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行程表上列出的事情件件都重要,但有些是重中之重。
陈霖先把去市里开会的事给重点标出来,市里说要把峰区和富华村给宣传出去,傻子都知道要抱住官方的大腿,他们只要做好配合就行。
接着就是小盘江村委的招商会,牛头村和下沙村的七舍茶要包装好走出去,还需要借外力。还有几个村子现在搞了中药材种植,不少村子种了水果,也想多吸引些经销商过来。
至于省城电视台的个人采访,这都是小事。换成暑假期间来更好,那时候是富华村旅游的高峰期,借着省城电视台这个平台把富华村的盛况给播出去,还能吸引更多人过来。
除了这些形成之外,贺红还把她的一些私人安排给添加了进去。
当旅游公司的总经理是正职,但她在果园、奶茶店的投资才是收入大头,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她还是要抽时间多关心果园和奶茶店的情况。
奶茶店现在只开了镇上、富华村两家店,富华村这边的店要一分为二,村头一家,还有老院子那里开一家。游客变多,光是村头那一家店也忙不过来,多开一家正好村头村尾都给占了。陈霖就把孟娇娇给提成了总店长,由她来监管三个奶茶店的运营。
以前是村里的门面有限,又不允许在空地上摆摊做买卖,所以四十八米街没有竞争压力,开什么都能客似云来。但现在不一样了,村里家家户户的院子都可以改成门面出租,那就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到富华村开店。
像租了陈太公家院子的张老板,开的是咖啡、奶茶店,这就和她是竞争关系了。
过了年,到富华村考察门面的人走了一拨又来一拨,还有人看上了陈霖家的小院子,劝她把原来厨房、淋浴间那块空地也建起门面出租,陈霖没同意。但村里多的人心动把房子推倒重建。
别的不说,像陈明生的一个堂叔家,之前因为家里人多、有了钱就去市区买房,所以家里院子没有建民宿,现在好了,全家搬走,整个院子靠墙的三面都可以改成门面,简直都能做成一个小小的商场了,直接拆了重建出来再租出去,两三年都能回本。
来村里开店的人多了,谁也说不好所有做生意的人都有良心,但要有那么几个不讲良心的人在,就可能影响外来人对富华村的口碑,所以,对商家的监管就尤其重要。
也不仅仅是他们,还有小盘江村委底下的其他村子,开店的也不在少数,要管就干脆一起统一管理。
陈霖想了半天,下午就去了村委大队找常书记。
“你是说在村委创办一个商业协会?”常书记看完陈霖拿过来的计划书,不等她回答,又把村委大队的周会计给叫了过来一起讨论,把在小盘江村委创办个商业协会,用于帮助过来开店做生意的人解决问题,同时也是用于监督这些店铺有没有“欺骗消费者、以次充好”等行为。
“本地人开店的也接受协会监督?”
“对,我的建议是只要是在小盘江村委做生意的,都纳入到我们的监管范围内。比如外地人过来开店,和本地人有矛盾纠纷的,咱们帮忙协调,需要从本地购买原材料的,也能通过协会联系到对应的村民,有协会从中搭线,也能让他们拿到合理的价格。”
“像咱们村委大队底下开民宿的不下四十家,协会还能提供个平台,每个季度组织大家聚到一起互相交流学习。”
“当然了,最主要的其实还是想要有个组织来对这些商家进行监督,现在旅游线已经从富华村铺到了村委底下各个村子,由村委带头来组织这个协会是最好的。”
不然的话,有些游客都以为是富华村这边处理投诉问题,像游客在其他村子买东西产生了不愉快,他们都下意识认为是富华村这边的问题,投诉信一扔到信箱里就不管了。等他们每周拿信时,大部分都是在其他村子发生的问题。
要是在温泉休闲区,这确实是要归他们管。但大多都不是,富华村和其他村子是平等关系,别人村子里出现的问题,也轮不到陈光山和陈霖去说。思来想去,还是村委大队出面最合适。
常书记和周会计还在考虑这个协会要怎么组织、让谁去管,陈霖也不说话了,这就是村委大队自己的事情了。但她还是特别强调了“口碑”、“质量”问题。
“常书记、周会计,你们也知道咱们的旅游也才起来没几年,现在依然还是起步阶段,我不怕发展得慢,就怕富华村,甚至是小盘江村委的口碑坏掉。一旦咱们这里的旅游区‘坑人’的名头传出去,以后谁还来咱们这旅游?”
不仅仅是景区里商业的问题,还有景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都要进一步提高才行。
常书记也知道轻重,让周会计把村委大队十几条村的商家情况更新一遍汇总上来,要在村委的下一次会议上着重讨论,还得把各村的村长都叫过来开会,让他们意识到游客旅游“体验感”的重要性。
说完这件事,常书记正好和陈霖简单说了遍后天招商会邀请到的企业有哪些,其中有一家是省城的大公司,专门做出口茶叶的。是这次招商会的重点关注对象。
一直聊到日头沉下去了,常书记说得口干舌燥,停下来喝了一口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嚯,都已经六点多了。知道陈霖平时下班就回家陪家人,想到她家里还有两个老人和一个小娃娃,常书记也就不继续说下去了。
起身送她出村委大队,边道:“富华村现在又开始大规模动工了吧?”
“准备了,村里还在协调。有的要拆了重建,有的要保留一部分,村里请了程勇程老板的工程队,不管是重建还是保留下来的建筑,建筑外观都要统一。”村里的那部分好说,村头的四十八米街改造才是最需要协调的,也是最紧迫的,四到六月,村里的游客比较少,这些游客来了,也多是去牛头村和下沙村看杜鹃花。刚好给村里空出时间来进行大改造。
常书记又是高兴又是苦恼,“又是一大笔开销啊。”但这一大笔开销之后,就会是更多的收入。
可惜了,要是以前有钱统一做规划就好了,还省得现在时不时地就要改造,富华村这几年陆陆续续地动工,就没有停下来过。
但忙碌也说明了富华村一切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陈霖笑笑没说话,和常书记打了个招呼就开车回家了。
虽说村里建筑改造要花一大笔钱,但年前被评为省模范村之后,胡书记跟市里争取到了一笔钱给富华村。
村里现在路修好了,地也都被规划完了,这笔钱经过讨论,将会用于村里建筑的改造。有缺口的那部分,村集体出一半,村民自己出一半,大家都乐得改变。
乘着霞光行驶在宽敞的水泥大道上,路两边是这两年移栽过来的冬樱花树,现在已经过了花期,只有少部分枝条上还挂着零星几朵花。而富华村村尾的晚樱花树才到了盛开的时节。
迎面开来一辆黄色的公交车,好似看到了熟悉的面孔,但短暂的一瞥过后就是背向而行,没能确定到底是不是她认识的那位司机师傅。
说来,她回来都快十年了,现在都还不知道司机师傅姓什么,但每次见面却还是如老熟人那样自然地寒暄。
手机的电话铃声响起来,眼看着就要拐到住宅区的那条路了,她就没没理。
这条岔路左边是住宅区,右边是她和陈明生的果园,往前开下去是直达仙人山上的养老院。之前多是养老院那里的车辆进出,还有果园的货车进出。现在多了散步的人,靠着马路边边,背着手,往仙人山那头走过去。
有的人家晚饭吃得早,不想吃了饭就在家躺着,就三三两两地结伴走到环山道,沿着山走上半圈再绕回来,刚好消消食。
陈霖开车进来,按下车窗和保安室里的阿伯打了个招呼。
“大海伯,吃饭没?”
“呀,霖霖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