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乐曲,他的乐舞,颂扬他武功的曲子,演给大家看怎么能不是他花钱?
那他不是比杨广还不如了吗,杨广跟人炫耀还晓得要自己花钱呢。
-------------------------------------
元旦放假前一天学校文艺汇演。李世民把他能动员的人都动员来看他们班表演了,班主任黄老师都得举着他的手机帮他直播给粉丝看。
跟一开始的心态还不一样,经过近一个月的训练,李世民深深觉得自己付出了这么多,不让更多人看到实在是太亏了啊。
他也是第一次,从头开始训练并没有太多约束力的人,而且还是一群十二三岁的孩子。
也不是完全没有约束力,老班的威严还是镇得住场子的,李世民自己在班上也有点小小的威望,加上班上同学也都想在最后一次活动中露脸。
但小孩子的自律性就那样,练习十几分钟之后就开始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体力不好开始偷懒,更多人开始聊天打屁,总而言之,问题多多。
好在黄老师并不是放手不管,得知李世民搞了个大的之后,还年轻的老班也热血澎湃起来,这个班也是他带的第一届啊。
他不知道,李世民跟他偷师了不少。
四十四个人哪里是一个人教就能学会的?但是大家学广播操都有经验呀,先分解动作学个两组,然后两两互练互教。等学完了,看哪些人学得又快又好的,挑出来当组长,各带一部分人练习。
李世民在他的小本本上记:要有心腹将领带兵!
全让他管根本管不过来。
以此他领悟了,现代社会里的军校就是培养将领的呀,比基层稍稍高一级的低级将领。有这些人组织士卒,更高级的将领才能省心。
而他父亲七岁继承唐国公的爵位,一直在文官的位置上打转,却还一直养着旧日李氏的部曲老人,原来也不是纯粹为了示恩,而是因为父亲仍然想着转到武职,回到李氏真正安身立命的领域。到时候如果没有这些老人,他这个从来没带过兵的人,根本没有办法如臂使指的指挥手下军队。
这些事其实以后他都会学到,会在跟着父亲在军中历练时学到。但现在,只是在一个与军事完全无关的小学里,他就已经体味到了。
一千多年后的世界,其实是个将军事组织融入到普通生活里的时代吧。虽然小学生挺难管的,但李世民对比了一下两个时代,意识到一件事:如果是他那个时代的平民孩子,而他又没有唐国公李氏的光环,想用同样的平民子弟身份管理他们,让他们学会这样一套剑舞。
那不说不可能,也一定是一件难得多的事情。
在这里,其实只练习了一周,同学们就已经大致学会了动作。两周,看着差不多也整齐了,也能踩上音乐的节点了。
老班还不满意,继续苦练了两周,李世民私下里觉得光论完成度,已经可以表演给杨广看了——艺术性差得有点多,杨广自是看不上眼的。
这是因为他们从幼儿园时就学习排队,从一年级的体育课开始就学习队列队形,学习听令行事。在他们看来稀松平常玩玩闹闹的事情,在李世民看来都是最基础的军事技能。
平时做早操可能松松垮垮的,队形也弯弯曲曲的不整齐,但一旦老师严肃起来,给予更严格的要求,他们稍加训练也能做到整齐划一。因为该会的都已经会了,差的只是有没有当回事。
已经习惯了这些,那现在学个剑舞,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若是再有他们那时候身份等级的约束与威吓,学得还能更快些呢。
他想起他在庄园里教的那群半大少年和幼童。
除了不到十人他觉得可以进一步深造之外,其他人学到初高中水平就差不多了,可以作为新的小学老师继续给他带班,也可以学习工匠技艺,转为技术人员。
但这不意味着他们笨,实际上李世民觉得他们能学到这个水平已经很不错了,现在他想是不是从中再选一些教授军中技能,以后作为他自己的军中心腹呢?
