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
比想象的小太多了。
相当逼仄。
校门口的胡同就够窄的了,没想到校区面积也紧张。
可能是还没开始招生,不少地方的荒草有齐膝深。
失望溢于言表。
转了一圈,满心失望的一家人离开了中戏。
“回家。”
她怏怏不乐的说。
见妈妈情绪不高,二宝挤眉弄眼的说:“妈,别失望,等我来上学的时候,肯定恢复正常了。”
“真会吹牛。”
覃如摸摸儿子的头,“你知道录取率有多少么?一万个里面录取一百出头,还是总数。像热门专业表演,导演,估计不会超过十个人。”
“哇,比北大清华还难考。”
四宝震惊了,眼睛瞪得老大。
“二宝啊,你不能妄自尊大。都没表演过节目,凭什么自信?不切实际。”
二宝一听这话,表情严肃起来:“妈,你说得对。”
回到烟袋胡同都已经是半小时后了。
刚走进去,迎面走来一个举着鸟笼的老头儿。
“叶大爷,您这是遛鸟去啊?”
覃如笑着打招呼。
“嗐,就逛逛。”
“我还以为遛鸟只能早上呢。”
她好奇的看着鸟笼。
上辈子在唐人街见过,不过不是养鸟用,而是当装饰品。
“这是百灵?”
不是很确定。
老头儿乐道:“百灵鸟笼矮些,画眉鸟笼大些。”
他养的是百灵。
好不容易碰到不懂的外行,他显摆起来了,笑咪咪的问:“知道怎么遛鸟吗?”
四个宝正围着看,一听这个问题,齐齐摇头。
“百灵笼要晃动的幅度大些,鸟才会高兴。”
打开鸟笼,画眉飞出来,飞到树枝上,快活地叫了一阵子,又飞回鸟笼。
看的四个宝不住惊呼:“叶爷爷,您太厉害了。”
老头儿得意极了。
覃如仔细看了看,鸟粮都是精食。
玉米面和蛋黄合在一起,晾干,搓成粉末;夏天天热,放点儿绿豆粉,败火;还得捉些活虫儿尝鲜。
这生活条件,一般家庭应付不来,不光得有钱有粮,还得有时间有精力有耐心。
百灵叫的好听,能模仿各种声音,小鸟的叫,蛐蛐的叫,钟摆的声音,连小车吱吱声,小河流水的哗哗声,都会。
可以说,是鸟类艺术界的大师了。
除了百灵,老头儿还爱养画眉。
据介绍,画眉叫的比百灵声高、粗、响。
如果它是粗大健壮的小伙子,百灵就是能织善绣的姑娘家。
鸟笼中央,有一根横竿儿,上面沾满粗拉拉的沙子。
覃如好奇的问:“这是干嘛的?”
“挠痒痒的。”
老头儿笑咪咪的伸出筋脉鲜明的手,用长长的指甲,轻轻地给鸟梳理羽毛。
鸟舒服地立在横竿儿上,懒洋洋地望着太阳,看起来惬意极了。
“它也知道享受呢。”
覃如感慨道。
“那可不,通人性呢。”
老头儿的样子很骄傲,不知道的以为是夸他呢。
看了会鸟,一家人这才回了家。
“这退休生活不错吧?”
高俊扬扬眉。
“我又不是老头,养鸟儿玩。”
覃如摇头,“没那耐心。养鸟可能比养孩子还不容易。”
“晚上吃什么?”
大宝才不管退休不退休,最关心的就是吃什么穿什么。
“中午下了馆子,晚上清淡些,我看就小米粥吧,炒个菜心。”
其实北方没吃菜心的习惯。
对他们而言,油菜要开花,就不鲜嫩了。
覃如上辈子是南方人,最爱吃菜心,顿顿吃都吃不够。
“妈,吃什么清淡的啊,哪天不清淡了。”
二宝嚷嚷,“一个人一月五两肉,还能吃腻?顿顿大鱼大肉,我都吃不够。”
“那晚饭你们做。”
“我做就我做。”
覃如巴不得呢,甩开了手。
刚收好衣服,门外有人喊:“高俊在家吗?”
“哟,李大妈,您怎么来了?快请快请。”
来人是个老太太,头发花白,面容和善,原来是街道办的李大妈。
孙主任退休后,日常工作都是她负责。
因为棒梗也在街道办,覃如和她还算熟悉。
只是不知道什么事,专门来找高俊。
把老太太请进屋里,又沏上一杯茉莉花茶,嘿,待遇相当高。
“这茶真香。”
李大妈忍不住端起抿了一口。
高沫供不应求的年代,上辈子存的特级茉莉花茶秒杀一切。
“爱喝,走的时候我给您带上二两。”
覃如笑道。
“那不行,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
李大妈笑呵呵的说。
高俊正拿着本毛选翻看,好像李大妈找的不是他是覃如似的。
“大妈,您这是什么事儿找高俊?”
覃如疑惑的问。
“高厂长,听说轧钢厂改革了?”
李大妈看向高俊。
“是,承包制试点单位。”
高俊放下书说。
“那,能不能安排几个返城知青?”
李大妈道,“上面的意思是尽量安排起来,钱多钱少得有个活儿干才安生。”
“大妈您的意思是?”
高俊看着老太太说。
“街道想和轧钢厂合作,你们不是有冷饮厂,印刷厂么,能不能扩大规模,多安排几个。”
“这个,我说了不算。”
高俊一听就不怎么好办。
别看是附属企业,那也比街道办的集体企业强。
八十年代以前,大姑娘婚姻对象首选国企工人,集体企业,个体户,都是受歧视的。
和街道办合作,企业性质必然发生改变,职工能答应才怪。
大树底下好乘凉,没人傻。
要是以前,这个想法街道办提都不可能提,这不是轧钢厂在改革么。
最关键的是身为街道办干部,给返城知青安排工作的压力很大。
李大妈一个人要负责十几个人的工作安排,能不急嘛。
“市里上午开会,下午我就来想办法了,孩子们苦啊,下乡种了那么多年的地,你说回来能干嘛?
她满脸不忍的说,“大好年华耽误了大半,不给安排好工作,日子怎么过,将来怎么办?”
“我琢磨小高是几万人大厂的厂长,能给出个好主意。”
期待的眼神跟灯泡似的,搞得高俊不忍直视。
“他能有什么办法。,还不是得听厂长和书记的。”
覃如连忙说,“听说前门搞大碗茶,缝纫组,电器修理服务部,要不,咱们也试试?”
其实,扩大就业的方法不少,而且能盈利。
问题是,产权不清啊。
国家还没出台任何保证个人利益的政策,容易出事。
万一被当成经济犯送进去就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