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60章 意犹未尽(1 / 2)

时装秀嘛,时间不会太长,结束的也快,也只有维密,中间有表演节目,请来最当红的歌手,与民同乐,持续几小时。

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场时装秀满打满算也就半个小时。

但是吧,给在场人士的震撼溢于言表。

这么说吧,不少人都被震傻了,意识到差距堪比马里亚纳海沟。

许多人在结束的时候都忘了鼓掌。

覃如好奇的看看周围,领导们估计久经沙场,尽管心情沉重,表面文章做的好,并未表现出来。

那些来自纺织部,服装厂等单位的“相关从业人员”就不一样了,都快哭出来了。

当然,也有极少数亢奋无比的,估计打算大显身手,赶英超美呢。

最淡定的是外交部的,估计见多识广,触动不大。

覃如觉得吧,不光这场秀有意思,现场各人的表情也有意思。

她其实不愿意多提“非法潜入者”,那些没有票的年轻人,一个个痴汉样儿,太丢人了。

散场了,人慢慢的也跟着散了,徒留主办方的皮尔卡丹先生及宋女士等人。

覃如一边不着痕迹的留意两人的动静,一边调侃高俊:“亲爱的,好看不?”

估计是看到外国人,激活了某些久远的记忆,她决定以后不喊高俊久被垢病的“宝儿”,改称“亲爱的”。

“不好说。”

高俊微微摇头。

覃如刚想问为什么,眼睛余光却发现皮尔卡丹告别宋女士,要提前离开。

这下她顾不上问了,拉着高俊冲了过去,跑到跟前,用意大利语说:“皮尔卡丹先生,日安。”

皮尔卡丹惊讶的看着她。

中国居然有人知道来自法国的他其实是个意大利人?

没错,皮尔卡丹出生在威尼斯,是意大利人,十七岁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去了法国,从此开始了声名显赫的一生。

“你好。”

他礼貌的回答。

然后,覃如就bb一通。

大概意思是说对他奉行的“时装大众化”理念深表赞同。

随后话音一转,为了保持盈利,最好多头并进,按照高中低档细化产品及品牌。

这番话说的皮尔卡丹更加惊讶,嘴张得老大。

等覃如说完,立刻要了联系电话,还说会找机会详谈。

覃如笑着点头,提出合照的请求。

皮尔卡丹当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高俊都要傻了,媳妇这么nb的么?

还是覃如推了推他,才回过神来,承担起摄影师的工作。

第一次时装秀,覃如怎么可能忘了拿相机呢,可惜现场不让拍。

这么说吧,允许拍照的只有记者,不知道的还以为参加的是南湖秘密集会呢。

这也就是散场了,才找到机会。

送走皮尔卡丹,覃如又找到宋女士,模特,各拍了几张合照。

场馆也没忘,权当历史纪念吧。

等到八十岁,开个怀旧摄影展,素材绝对引人注目。

当然,也没忘了和高俊合拍几张。

要不然,人家的脸都黑成包拯了。

走出民族展览馆的时候,覃如满脸笑容,心里十分满足。

反观高俊,情绪就不怎么高了。

他竟然不知道媳妇外语说的这么好,能跟外国人直接交流。

最令人沮丧的是,他居然一句听不懂,亏得偷学了一段时间呢。

推着自行车走在大马路上,越想越沮丧,外语真难学。

“怎么不高兴?服装秀不好看吗?”

覃如奇怪的看向高俊。

“就那样吧。”

高俊淡淡道。

“什么?”

覃如吃惊的看着他,撇撇嘴,“就那样?!你可真没有审美。”

“那些衣服没法穿。”

高俊淡淡道,“美得最高境界是穿着适合场合,你认为适合吗?”

覃如无语了。

台上那些职业裙装最快也得等到八十年代外企进入华国后才有市场。

且,有市场不意味着市场大。

毕竟,进外企工作的女性数量有限。

老百姓习惯了铁饭碗,真不乐意去外企,不稳定,担心发不上工资,还不给分房子,更不负责托儿所,看病,丧葬。

七八年,哪怕展示的衣服在手,想必也没人敢传出去,和整个社会格格不入啊。

一想到这个,覃如心情变得低落起来。

上辈子穿什么没人管,除非你不穿,还往大街上跑。

本以为土老帽的高俊看过会满口说好,没想到是这样。

“回家。”

高俊拍了拍车座,甩起大长腿上了车。

覃如在后座上坐好,自行车随即滑入人流。

春天的气息似乎刚露出一分,就又被锁死了。

“媳妇,你外语学的不错啊。”

高俊是个不服输的性子,听不懂对话,让他耿耿于怀。

“还行吧。”

覃如没精打采的说。

没什么值得骄傲的,都是上辈子为了更好服务金主做出的努力。

还不如这辈子,至少搓零件是为了建设祖国。

“我听不懂,一个字都听不懂。”

高俊咬牙切齿的说。

覃如一愣,要求不低啊,学了才几天就想听懂,更何况,说的还不是英语。

“起码学半年吧?”

她犹豫道,并不打算打击对方。

“当年俄语我学了三个月就会说了。”

高俊不以为然。

“那,要不,你也学三个月英语试试?”

覃如迟疑道。

“呵呵。”

高俊不说话了。

那时三个月学会是有专门的老师,正宗苏联专家。

现在么,上哪去找英国专家,美国专家?

他是想让媳妇主动开口教他。

可惜,覃如心不在焉,一时间没意识到这一点。

至于为什么不提自己说的不是英语而是意大利语,没法解释啊。

中意词典都找不到,更何况其他意语教材,小语种基本没地儿学。

两人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当然,败兴的不是服装秀本身,而是社会环境。

其实两人不知道更败兴的还在后面。

这天,高俊拿了张报纸给覃如。

“【参k消息】?!”

覃如惊讶的看着报纸。

这张报纸并不对外发行,达到一定级别,在特定单位里才能读到。

“内参”大名鼎鼎啊,混体制内的都知道。

原来报纸转载了港城左派对时装秀的评论,【外国人的p香】,一句话把时装秀和皮尔卡丹打落谷底:饭都吃不饱,还看什么时装秀?

尼玛,真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