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事实上,雍州府是大齐唯一一个全民皆兵的地方,李家军在此屯兵五十余载,光是府城的军户在数量上就比平民还多。
壮劳力平日里还要参与练兵,家中的重担多肩负在女子身上。因此北地女子无论是否出阁,都是抛头露面惯了的。风气如此,黛玉也乐的入乡随俗。
李家成年的男子都留在北地,除了李卞和李邺,余下的都是赵恒的表兄弟们,四房加在一处共有六人。
最小的那位堂弟是四房所出,去岁刚及冠,还未成亲。
最年长的表兄是大房所出,早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了,长子才将将五岁。此次定国公回京,便是由他护送。
与他们一同回去的,还有各房的孙辈。
姑娘家自然是送回上京让各自的祖母教养,待及笄之后在京中备嫁,如黛玉在定国公府见到的那两位外甥女一般。
男丁在五岁之前也送回上京城,待到十五岁时再回北地,李家才能保有更多的有生力量。
见黛玉被三舅母带走,赵恒这才收回目光,李卞打发走了围在他身边的几个孙儿,这才朝赵恒道:“走,与外祖父去书房说说话去。”
李卞即使快到古稀之年了,可身子骨依然硬朗,也不耐烦身边有人伺候。见他如此,儿孙们自然不敢越过他去。
因此府中大大小小的人不少,宅子也十分空旷,可伺候的下人并不多。赵恒跟着李卞一路走来,也只见到零星几人。
进了书房,李卞也没让人上茶,只伸手让赵恒坐了,开口道:“收到你的消息之后,我派人一路查过去,并没有发现有人设伏。”
给李卞送信是赵恒先前吩咐松烟做的事情,因为怕刺客两面夹击,他才让李卞派人来接应。
“你与我详细说说那些刺客的事。”李卞又嘱咐。
赵恒便把两次遇伏的状况详细说了一遍,却没说这些刺客是奔着黛玉去的。
“这里是李家的地盘,你只管把心放下来,只要他们敢现身,定然是有来无回。”李卞保证了一番,又问赵恒,“怎么把我外孙媳妇也带来了?文臣家的姑娘与我们不一样,怕是受不得北地的风沙。”
赵恒并没有开口辩解,他明白黛玉性子坚韧,可世人都爱以貌取人,只见她一副若柳扶风的模样,便以为她吃不得苦。他多说无益,日久见人心,等相处的世间久了,众人自然也明白了。
“火药正是玉儿发现的,她对火药的配比比我内行的多,若是没有她,我的任务只怕完成不了。”赵恒只点出了黛玉的重要性。
果然定国公便道:“既如此,也是为难她了。我让人吩咐你三舅母,日后定然不会让她在府中受委屈。”
赵恒的三舅母便是李邺的夫人顾氏,比起在京中的小舅母方氏,顾氏算是一个面面俱到的人物,不然也不能把这一大家子操持的井井有条,赵恒对她自然是放心的。
说起了顾氏,李卞这才想起李邺来:“也不知你什么时候回来,你舅舅今日一早便出城巡边去了。”
说罢他眉头锁了起来:“这两年鞑靼和瓦剌都不怎么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