回去看看,得找那些体魄强健的,不然跟着他冲锋怕是熬不住战阵凶险。
李世民将这番心得感慨说与嬴政和刘彻,他二位其实早就想到了,但没有亲身当一回小学生,感受确实没有李世民来得深刻。
这会儿看李世民大谈其想法,两人也认真考虑起回去的安排了。
小学不可能的,没这么强的师资,也不可能强迫人人入学。再说了,人人入学,出来了不愿意回去种地,粮税跟谁收去啊。
就算现在这么多人读书,学历已经不怎么值钱了,他们看学出来的人都仍然自视甚高,不愿意做体力活呢。他们那时候只会更严重。
这种不划算的事,他们是不会做的。只会随着工业的发展,慢慢扩大受教育的人群,让技术工作跟得上产业的需要就行了。
嬴政在轵道亭试行的学室算是比较适合他们秦国的方法,刘彻其实也在关中推行了类似的制度。不能人人入学,但有土地的人家,集中力量供应一个孩子上学,这种方式可以努力一下。
接下来,他们都在想,大部分人其实并没有做官吏的能力,但粗通文墨,或许可以办一些教授技能的学校,让他们也能继续学习。
至于这样的军事训练,两人的想法不同。
秦统一后且不说,现在的秦国至少对关中基本盘的掌控是非常强的。如今本就有更役,男子一年中要抽调去训练一个月。现在嬴政考虑这个政策可以再往下推行,学习这个后世曾经备战时的制度,以亭长为负责人,组织民兵训练?
入学室的学生自然也不能闲着,从小就练起来。将来他统治六国,文武双全的秦吏越多越好,是绝不嫌少的。
但嬴政也想到了,就算推行这样的政策,也只能在此时。当真统一六国,绝不能叫亭长有这样的权力。人心尚未归秦,把训练军队的权力下放到亭长,这不是培养一个个小谋反军事集团么,他可不会忘了刘彻的祖宗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而已。
刘彻想的又不一样了。汉朝是郡国并行,中央朝廷掌控力最强的地方其实也还是关中,最主要的兵源自然也出自这里。
但因为汉初休养生息采用了黄老之治,他登基之初想改革没拗得过窦太后,现在真正掌权改革的时间还短,大汉这艘大船想调头也不是那么快的。
他要跟嬴政一样搞,那是给自己找事,光是朝堂上吵架就能把人烦死。
嗯,还是得让卫青先对匈奴来一场大胜,彻底建立起他的权威才能着手。
然后战事中牺牲的将士的子弟,他可以收拢来,史书上说他用他们组织了一支军队,号“羽林孤儿”。这点子很好,本来就是他的,他不客气的继续用了。
但收拢为军肯定会挑一挑,这次他不挑了,直系子嗣合用的放在军中,不合用的放在上林苑读书。条件放宽一些,其兄弟子侄都可以。
他可以顺势成立武学,让出色的良家子和军中立功的低级将士入武学,让他们构建成汉军的骨干。刘彻对史书上卫青一死就连遭败仗的事气得头疼。他也明白了,他那个时候仍然是因人成事。但是卫霍那样的天才将帅纵然少有,那些废物也不至于输成那样吧。
若是能把基层将领锻炼出来,那么即使没有天纵英才的将军,至少大军出差的组织能力能建立起来,不大胜也能立于不败之地了。
那些人能成材的估计也不会多,实不能用的就放入乡间,作为他的种子成长起来,撒播开来,成为皇权对抗世家势力的助力。
而这在他这一朝不是急需的事,他还是得有好儿孙继承他的事业,理解他的思路,才能完成他心目中的长远布局。
唉,说到底,家天下就是要生个好儿子才行。
李世民不知道他随意的聊天让那两位又琢磨了许多,终于到了表演这日,他忙得很呢。
虽然村小的活动简单许多,就是露天搭了个舞台,但黄老师还是找自己老婆来给他们简单化了个妆,非说不化妆上台不好看。
都到这时候了,李世民也只好忍着羞耻,让师母把自己涂成个红脸蛋红嘴唇,镜子都没敢照就抱着琵琶躲一边去了,开始后悔自己提前通知粉丝今天开直播,现在反悔不太好啊。
