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火车上(三)
退出嬴政的房间,刘邦带着吕雉往回走,边走边跟她说:“这件事就可以定了,你不用再为此多做什么,以后就跟着长公主。如果到咸阳之后能自己出来,我再给你介绍一个朋友,他以前是我们沛县的主吏掾,不管是处理人事还是管理钱粮都很擅长。我跟他说一声,让他教一教你。”
吕雉眼睛一亮,“莫不是萧主吏?”
“你家迁去时他都离开了,你也知道他?哈,想来是县令念念不忘的缘故。”
吕雉很高兴,欢快地说:“我听父亲说的,不止是县令总叹息萧主吏去了咸阳,新任的曹主吏也总对县吏说,仍按萧君的规矩继续做,不许更改。”
“嗯,曹参么,他跟萧何一向亲近。”
“他真能教我?”
“放心。我跟他是什么关系,同乡好友。他除非忙得抽不开身,不然肯定能教你。真忙得抽不开身也好,你就留下来给他做事,自然能学到本事。”
“我明白了。”
把吕雉打发走,刘邦回去就叭唧往床上一倒,两眼无神四肢摊开,把樊哙吓得赶紧过来看他是怎么了。
“没事。”刘邦有气无力地说,“你到外边逛会,让我静一静。”
给他点时间缓缓,让他心脏先别跳这么快了。
毫不在意地说起长公主的名讳,随口安排了吕雉去长公主那里。
能这么说话的人,不是骗子,那就只能是天子了。
刘邦先把骗子这个选项去掉,他就知道,他是遇上大秦天子了!
刚那一瞬间他完全是靠本能绷住表情,带吕雉谢过皇帝退出来的,从过道慢慢走回来跟吕雉说话,一点异样都没敢露出来,这会儿才有空想想,他
要不要装作没看出来,还当作咸阳普通的贵人去交往?这样回头朝见天子的时候,他还得想想怎么应对,是纯然的惊好呢,还是惊中带着窃喜好?
刘邦坐了起来,自个儿仔细想了一会,否定了这个选项。
这会儿没那么慌了,冷静地回想了刚才的场景,知道他根本装不下去了。因为他没有藏拙,在餐车那他们就知道他是个混迹市井多年,极有眼力的人了。
天子也认得他。他们到咸阳之后,有人拿着仙器来拍照,当时他们都好奇地凑过去看过问过,也能瞧见那仙器上自己的容貌,说是留存档案记史用。那拿走之后,天子肯定会看一眼认一认人。
都认出他是新丰君了,当着他面随口泄了身份,难道是天子无意间说漏嘴吗?刘邦可不这么觉得,他们这位大秦天子……不是他说,看着就不是个好糊弄的样子。
他再装傻,让天子以为自己把他当傻子,别把封王的希望给装没了。
那……就这么含糊过去,朝见天子时彼此心知肚明,不必装模作样完成礼仪?天子现在微服,不去打扰也是正常。
刘邦又躺下了,又坐起来了。
“不行!”他使劲拍了下大腿,就恨自己没带个谋士出来。不过在军中搜罗抢到的谋士也就那样,出的主意还不一定有他行,带出来他也不一定听。
反正他就是觉得不行,旅途中遇见天子这么大的事,就这么混过去啥也没落着,这不是浪费吗!
在床铺间窄小的过道里踱了几个来回,开门时樊哙见到的已经是一个恢复了洒脱模样的刘邦了。但他还记得刚才的情形,见刘邦往外走,跟上去迟疑地问:“君上遇上麻烦了?”
“没麻烦,是好事,就是一下没反应过来。你不用跟着我,留下看着东西,我去见人。”
樊哙只能停下步子,目送刘邦去了另一节车厢,心想还说不是麻烦,从沛县到西域再到身毒,他就没见过刘邦有什么一下没反应过来的时候。
这车上有什么妖魔鬼怪啊?能让他慌成那个样子,不跟着还真叫人害怕。
刘邦不怕,刘邦再次来到嬴政的门前,再度被蒙毅拦下,也再度被内中的嬴政叫入。
门一关,刘邦没有迟疑,立时行了见天子的大礼,拜伏于地。嬴政没有让他免礼,待其行礼毕才赐座。
可怜这火车上的小房间,凳子是没有的,嬴政自己都坐在上下铺的下铺上呢,刘邦实在不知道自己能坐在哪里。
嬴政习惯地赐座说出口后也发现这问题了,也觉得好笑,示意刘邦就坐到他对面,没条件也不用太拘礼了。刘邦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垂首恭谨地先行请罪。
“臣不知陛下当面,放肆无礼,实是羞愧。”
“无碍。新丰君……”嬴政有些玩味地念着这个还是自拟的封号,“去年你的使者也来到咸阳,找了不少人。你是想封王么?”
