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差不多人人都有文艺梦。
八九十年代,为什么文青一穷二白还在人肉市场上所向披靡,甚至被倒贴吃软饭?
两个字:才华!
不管真的还是假的,只要女青年认为你有,就对你特别容忍。
许多后世鼎鼎大名的男文青,都吃过软饭,比如唱歌的那谁,拍电影的那谁。
数数,还真不少。
覃如觉得自己改行搞文艺,起码自食其力。
也别觉得钳工改行难。
人赵宝刚还曾是钢厂翻砂工呢。
越想越觉得该提前退休。
退休,搞文艺的时间就多了。
回家的路上,坐在高俊自行车后座上,覃如满脑子都是投身影视圈,名利双收啥的,各种蠢蠢欲动,连被沙尘暴吹的满脸尘土都没顾上矫情。
“围上纱巾了吗?这沙尘暴一年比一年严重,得建议大领导治治。”
高俊吐掉嘴里的沙尘,大声喊道。
覃如赶紧扯扯蒙住口鼻的纱巾。
四九城的女同志对纱巾情有独钟,并非单单为了赶时髦,而是有刚需。
就这漫天黄沙,耶稣来了,也得需要一条纱巾。
“围好纱巾了吗?”
高俊又喊。
细心体贴是优点,但要是过分细心体贴,覃如就觉得腻味。
她翻着白眼回答:“围好了!我又不是孩子。”
“孩子皮实没什么,你每年春天花粉过敏忘了?”
高俊小声嘀咕一句,“肿成猪头,肯定乱发脾气。”
“什么?”
覃如没听清后面半句。
“没什么,问你晚上吃什么。”
高俊忙道。
“知道我刚才想什么吗?”
覃如一脸少女的梦幻。
“当导演?”
高俊用力蹬车,顶着风,累啊。
“对,我决定今年就申请提前退休。”
覃如斗志昂扬的说,“走,去南锣鼓巷和亮马桥。”
“做什么?”
高俊一时没明白过来。
“过去问问有适合我的培训班么。”
“你来真的?”
高俊这回是真惊到了,差点骑墙上去。
“还能有假?赶紧。”
覃如催促道。
高俊愣住了,不知道该不该陪媳妇疯。
就他了解的,文艺圈很封闭,媳妇一个外来的文艺爱好者,又不是年轻人,贸贸然想入行,谁搭理啊。
不过,也不是不可能。
在强大背景面前,一切规则皆可破。
关键在于,入了行,能不能站得住。
“你认真的?”
他停在车,严肃的看着覃如。
这一下搞得骑在前面,一路撒欢的孩子们也意识到不对劲了,连忙跟着停下车看了过来。
行人来来去去,好奇的看着这一家子,不明所以。
而在覃如眼里,大马路,行人,街景,全都褪去了色彩,成了背景板。
“你觉得不切实际?”
她看向高俊,这位最能提供合理意见的同路人,兼亲密爱人。
高俊皱眉,看出来了,媳妇认真的。
不切实际?
的确。
不可能实现?
未必。
“我得好好想想,再打听打听。”
最终,他如此道,“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儿,你先别急。”
被这么一安抚,覃如冷静下来。
确实,有些激进了。
这才七八年,多少老资格导演都摸不着导筒,更何况她这个外行。
北电七八级导演都毕业几年才完成第一部电影。
那还都是精心培养的青年一代。
还是缓缓吧。
到了九十年代,就能创办私人影视公司,有钱爱怎么拍怎么拍,爱自己拍自己拍,大不了赔钱买经验。
钱,是搞文艺的基础。
有钱,才能好好搞文艺。
“九十年代我都快六十了,还能干嘛,时不我待啊。”
把覃如给左右为难的哟。
“那还去南锣鼓巷么?”
她迟疑道。
“去也行。”
高俊看看媳妇,“中戏今年肯定开始招生了,问问情况也好。”
“走。”
他重新上了车,继续往前骑。
“爸爸妈妈,你们刚才谈什么呢?”
二宝关心的问。
“你妈想去中戏看看。”
高俊并不隐瞒。
“中戏?”
二宝眼睛一亮,“太好了,我早就想去看看,说不定以后会是我的母校。”
“嘁!”
大宝三个起哄,“你以为想考就能考上!”
“其实我最想上的是北影。”
二宝振振有词,“北影有北影厂,拍电影的机会肯定比中戏多。”
覃如惊讶的看着二宝。
确实如此,有北影厂在手,北影出了许多明星,尽管拍电影戏好的还是中戏生居多。
就这样,一家人转道南锣鼓巷。
其实,中戏离贾家所在的四合院并不远,只不过多年没招生,老百姓不咋关心。
不信问问,副食品店有没有豆腐卖比中戏关没关门更重要。
过去十年文艺圈跟过街老鼠差不多,大部分人恨不能隐形。
老百姓不了解也不关心。
连覃如这个穿越重生的,都没留意过,更不用说一般人了。
顺着南锣鼓巷往里走,转个弯没几步,远远就能看到中戏的白底黑字的牌子。
奇怪,没什么人。
走到大门口,一家人就被看大门的大爷拦住了:“干嘛的?”
“大爷,我们附近的住户,听说中戏恢复招生了,过来看看。”
高俊赶紧掏出烟递给大爷一支。
“嗬,过滤嘴的。”
大爷得快六十了,满脸褶子,头发斑白,干瘦干瘦的,一看就缺营养。
覃如替他遗憾,这要是赶上2010,待遇可就好太多了。
各种培训班让学校赚大发了。
水涨船高,职工福利也跟着好了。
“对,恢复招生了,顺利的话,七八级九月入学。”
大爷大大方方的说,“报名留意【大众电影】。”
估计关心的太多,都被问麻了。
“能进去参观一下吗?”
覃如满心好奇。
上辈子没来过,这辈子更不用说,不好奇才怪。
“看去吧,今天休息没什么人。”
大爷摆摆手。
覃如于是带着一家子进了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