

原来他是受了柳青的影响,想进宫当太监。孙澜一向是一个开明的形象,王长便对她说了他要进宫当太监的事。

由于柳青是太白人,没能进宫当太监,孙澜也知道了太监算是太白人能够在宫里达到的最高的地位,其实是不容易当的。

那么王长知道吗?他不是不知道,他很清楚,因此也能算是志气高了。

虽然孙澜觉得把自己阉了进宫很让人无语,但王长既然这样想了,并且比较坚决,那么也并没有阻止的道理。

孙澜当即就让田宝财送他去皇城了,她怕晚了王长自己动手,那样以后的路就不顺了,怕他心理变态。

要净身就来个正规净身,更容易保住小命不说,还有可能能傍到大佬。

王朝现在来信说他混得不错,已经混到了御前太监的地位。信里特别说明,太监按等级分为:大总管、副总管、带班首领、殿上太监、一般太监。

他谦虚地说,因为大部分入宫的太监都是命苦的贫民,指望着入宫能吃饱饭,能接济家里过上好日子。

他承蒙老太太的恩情,不能算是命苦的贫民。更不用接济家里,不会被人捏住软肋,步步为营,因此晋升得比较快。

但他又很隐晦地说了一个坏消息,第一任皇帝就要换人了。第二任皇帝要上位了,但这位皇帝暴虐无德,不像一个好皇帝。

孙澜看到这里,脑子里想到的就是胡亥。就是秦二世,害秦朝二世而亡。这位新皇会不会异世同款胡亥。

现在孙澜的地位可高了,她在这里经营多年,那可不是说着玩的。她都有生祠了,只是被她自己给打倒了。

古代本来生产力就低下,搞什么生祠。等我死了再建庙祭拜,孙澜就是这么说的。

那么信众该干什么呢?当然是搞学习搞经济。于是他们只好搞自己能搞的:督促儿女学习。

现在学堂的政策比以前差了一些,但因为施了一些计谋,并没有引起什么民怨。

在孙澜的公关下,现在的溪荷镇可是一个文风鼎盛的小镇,在整个郡里都是出了名的。

溪荷镇也因此扩建了,即将成为溪荷县。若此事成真,县太爷就会是孙澜的熟人。

他姓孙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