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59章 亲临第一时装秀(2 / 2)

覃如嘲讽一笑,“骑驴看唱本,咱们啊,走着瞧。”

等老大哥解体,你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重工业与美国齐肩的老大哥为什么轻工业满足不了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要,还要从华国走私商品?

实在案例出现不远了。

估计她跑大街上说苏联解体没几年了,会被直接送进精神病院。

高俊见媳妇自信十足,心里直打鼓,难道他真错了?

不能吧?任何时候重工业都该占据首要地位才对啊。

他不认为自己错了,自信的回答:“行,走着瞧就走着瞧。”我还能输?绝对不可能。

“你敢打赌么?”

覃如笑的不怀好意。

回想起所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工业,互联网,AI等等,她信心十足。

“赌就赌!”

高俊被覃如激将法一击命中,“要是以后重工业还是国家最重要的产业,算我赢!”

“好啊,那要是你输了呢?”覃如反问。

“说说你的意思!”

高俊淡然一笑。

“三个要求,输得人无条件答应赢的人三个要求。”

覃如笑的跟偷鸡的狐狸似的。

估计,她觉得鸡肯定能到手。

“行。”

高俊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一来,他对自己的判断有信心。

二来,他了解媳妇,知道她没胆子做坏事,把握的住。

三来嘛,自然为的是这个调调,夫妻情趣,谁胜谁输都不可能吃亏。

“击掌为誓!”

覃如还演上了。

高俊笑:“我以为要签字画押呢。”

两人就此立下赌约,一场关于未来产业发展的争论也由此展开。

覃如信心满满,而高俊则坚信自己的观点。

总之,时间会见证谁对谁错。

转眼到了服装秀的这天,高俊骑车载着覃如早早来到民族文化宫。

民族文化宫也在西城区,是典型的毛熊风格建筑,有十三层,跟塔楼似的。

在后世的四九城这样高度的建筑或许不怎么样,可要是放在建成的五九年那就相当不得了了。

即便到七八年的今天,也是首都少有的高层建筑。

时装秀十点开始,覃如看看表,九点半还不到呢。

尽管如此,她还是拉着停好车子的高俊挤了进去。

毕竟是新鲜事儿,人肯定来的不少,还是早进入为好。

把票给了检票员,俩人走了进去。

好嘛,还说早呢,都坐满了。

最前排坐的是领导,相关行业从业人员。

最显眼的是个穿黑呢子大衣的老外,皮尔卡丹先生。

他旁边是身兼翻译的宋女士。

两人不愧是欧洲来的,气质和国人完全两样。

用这个时代的说法就是“洋气”,“时髦”。

边上还有好几个端着相机的记者。

中间靠前的位置搭建了t台。

当然,没后世标准,但也还行。

覃如拉着高俊赶紧找地方坐下。

不看号,椅子随机摆放的,并不拥挤。

这可能跟不对外开放有关系。

“就这?”

高俊轻声道,“在台子上展示?”

覃如没理他,目光炯炯的看向皮尔卡丹,很想跑过去跟老爷子合个影,顺便求个职。

话说,能不能让她当代理人啊,她也想拿超高薪,混时尚圈文艺圈啊。

目前法国平均年薪约一万三千法郎,她估计,老爷子给宋女士的薪水只会高于,不会低于这个数。

没错,现在还没欧元呢,各国都用自己的货币,法国就是法郎。

按照一法郎等于三块多人民币的汇率来算,哪怕年薪一万法郎,在四九城小日子也美得上天。

要知道高俊算高薪人群,一个月才一百多。

绝大多数老百姓工资在三十四块以下。

眼红,真的眼红。

覃如觉得宋女士身上的红色大衣都没她的眼睛红。

很快,时装秀开始了。

因为找不到本土模特,上台表演的都是外国人,八个法国的,四个日本的,穿着“奇装异服”,扭腰摆臀,挺胸甩腿,迈着猫步,在t台上走来走去。

她们身着色彩缤纷的服饰,与台下的黑,蓝等灰暗色彩犹如两个世界。

高跟鞋,短裙,帽子。

斯哈,哪怕到2024都不落伍。

果然,时尚二十年一个轮回。

覃如看的无比投入,差点以为回到了上辈子的米兰时装节。

那时候为了拉投资,时不时的陪奶奶,少奶奶,小姐,太太,姨太太,去看秀,负责安排行程,购物买单,兼拎包。

整场秀的时间其实并不长,眼看就要结束,一位金发碧眼的洋模看着台下,忽然促狭一笑,猛然掀开裙摆,露出雪白的大腿!

轰!

仿佛遭受原子弹爆炸的冲击波,台下观众不约而同的战术性后仰。

可惜,死死盯住大白腿的眼睛出戏了。

覃如偷偷瞧瞧高俊。

嘿,人家神色不变,既没表现出饥渴,也没不好意思,淡定的看着。

果然不愧是经过战场生死考验的兵哥哥。

她表示满意。

最烦看见女人走不动道的男人了。

其实,洋模特并没有露到大腿根,而只到膝盖上方一点点!

要是让这帮人看维密,估计全身的血都得从鼻子喷出来,不喷完不会停。

除了咽口水的,大部分人还是很羞涩的,不好意思大大方方的看。

这是第一场时装秀,也是与国际时尚接轨的第一步,覃如深深感到自己在参与历史,见证历史!

随着音乐声逐渐减弱,这场时装秀落下帷幕。

覃如心中满是感慨,她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未来,这里将会举办更多的时装秀,展示更多引领潮流的设计。

而她,也将继续有机会看秀,甚至投身其中,开设服装工厂,用自己的努力推动国内成衣,时尚界的发展。

此刻,覃如的目光坚定且充满期待。她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绚烂多彩的世界正在向她招手。

没错,她的确有在特区开办服装厂的打算,这个时期,服装厂是最好赚的。

之所以还没行动起来,除了政策原因,还因为她不太懂行。

毕竟,服装厂从设计、选材到生产制作,都要严格把关,否则成功很难。

没人希望创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