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095章 子衍(2 / 2)

顾飞藿转身走向陈婶:“陈娘子,你觉不觉得,今日的苏老板有些奇怪?”

陈婶刚从苏禾安那拿了一只烧麦,吃得满嘴留香,听顾飞藿这么说,忙道:“有什么奇怪的,小顾你快去帮着把烧麦都端到长桌上来才是。对了,你是不是还没吃烧麦?”

方才东家似乎只给了她。

姜家那两个小姑娘比她来得早她没看到,但顾家郎君今日来得可迟,她瞧着,苏老板似乎没有给他塞烧麦。

那还当真是有些奇怪。

“烧麦?”是了,虽说他们的契书上写的只是包午食,但东家总是会一大早就给他们分许多新奇的吃食。

这到底是怎么了?

倒不是说东家做了吃的就一定得分给他,但这着实是有些与往常截然不同。

顾飞藿正琢磨着呢,苏禾安又“飘”到了他面前,眼见着又要“飘”回庖厨去了。

等朝食都卖了个干净,还是没有拿到的顾飞藿第十四次看到苏禾安从他面前“飘”了过去。

他没忍住,便道:“东家今日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莫不是府城的酒楼有什么变故?可他前几日分明已经听梁老板说了,苏禾安在比试中拿下了魁首,还得了去知府府上做菜的机会。而且即使有变故,也不应当与他有什么关系啊。

苏禾安捏了捏拳,回忆了一番昨夜睡前和梁玉英商量好的要如何与顾飞藿说顾知府的事情,深吸一口气:“顾兄,我在府城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很是面善的夫人。”

“是宋府府上还是知府府上的?又或者是比试遇上的?这位夫人可是有什么来路?”顾飞藿不懂,只不过是在府城遇见了一位面善的夫人,苏禾安为何是这般凝重的表情。

“顾兄知道我去了知府府上的事情?那我便直接从知府那讲起了。”

“知府府上姓顾,去年春天从京中调任往府城,他们的幼子在到达府城的前一日与他们走散了。”

“顾夫人生了一双很漂亮的杏眼。”

“顾知府的幼子,名为顾子衍。”

顾飞藿本就是聪明人,听着苏禾安所说,如何不明白她的意思与开口前的忐忑:“子衍……是哪个衍?”

苏禾安从未听过顾飞藿说话的声音抖成这样,忙去橱柜里翻出纸笔,将子衍二字写在纸上。

开春之后苏禾安跟着苏苗安一起读书认字,自然也是有描红练字的,如今写下的字比起他们初见那日,已经好了不少。

顾飞藿不知自己如今露出了一副什么表情,他只知道他整个人都在战栗。

苏禾安何曾见过顾飞藿这般模样?即使是最落魄的时候,他也如皓月青竹一般。

她在心中默默叹了口气。

这几个月,虽说顾飞藿面上不再提寻找家人的事情,甚至说已经准备就这样自己努力考学了……但其实,他心里还是挂念着的吧。只希望她的猜测都没有错,别让顾飞藿空欢喜一场。

顾飞藿看着微微泛黄的稿纸上的子衍二字,颤着手从怀中摸出了一张手帕。

手帕被吹落在地上,苏禾安捡了起来,便看到上面赫然写着两个字:

子衍。

苏禾安本想拍拍他的肩膀,安慰一番,却又觉得二人的身份不太合适,只得站在原地,将那张已经有些破旧的手帕递回到顾飞藿面前的木桌上:“顾兄……”

顾飞藿愣在原地,周围的几人显然也察觉到了这边的动静,却都意识到氛围有些奇怪,不敢出声,只几个人互相对视了几次。

等了好些时候,顾飞藿终于动了。

似乎是因为僵站在那里太久,他的动作有些顿顿的,开口后的声音也有些滞涩:“东家,今日我能否先回家去想想之后的事情。甜点屋的生意,暂且交给季英姑娘可好?”

姜季英时常去甜点屋帮忙,也会调制一些简单的饮子。

苏禾安看着顾飞藿魂不守舍的样子,担忧道:“你路上小心些。”

“谢过东家了。”

“你的手帕,别忘了。”见顾飞藿仓皇转身,就要离去,苏禾安忙抓起桌面上的手帕,塞到他手里。

“好。”

已经忘记了家人的顾飞藿始终留着这张手帕,也是存了一丝想要寻回家人的念想,但这一年来,他也知道茫茫人海之中寻到他们的难度不亚于沧海之中寻一粟。

所以他没有告诉过任何人他可能叫顾子衍。

他告诉每一个人,他只是漂泊无依的飞藿。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②

又一年的秋风快要起了,他似乎终于要飘回温暖的家中了。

走在人声鼎沸的街道上,顾飞藿既觉得自己在做梦,又觉得,会不会这一切都是他的一厢情愿?只不过是他也恰好曾有过一个叫顾子衍的名字,与顾知府家的顾子衍并没有什么关系。

夏末秋初,阳光还是暖洋洋的,和着微弱又有些湿润的风一起落在顾飞藿身上。

他应该去府城吗?