他倒是没什么沦为优伶的多愁善感。本来他们那时候上层也流行学习乐器在宴会中演奏。而现在同学之间互相表演一,气氛明显不一样,大家是平等的,跟贵族宴饮中互相奏乐以为娱乐意思也差不多。
所以没一会,他也顾不上羞耻了,他们班的节目排得靠后,有点压轴的意思,大伙儿化完妆先看别的班表演,看着看着刚放松下来,黄老师就来催他们去候场,又给他们把妆检查了一遍。
刘彻也在看直播。黄老师的技术一般,画面有点抖,不过李世民的粉丝知道他没有团队,纯粹自己小孩儿拍着玩的,也不在意,一个劲的在弹幕叫好。
反正他打赏都没开,不要钱叫个好也算捧场了。
上台之后化的妆果然不那么显眼了。李世民当中而坐,怀抱琵琶,乐声急促昂扬。四十四个同班同学不论男女均是一身劲装,剑出鞘斜指上天,随着节拍大喝一声,挥剑向前。
别说,虽是小学生,怀着一股为班级争光的荣誉之气,竟然也带出了几分豪气,颇适合这曲子。
刘彻也不禁跟着哼了起来,有了兴致,提笔在纸上涂涂写写,想给这曲子谱词。他本来就擅长文赋,这阵子闲来也看后世诗赋当作休闲,正是技痒的时候。除了学古乐府,也在学唐朝的近代诗,不过刚入门还写不来,这次他还是用自己熟悉的辞赋来写。
李世民要知道了非跟他闹不可,因为他生把个《秦王破阵乐》写成了汉破匈奴乐。
写得太入神,楼下王阿姨喊吃饭都没听见。嬴政当然是不会劳动自己来叫他的,还是王阿姨上楼敲门,才把刘彻从文学的海洋里惊醒过来,下楼吃饭。
吃饭也吃得心不在焉,就惦记着他的歌词呢。所以直到用完这一餐晚饭,推开碗筷起身的时候,他才看见来收拾的王阿姨手上的镯子。
“咦?”他不由凝住了目光。
王阿姨见他打量,有点不好意思地拉了下袖子,解释道,“我过生日,我家姑娘送的。我说我做事不方便,她非要我戴着玩。等会洗碗我还得摘了,这丫头,麻烦死了。”嘴上说着,脸上却笑嘻嘻的,显然很开心。
“嗯……嗯。”
刘彻认出来了,这不就是他刚卖出去没两个月的那镯子吗?他还记得买家是群里不太熟的人,见面才知道是公务员,也算是个小吏了,怎么她母亲还出来做事?
要说不孝,可她又买价值不菲的翡翠镯子给母亲,说是普通,也上万了。王阿姨的态度显然也是在炫耀,刘彻有点弄糊涂了。
等王阿姨走了,他跟嬴政说起这事,嬴政没注意,想了想,却说起了另一件事。
“隔壁有一户人家,男主人似乎是自己开厂的,开的车比你的贵。”
哪壶不开提哪壶,刘彻立刻反驳:“那不也比你车贵。”
嬴政淡定地看了他一眼,意思很明显:我又不像你那么在意。
“行行行,那个人,他怎么了?”
“那日我见他一边抱怨一边踩纸箱,然后将那个纸皮放到他价值百万的车上。他母亲就站在一边笑,是那个总在小区里捡纸箱的妇人。”
“嗯?”
刘彻也有印象。他们小区有几个常翻垃圾箱捡垃圾的,还会到门口把人家快递拆下来的纸盒纸箱子拿走。以前没多想,现在嬴政一提他突然反应过来了。
对啊,他们租房的这个小区也算高档小区了,外面人不能随便进,所以捡垃圾的应该都是住在小区的人。不是,都能住这了,还捡什么垃圾啊。
“此处富裕起来也就是这三十年间的事,许多人的父母辈是穷苦出身,子孙发达了,仍然不愿意歇手。做饭的王氏退休前是纺织厂的女工,女儿读书考上了吏员,大约也是如此情形吧。”
刘彻若有所思地搓了搓脸。关键是,这些子女好像也不以父母做这些事为耻,至少买他镯子的那女子并没有觉得母亲在外面干活见不得人,还要给她买奢侈品过寿。
这个事情对他治国没什么用,但是对他从书上看来的政治概念有了一点感性理解,从他的角度来说并不喜欢这样的世界,但是又会忍不住想,圣人们所言的大同之世,难道就是这个样子吗?