刘邦露出怪不好意思的“淳朴”笑容,赧然应道:“这……臣不敢欺瞒陛下,自是想的。臣起于布衣,也不懂那么多,开始只想搏命有块封地就好了,后来看着大伙都想封王,那臣也想为陛下效命,求个王号。”
他不懂才有鬼。说是布衣,其实是范武子之后,祖父辈到丰沛为官才会在那里落户,家族有传承,该懂的刘邦其实都懂。
嬴政默默吐槽这个比自己小三岁的男人,多少还是有点不舒服。不过他没有遮掩身份叫刘邦认出来,本来也是想替女儿找个可靠的盟友。
当然,并不着急,刘邦要是没来就算了。既然来了,那就谈一谈。
身毒太远了,大秦目前还能保持威慑,但具体的事情还得当地人去办。公主跟公子不一样,嬴政可以让公子们观政,也可以让公子们微服为吏了解民生,但不能让公主们也这样做。
并不是他的威严不足以让公主们成为特例,而是即使他下了这样的命令,公主的身份也会让这样的效果打折,学习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所以他对即将离他远行,可能将来终生只能再见数次的女儿们,是有些不放心的。
旧的六国他始终不太信任,所以早就想在新起的封君里提拔几个,作为嬴姓女君的盟友,暂时的也行,他又不指望结千秋之好,只要帮助这些女君度过最初的艰难就行了。
动这个念头的时候,很难不想到刘邦。因为这个人是“经过历史考验”的人杰,首先不会是猪队友,其次应该能保住封地,不至于才结盟自己先没了。
再者这样的人杰识时务,看得到给嬴姓女君们帮忙的好处,不会蠢到反咬一口。
在火车上遇见是意外,刘邦自己找上来却算是意料之中——如果他不来,嬴政只会觉得不同的经历使他没有“汉高祖”的胆大和敏锐了。
此处不宜深谈,没一会,刘邦就从房间中退出来了,志得意满,神气都和方才不一样了。蒙毅冷眼旁观,虽然不知究里,不过猜也猜得到,肯定是得到陛下的许诺,将要成为一位新王了。
说实话,他一瞬间也有心动来着。不过很快被他自己压下去了,蒙毅自少年时就到了当时的秦王身边,深信一件事,只要忠诚于陛下,陛下就不会让他的忠臣吃亏。
不就是封王么,陛下也会给他蒙氏机会的。
一天半的火车坐下来,任是天子之尊也一样一身疲惫。嬴政和刘彻都很怀念在后世坐的高铁,竖硬币都不倒的,速度又快。
再看看已经开始体弱的卫青,年老的李靖,尊贵的大唐天子——就李靖开始不适应,下车的时候反而比嬴政与刘彻的精神好。
所以说真的不能跟武将比体力和耐力,他们在战场上熬惯了的,几天不眠不休的骑马追杀都有过,坐个颠一点的火车也就觉得难受一点,躺下去睡得特别香。
李世民扶着妻子牵着孩子,看看李靖没什么问题,再看看魏征也还好,罗士信因为有嬴政的护卫在闲下来了,还有心思伸着脖子看人家前面的车卸货,显然是没事的。
他就放心了,舒气道:“怨我,我也没想到这么不舒服,把你们都叫过来体验了。还好母亲没有过来。”
刘彻捶了捶背,没啥精神地道:“不怨你,我那边也快通车了,我本来也想来试坐一下。我说这颠的情况得改进一下吧?速度也太慢了,新郑过来都得一天多。”
嬴政才是最后悔来的一个,他本性就不爱凑这种热闹,身为君主知道怎么用这工具就行了,非得自己来坐一下干什么。
被说动除了赌着口气试一试微服走远一点看看治安,更主要是他自己想看看情况,以后他能不能坐火车出行。
咝……腰疼,还真不能。
“这是试用的型号。”他在护卫的簇拥下边走边道,“他们不敢上来就用更快的速度,怕调度出问题撞车。且他们把朕的拨款用得差不多了,所以用这个抵,先从商人那里赚一笔,再继续研发。”
他是坚决不坐了,等新机车出来不颠了再说。
这版绝对是偷工减料,减震没做到位,就运货合适,运人是活受罪!
刘彻和李世民驻足回望,了然点头。
从新郑到咸阳,沿着黄河铺了这条铁路之后,从山东与楚地到关中的货物,只要不是直接能从水路运到的,都开始往新郑集中了。这条线的火车一天要发三趟,不多发是因为装货卸货赶不及。
铺铁路是国库出钱,所以拿出这个初始试验型号的火车头,确实能把
现在一趟拉的货也不多,两百吨上下,但就这样已经让人忙不过来了,又倒逼着嬴政养的科学家们给起重机立项。等这些配套都弄好了,估计新的车头也可以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