-

顾飞藿之后又来苏梁食肆做了两日的帮工,在第三日的时候,终于下定了决心找到苏禾安:“苏老板,我想去一趟府城,至于契书的事情……”

“去吧,以后也没有苏梁食肆了,你不用担心契书的事情。你的契书不是和我签的,而是和这间食肆签的。”至于姜家姐妹,他们已经重新和苏禾安签了新的契书,是和苏梁酒楼的。

苏禾安懒得花那么多心思去想食肆要叫什么名字。

送走了顾飞藿,苏禾安虽然觉得心中不舍,却也很快就把注意力都转向了府城酒楼的事情上。

这日刚和宋玉乔谈好了招伙计以及帮厨的事情,第二日一早她急匆匆地回了中江县,终于是在午食前赶回了食肆,跟着姜仲英以及梁玉英一起在庖厨里忙碌了起来。

因着苏禾安频频往返府城,七日里在食肆中的时间不过一两日,那些食客自然也是察觉到了些不对,一个个都来问陈婶和姜家姐妹:“苏老板是不是要搬去府城了?”

他们知道苏禾安之后的打算,却不敢提前说出来,就怕影响了苏禾安的计划。

食客们见他们几人都不愿意说,便又在第二日找到了梁玉英。梁玉英一早便与苏禾安商量过,本就是这几日就要告诉食客们苏梁食肆要歇业的消息,便直截了当道:“是的,各位也都知晓,咱们食肆能开起来是因为去年十一月的时候冯院长办了一场美食交流大会。如今一年的租期将近,我们便准备搬去府城了。”

“那以后便吃不到了吗?”

其实在苏梁食肆用餐的食客们都知道,苏老板的手艺是不可能一辈子困在中江县的小食肆里的,他们想过,可能再过一些时日,苏禾安就会去县城更好的地段开一栋大酒楼。那时候,各种吃食的价格可能会变高,他们不能再这样隔几日就来苏老板这吃各种好吃的。

他们也知道,苏老板在府城中接了不少宴席的单子,府城中也渐渐流传起了苏老板的传闻——什么天才少女,什么隐姓埋名的御厨后人之类的。

但是没有一个人真的想到,苏禾安会在这个时候就把生意做到府城去。

许同光听后,先是叹气,复又慨叹道:“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也!③”

苏禾安听梁玉英讲起这些事情,心中也有几番不舍,但到底是更向往府城广阔的未来。她想要有更多人尝到她的手艺。

“我想着,酒楼里也要像嚼月轩那样打几个烤炉。”当然比不上现代的烤箱那样方便智能,但是已经能烤出香甜的面包了。自从有了烤炉之后,不少人都说嚼月轩中的蛋挞和蛋糕都比以往更好吃了不少,新出的那些各式各样的面包也是颇受好评。

“你不是说不做点心吗?”梁玉英正在帮着苏禾安切今日午食食肆中要用的配菜。

苏禾安笑道:“不是用来做点心,我想做些烤鸭、烤肉之类的吃食。”无论是北京烤鸭还是南京烤鸭,在现代的时候,可都有不少喜爱的人。

之前去府城比试的时候,她还想过要不要在甜的那一轮做甜皮鸭,但到底是过程太过繁琐、耗时过长,只得作罢。如今开了酒楼,却是终于可以提上日程了。

苏禾安又道:“对了,玉乔那已经有了些人选,我也看过了,有几个还不错的,过几日阿娘与我一起去府城看看?正好也去看看咱们家酒楼是什么样子的。里头桌椅橱柜之类的我都已经寻了木工了,到时候应该能看个大概。”

活了这么多年,梁玉英还没去过府城:“成。不过我也就是看看,你知道的,我也提不出什么好的点子,还都得辛苦禾安了。”

过了好一会儿,梁玉英压低了声线道:“对了,小顾那边你知道怎么样了吗?”

苏禾安这次去府城的时候特意找齐老板打听了:“说是已经认回去了,但他的记忆没有恢复,也不知道在顾府上过得怎么样。”想着之前去顾府做菜时候的情景,苏禾安估摸着顾夫人应该是疼孩子的。

“总归是往好的方向去了。”

“是啊,大家都往好的方向去了。再有半个月,咱们一家子就要搬去府城了!”

已经快八月了,夏末秋初日渐干燥的风吹得人心里头都爽快了不少,望着窗外耀眼的天光,苏禾安开始盘算起开业那日要做的月饼以及各式菜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