但即使是这样的世道,他看百姓的怨言也不少,人心总是不足的,这种不足或许也是进步的动力。刘彻振作了一下精神,忽然觉得又看到了一条路。
西汉末年到东汉,世家豪族的势力已经与皇权并驾齐驱,既然迟早会是这样,他何必束手束脚。现在他的祖父孝文皇帝遗泽尚在,百姓稍得恩惠便念念不忘,或许他确实可以教导子孙,与其施恩于世家,不如施恩于百姓。百姓温饱之后,上进之心始终不灭,皇权不能让这些求上进的平民被世家笼络了去,不能让他们成为新的世家。
就像后来的明清。
这其中的平衡,不比始皇帝原本用法家的理论治国,将百姓维持在疲弊又不造反的状态容易呵。
他这边自寻烦恼,思索良多,就看乐呵呵的小学生李世民不顺眼,故意逗他:“我说你啊,衣服算我送的不花钱,道具剑买四十多把也是笔小钱吧?”
“还好,不贵。”李世民豪爽地说。
“哈哈,因为是秦王破阵乐,你乐意花钱,是不是?”
“嘿嘿。”
“那不跟你说的杨广差不多嘛,炫耀武功,愿意自己花钱倒贴来显摆?”
李世民打出一串省略号,刘彻不等他说话,慢悠悠地道:“你带的东西可没我们多,你又不挣钱。”
李世民不说话了,发出一串惊恐的表情包。
嬴政打出了三个字:“别理他。”
刘彻哈哈大笑,他算是看出来了,李世民有严重的杨广PTSD。历史上是因为他弑兄逼父,以次子身份登基,跟杨广有点形象重合。现在嘛,是因为看史书看的,越对杨广不齿,越怕自己跟他像。
毕竟都是贵族,性情上也是爱嘚瑟的一个人,忍不住去比较的结果,就是越比越觉得特么的怎么跟他好像有点像呢?这心理阴影不由得就重了。
逗小孩真好玩。
被逗的小孩心思可就大了,好几天都没上直播。
李世民真的在反省自己是不是被大隋皇帝陛下影响了,有了那样不好的习惯。一看秦王破阵乐他就乐昏头了,如果刘彻那里没有现成的衣服,他是准备自己拿钱买的。
那些钱不是他挣的,是他从原时空带过来换钱,准备用来买书和机器的呀!
这跟杨广用国库的钱拿丝绸裹树,给突厥外藩炫耀有区别吗?他觉得还是有点区别的,但好像真的……真的挺不应该的。
刘彻都把逗小孩的事给忘在脑后了,李世民反省出一个结果来了。
那什么,遇到这样的事情让他忍着是不太行的,但不能用“国库”的钱,要是他能自己挣钱就好了。
打赏是不可能开的,那不合身份,而且他现在也明白一点网络上的规则了。他没开打赏什么都好,有人黑他但粉丝会怼回去。一开打赏就不好说了,他丢不起那人。
所以,刘彻怎么也没想到,他逗小孩的结果是李世民放学之后跟同学一起捡废品去了。
还是刘敏跟他们说了之后他才知道,呻吟一声一巴掌盖在眼睛上,无语了。嬴政看他的目光都充满了谴责,好像是他逼得李世民捡垃圾去似的。
“我的错,我的错,好吧。我给他转笔钱过去。”
李世民倒是没拒收,但他好像真的决心不乱用公费了,还是继续他的捡废品大业,甚至总结出心得,刘彻差点以为自己开个玩笑就要造就一个将来的废品大王——好在,李世民这个事业结束得也很快,因为他又收到了一条消息。
说来也就是快到期末的时候,李世民放学跟同学捡过饮料瓶纸箱包装,回去在院子里练武,又练了会射术,然后登上APP看看有没有什么消息。主要是有商家会跟他联系打广告,李世民不接这些广告,但人家客客气气找来联系,他觉得不理会直接删了不好,所以每次不厌其烦的回复过去,告诉人家:“我不接广告,不用找我了。”
最近刘敏告诉他置顶评论说明不接广告才好点,但还是有人联系。
那天本以为又要回复一波,没想到看到个新鲜消息。
有个人说是某仙侠偶像剧组的,看中他形象好身段好,又会乐器又练过武,想找他客串演主角的少年时期,大概是怕他不接戏,特意说明时间不长,可以集中放在寒假里拍完,不会耽误他上学。
咦,这不是瞌睡来枕头,正是他需要的吗!
