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后便与小玉一屋,有什么不清楚的你问她,她要说不清楚你就来找我。“赵婆子瞥了一眼小玉,把这姑娘瞥的打了个寒颤。小玉看了赵婆子的眼色不情不愿的避了出去。赵婆子这才继续说道,“方嬷嬷让你今日先歇歇,从明日开始当值。
灶上寅时三刻开始给李小姐准备早膳,你必须在寅正前进到厨间。李小姐的饮食的时刻单子我一会让人给你送过来,你仔细的几下……”说话间,门外响起了脚步声,方嬷嬷推门走了进来,一个系着纶巾身着梭布直裰的年轻男子背着一个小巧的药箱,也跟着走了进来。“夫人吩咐,让谭大夫给冬曲把把脉。”一边说着,方嬷嬷走到了冬曲身边,携了她的手。她感觉到冬曲一闪而过的震动,却不动声色的笑着安抚道,“夫人心善,看你气色不好,特特让我请了慈济堂的大夫来给你把把脉。”
冬曲觉得自己身体有些僵硬,被方嬷嬷携着手,缓缓的朝着那屋内的八仙桌走去。那年轻的大夫已经从药箱里拿出一个小小的脉枕放在了桌子上,然后便垂头静静的等着坐在对面的冬曲将手腕放上脉枕。等了片刻,却不见对面的动静,他有些诧异的抬头。对面坐着个姑娘,面色苍黄,皮肤粗糙,却意外的有一双灿若星子的美目。他愣愣神,刚要开口询问,那姑娘却已经将手腕放在了脉枕上。
定定神,年轻大夫伸出了右手。冬曲盯着那只看起来白皙修长的手指,三指平齐,中指定关,食指定寸,无名指定尺,手法十分的娴熟也相当的精准。她的心跳不由的又加快了几分。那搭在腕上的有些凉意的手指在搭脉不久后便动了动,冬曲低着头,余光里却看到那年轻大夫抬起了头看着她的脸。她微微的抬起眼帘,便看到那大夫目光中的惊诧。此时,冬曲心中已经完全镇静了下来。
她早就该死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了,如今若是被这大夫戳破,顶多不过被撵出侯府。再落魄的日子她都经历过了,又有什么好怕的呢。“换一只手。”年轻大夫的语气很是温和。想通了的冬曲没有迟疑,立即便换了一只手搭在了脉枕上。过了一会,便又听到那个年轻的大夫开口道,“姑娘可是衢县人氏。”
冬曲抬头看向那年轻大夫,迟疑着点了点头,回答道:“正是。”然后便见那大夫吁了口气。他真是很年轻,看起来不超过二十岁,却已经能自慈济堂出师出堂看诊。虽然只是给侯府的仆妇看诊,那也十分了得。从他那发亮的眸子中,冬曲直觉到他已经知晓了她面色苍黄的秘密。“谭大夫怎就知道冬曲是衢县人?”站在一边的方嬷嬷奇道,她方才见冬曲神色有些异样,心中不免有些惊疑。在听到谭大夫的话后,心中的不安到一下子消减不少。至少这丫头的籍贯那是真的。
“是这样的。”听到方嬷嬷的疑问,那年轻大夫笑了起来,白皙的脸庞上一对晶亮的眸子完成了月牙,那笑容仿佛扑面袭来的春风。
“去年冬天,不少衢县难民逃至京城郊外。迫于饥寒,他们不少人身上都带着病。慈济堂为此特意开义诊,我也是义诊大夫。这些难民大多面色苍黄,皮肤粗粝。我一开始以为这是饥饿所致,后来却发现不是这么简单。
他们的面色与饥饿所致的枯黄还是有些差别的,这也是师父的功劳。他发现衢县地区有一种特殊的观音土,可以偶尔为食,却会在身体里留下沉积,导致面色苍黄皮肤粗粝。即便是停止服用,短期内这种沉积也不会消散。”“原来如此。”方嬷嬷说道。只是她刚松了口气,却又立刻担心起来,“那这病会不会……”
没等方嬷嬷说完,那年轻大夫便笑着摇手,“这病并不过人,对旁人也不会有半分关碍。这样吧,我开个方子给姑娘调和一下,十日内便能将这余毒拔除。”一边说着,他自药箱内拿出一方小小的砚台,取了纸笔,写下了药方。
那大夫已经跟着方嬷嬷走出很远,赵婆子也已经离开房间,冬曲依旧有些不能回神。她已经做好被遣出府的准备,没想到峰回路转只是一场虚惊。可这是为什么呢?她确实来自衢县,但是却从未吃过那观音土,即便是最艰难的时日,那对夫妇在活着的时候也未曾让她受饿。她现在这副面貌明明是因为一副药剂,而她几乎可以确定那个大夫也看出她的状况并非源自那观音土。可是他为什么要替她隐瞒呢?
这一夜,冬曲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第二日寅正,听过梆子声响,冬曲就立刻坐了起来。对面小玉睡得正香,还微微的打着呼噜。来不及多想,冬曲收拾了一下,换上了昨日傍晚送来的衣裳,便走出了屋子。距离天亮还有两个时辰,内厨房已经开始灯火通明。与外厨房不同,内厨房几乎所有的灶口都不熄火。冬曲进入到厨间后,正赶上外院将刚从丰台暖棚运来的新鲜瓜果送来。这个时节能在饭桌上见到这些东西的,那都是非富即贵。
赵婆子在昨日便跟内厨房众人打了招呼,所以此时在内厨间忙碌的人见到冬曲这个生面孔也并未惊讶,只是众人看她的眼色有些凉意。婆子们还知道收敛,那些小丫头们都带着防备的眼神不住的瞥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