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鞑靼妄图挑起西南诸番和大齐之战,虽然最后没有得逞,反被赵恒歼灭了几支精锐。
还未伤筋动骨,它依然贼心不死,联合瓦剌屡屡试探,都被李家军迎头痛击。这几年大齐天灾不断,流民众多,好在朝廷有钱才未削减军饷。
正是因为知道北地事态严峻,赵恒才会急着把圣旨送过来。李卞打算告老回京,早日让李邺接手主帅之位,北地人心才会安定。
二人说了一厢话,李卞突然问本该与赵恒一同前来的李浚和李俊。
“两位表弟年岁太小,我这一队急行军,怕他们身子受不住,便让他们与龙虎将军一道过来了。”赵恒淡淡道。
赵恒这一队只带了行军必备之物,其他的物什包括那些一起北上的铁匠,都由龙虎将军在后头带过来。
听说魏令知也过来,李卞倒十分高兴。可转眼又想起自己的两个小孙子,他又深深叹了一口气。
即使是急行军,连黛玉这种弱质女流都能受得住,李浚和李俊如何受不得。想来是这些年在家中安享太平,荒废了时日。
当年因愧对老妻,因此定国公夫人开口要留下两个孙儿在身边,李卞最终还是默许了。
他常年在北地戍边,家中的几个孩子都是定国公夫人一手抚养长大,成人了之后才送到北地。几个儿子都是铮铮铁骨,在李卞心中,定国公夫人至少会教导孩子。
可他忘记了,定国公夫人早已经老迈,且经历丧子之痛的她,并不想孙儿也重复这样的悲剧。方氏又是这样浑不吝的性子,两个孙儿生生被养歪了。
好在日后李卞留在京中,至少儿孙的教养上,他也能在一旁敦促着。
李卞也只是顺嘴问了一句,接着道:“至于那位冯先生,收到你的信之后,我又打发人去关外寻了。只那里地广人稀,且逐水草而居,流动性极大,一时半会儿只怕没什么消息。”
没有消息也算是好消息了,赵恒点点头:“我知道,多谢外祖父费心。”
“咱们二人之间有什么好客气的。”李卞拍了拍赵恒的肩膀,外头便有长随进来说接风宴已经摆好了,打发人来请他们过去。
这一头黛玉已经认清楚了一大家子亲戚。
不比京中的定国公府,女眷都在家中守寡,平日里深居简出,西北的定国公府却十分热闹。
几位嫂子和弟媳性子都十分直爽,孩子们虽然闹腾,规矩却教的极好,黛玉进门不过半日,便十分喜欢此处的氛围。
三舅母顾氏虽是女眷中辈分最高的,可她精力不够,近一年已经不管事了,家中如今都是大房的长孙媳陈氏管着。
陈氏的娘家就在雍州府,她身材高挑,眉目开阔,一副落落大方的模样:“屋子不管你们住不住的,早已经给你收拾出来了,若是差什么东西,只管打发人与我说,不要不好意思。”
知道黛玉此次来是常住,陈氏十分高兴:“我自小便在北地长大,还不知京中是什么样子,得了空弟妹可要好好与我说说。”
黛玉笑着应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