李世民喜滋滋地在小群报喜:“我有工作了,我要去拍戏了!”
戏不多,集中起来四天就拍完了,但因为用了过年的时间,给他三万块钱呢。钱不多,但李世民自己有点什么小爱好,就不用花公费,也不用去捡瓶子了。
他是拍完就把这事抛到了脑后,没曾想,找他拍戏的还不止一个剧组。这个戏还没播,新学期刚开学,又有剧组找他。
这下李世民可乐了,第一时间联系刘彻,告诉他:“拍你们那朝的事,找我演霍骠骑小时候。我还得装着不会骑马要学。哎哟你说我跟他们讲,我演你小时候怎么样?我照着你的样子演,肯定像啊。”
刘彻脸都黑了,他一点不想让人演自己!
虽然他看到也不乏捧他的剧,可他还是浑身不自在!
那根本不是他不是他不是他不是他!!!!!
更不要说现在拍出来的他都不敢想,可别把他拍成靠陈废后才能坐上皇位的废物!
他都服了,谁给他编的《汉武故事》,也就是不在他活着的时候编,不然他非让他们下狱不可!居然敢这样编排他!
这种时候,也就想一想秦始皇他才能平衡一点。
毕竟他只是成了个凤凰男,秦始皇可是成了吕不韦的野种啊。
哎,再想想韩国人拍的剧,他虽然成了个凤凰男,李世民可是被射瞎了一只眼啊。
心里总算好过一点了。
李世民说是说要演汉武帝,实际上一点都不想跟人家说换角色,他就想演霍去病!
不过他也想到了那些胡编乱造的剧,多问了几句,确定这是个比较正经的剧组才答应下来。但这个剧组找他演的时间不是暑假,要占用上学的时间,若是别的他就回绝了,但这可是霍骠骑啊!
李世民没舍得拒绝,夜里翻来覆去一宿没睡着,到底还是找黄老师,怪不好意思的请假了。
黄老师却没为难他,很容易就答应下来了。李世民还不晓得,这是他前阵子去捡废品的功劳。他倒是跟段校长和黄老师都说过自己不穷,从山里出来带了祖上积攒的钱财,之前买东西也大气。
但他捡废品了呀。
黄老师已经脑补出一起出山的那两人吞了大部分钱,可怜的小孩李市只有不多的积蓄,用了一笔就要自己想办法挣钱的悲惨遭遇。
也是苦孩子啊,还说自己有钱不肯要孤儿补助,国家发的不能拒收,就捐出去了——其实是李世民觉得这个时间线上说父母都不在了也不算诅咒,但是说父母不在了拿钱就太不孝了,实在烫手不能拿。
黄老师不知道,黄老师只以为孩子信任两个一起出来的叔叔,但叔叔不多给他钱。现在能接戏挣到生活费和将来的学费,他难道还能拦着吗?再说了,黄老师也知道在村小上学的孩子,大部分其实都上不了高中,勉强够着了,也很难考上本科。
“李市”现在的成绩还不错,但一个没有父母管的小孩,以后怎么说真不好讲。好在他多才多艺,现在就有人找他拍戏了,黄老师都替他想好了,以后可以的话就走这条路,最好能考个戏剧表演类的学校,当演员。
所以他现在没必要拦着孩子积累经验和人脉,只嘱咐他在剧组别忘了复习功课,他会每天把笔记拍了发过去的。
李世民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眨了眨眼,保证自己绝不会废弃了功课。拍戏连路上的时间要花一个多月,等他回来,期中考试肯定还考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