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就是**那位了吧?”
周氏一回头——
便看到一个面色冷峻的清瘦老太太,立在房门前,她目光平静,面上也没有一丝波澜。
周氏一怔,还没反应过来,纪婉荷便从清瘦老太太身后探出了脑袋来:
“娘,这位就是胡婆婆了,快让胡婆婆进来给姥姥看看吧!”
原来是婉荷带着胡婆婆到了。
周氏赶紧擦了把眼泪,急急地站起身,站到一旁,给胡婆婆让出道儿来:
“胡大夫,劳烦您了,我娘她今日午后突然晕厥,昨日还好好的呢……”
“我知晓了,我先看看病人情况。”胡婆婆淡定地点点头。
又朝身后的纪婉荷招了招手,纪婉荷立刻会意上前。
打开肩上背着的药箱,从里头拿出两块干净的帕子,一块搭在了老夫人的手腕上,另一块还收在纪婉荷的手里。
胡婆婆身上那股波澜不惊的气势,让周氏一颗慌乱的心,也渐渐平静了下来。
胡婆婆把手搭在老夫人的手腕上,屏气凝神,细细感受着脉搏的跳动。
蒲儿站在一旁打眼瞧着,紧张的面色却丝毫没有放松下来,差点连手里的帕子都要扯碎了,整个身子紧绷得更像是一根上紧了的弦……
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如纸,再加上气息微弱,汗出肢冷。
舌质淡,脉沉弱。
这显然便是气虚晕厥。
胡婆婆皱了皱眉。
可她以往,也听婉荷跟自己提起过,她家里那位姥姥。
若真是气虚所致。
平日里身子骨应该不大好,怎么能跟着下地干农活呢?而且一干就是两三个月,这身子骨弱的人,如何能受得了?
不对。
胡婆婆再次把手搭在了老夫人的手腕上,又一次诊起脉来。
可这一诊,心中的疑惑却更甚。
怎么这脉搏比起方才,却又强劲了不少,近乎与常人无异呢?
可看这面色嘛,还有身体的各个症状,也确实是气虚晕厥之兆。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她的医术,虽说称不上是杏林妙手,可至少也不能连把脉都出错吧。
胡婆婆的眼神落在老夫人苍白的面孔上,眉头皱得更紧了。
她倏地回头看向身后的蒲儿:“你家老夫人这病症似乎并不简单,先前可有病发过?”
脉相一切正常,可人却昏厥不醒,她行医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奇怪的症状。
蒲儿被胡婆婆严厉的面色吓了一跳,慌忙地眨了眨眼睛,沉声回道:
“我家老夫人先前确实病发过几次,可从未有哪一次像今日这般凶险,也不知是不是病情恶化了?”
蒲儿的眼神有些闪躲,愈加揪紧了帕子:
“大夫,难道您也看不出我家老妇人究竟症结何在?”
胡婆婆站起身,接过纪婉荷手中的帕子,擦了擦手。
淡淡地掀起眼皮看向众人,无奈地叹息一声:
“老夫人表面上是气虚之象,可脉搏却时而虚微,时而沉稳,不似一般的气虚之症,我只能给她开一副回阳救急汤,暂且补气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