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7章(2 / 2)

黛玉并不认同方进的这些话,只道:“在你说这些之前,我并不知道刘嬷嬷与郡主之间是怎么相处的,也不知道刘嬷嬷是否忠心不二,只把她当一个平常的奴仆。”

“郡主是什么性子你也知道,方统领不妨想一想,郡主带进武宁候府那么多的陪嫁丫鬟,如今在她身边伺候,还能说得上话的,有几个是出自宁王府?”

因接管了府中的内务,宁王府对于黛玉来说,除了宁王太妃的住处,没有她不能去不能看的。

黛玉见过南阳郡主的嫁妆单子,不说陪房,就是陪嫁的丫鬟都有百人。

况且宁王太妃考虑周到,这其中不但有年长的,还有与南阳郡主年岁相仿的,更多的是七八岁的小丫鬟。

南阳郡主嫁进武宁候府十二载,这些年岁小的丫鬟如今正是当年的时候,可无一人留在南阳郡主身边。日常陪着南阳郡主出入的丫鬟,竟然是武宁候夫人给的。

黛玉只是前几日随口向金嬷嬷打听了一番,可方进对南阳郡主的情况更加清楚,听到黛玉这番话,不由得面色发白。

“这样细细一算,郡主身边的旧人是不是只有刘嬷嬷还说得上话?”

方进回想起旧事,也对刘嬷嬷起了怀疑,不但愤怒,更心疼南阳郡主。

黛玉却没让他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她用食指敲了敲手边的茶杯:“方统领不如先从刘嬷嬷入手,我给你五日的时间,若你真能查出什么问题来,再来求我不迟。”

方进眼睛里出现亮色,连忙拜谢道:“王妃大恩……”

黛玉擡手止住他的话:“我并没有做什么,只是也有些好奇而已。况且从始至终,我也没有承诺过什么,一切都看方统领自己。”

“至于今日之事。”黛玉想了想,“若是王爷问起,我还是会如实说的。”

方进面上一扫先前的阴沉之色,又叩谢了黛玉,这才斗志昂扬的走了。

小满正感动着黛玉对她的信任,在一旁只听了个囫囵,此时满脸的崇敬之色:“王妃如何知晓那奶嬷嬷有问题?”

小满五感比寻常人强上太多,赵恒说过,若是经过训练,小满定然可堪大用。

奈何老天爷赏饭她不肯吃,还要打翻饭盆子,她毕生心愿只要能做黛玉身边一等丫鬟就够了。如今又多了一桩,若是她日后嫁人,也要如凝碧一般,给黛玉做管事娘子去。

若不是黛玉说过她身边不要不识字的丫鬟,小满连字都不肯学着认的。好不容易把《三字经》和《千字文》认全了,便说看书头疼,再也不肯学了。

黛玉敲了敲小满这颗空空如也的脑袋:“自然是用眼睛看的。”

她可没忘记前几日南阳郡主来府上时,面对自己支支吾吾不敢提,是刘嬷嬷替她开的口。

南阳身后的两个由武宁候夫人赐下的丫鬟,在刘嬷嬷说话时,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敢插嘴,对刘嬷嬷还十分恭敬。

可别说是因为刘嬷嬷与郡主感情好才能留在郡主身边,南阳身边的丫鬟哪个不是自小跟在她身边的,谁也没像刘嬷嬷一般有能耐。

刘嬷嬷再有能耐,南阳郡主在武宁候府尚且软弱可欺,她身边的春露在她说话时都敢插话,可对着刘嬷嬷却毕恭毕敬,这就很反常了。

即便不怎么懂,但小满也看出黛玉并不想管南阳郡主的事,只问道:“姑娘方才为何又说今日要与王爷说此事?”

方进到内宅里求见王妃,王爷定然是会知晓的。以王爷的性子,哪还会不问?

黛玉沉默了一会儿,她清楚是因为自己看得太明白,才对南阳郡主多了一丝同情。

但她却并没有回答小满的话,而是吩咐道:“你让人去冰窖里多拿些冰上来,夜里我屋子里的冰盆子给我多加几个。”

小满不知为何话题就跳到冰盆子上来了,况且立秋之后,秋老虎虽然厉害,可夜里她并不觉得热,却还是应诺了一声。

赵恒回府时,黛玉刚歇了晌午觉醒来,身上还懒洋洋的,只歪在榻上,一边与白露对着藏书册子,一边用银叉子叉西瓜吃。

见赵恒进来,她示意白露出去,只自己把藏书册子放在手边,又叉了一块西瓜,正准备吃,就被赵恒半路截了过去。

“这西瓜性子寒,尝尝鲜便罢了,不宜多吃。”赵恒劝她。

黛玉强自辩解:“我这是咬秋,消除积下来的暑气。”

“立秋都已经过了,倒不如吃些秋梨,我前两日还听你咳了几声。”见黛玉瞪自己,赵恒连忙找补,“行行行,你吃罢。”

立秋之后的西瓜,都是西北进上的,幸好他拢共只拿回来四个,还分了林府一个,给宁王太妃那里送去一个,也不剩多少了。

黛玉偷偷瞄了赵恒一眼,问道:“今日你进宫,圣上如何说?可同意开善堂了?”

她心里也明白,即使开善堂时宁王府出钱又出力,可最后还是只能以天子的名义。

可黛玉并不介意,她不求名利,萤火之光不敢与日月争辉,却也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