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这次表彰大会之后,陈霖再次出现在兴市电视台里,跟着她的名字一起出现,还有富华村。
与此同时,富华村果园的猕猴桃已经成熟可采摘,还有仙人山上的野生核桃也快到了采摘的最后期限,抓住了国庆小长假的小尾巴,市区里也到处都是富华村的宣传单子。
九月份刚给兴高捐了五十万,几乎是把她剩下的存款都给挪了个干净,不过今年的红心火龙果结果量比去年多,到时候收到的钱会多一些。还有今年成熟的猕猴桃,味道香甜清爽,营养丰富,成熟后采摘了一些放到特产店里给游客试吃,很快就先在游客中打响了知名度。
宣传口感、营养都是常规操作了,毕竟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升之后更加注重饮食健康。而猕猴桃能在兴市迅速爆火起来,还是因为富华村还有另外几条村子是省内最先种出猕猴桃的种植基地,就和当初宣传红心火龙果一样,全省第一个种植基地,这个噱头够吸引人。
猕猴桃的结果期没有红心火龙果的长,从九月份开始,到了十一月份基本就结束了。
陈霖这几天和果园的几个业务员开了好几次会,都是要及时了解现在猕猴桃的市场反馈情况、批发商拿货情况等。跟着他们一起种植猕猴桃的还有其他的村子,第一年结果量不多,大家的都凑到一起出货才勉强够供应兴市和锦州市、盘州市三个地方的批发商。
今年是不愁销路了,明年结果量增加才能往外发展。拿到了九月份货款和接下来一个月定金,跟着种植猕猴桃的那几个村的村长终于放心下来了。
猕猴桃不比红心火龙果,种下去后要费不少心力维护,但得到了第四年才开始结果。前面三年半就相当于是在不停地砸本钱进去,万一第四年结果不佳或者是市场变化卖不出去,那就得亏上三年十几二十几万的钱。
“别的不说,现在把本钱拿回来了大半,我这心就踏实了。”
“多亏了当时坚持跟着陈总一起种植猕猴桃,你们看看,今年红心火龙果量多,不像前几年那么好卖了,说不定到明年可能就要降价了。我们的猕猴桃现在是独一份,等其他人反应过来要种植了,我们起码能先赚四年的钱。”
看着公帐上的钱满意地点点头,但是想到富华村那热火朝天地到处动工,有些遗憾道:“可惜了,咱们村不临江,不然还能蹭上环江道。”
“临江有临江的好,我觉得咱们村也能搞些别的,现在来小盘江村委的游客也不少,大家次次都去富华村也会腻吧,我看我们也想想能搞什么特色旅游出来......”
“那你说说咱们村能搞什么特色旅游?”
这人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嗐了一声,“我就是这么一提,我哪知道咱们适合搞什么?要不咱们去村委找找常书记?村委对别的村子就没什么规划?”
——
陈霖刚签了几个采购单子,常书记就过来敲门了。
她可不会想着常书记过来是来聊天叙旧的,现在别说是村委干部了,村干部都忙得恨不能搞个分身。常书记上门来找她,肯定是又有事情要和她讨论了。
大家都算是老熟人了,常书记过来就直接把公文包放茶几上,然后拿自己的杯子去接开水。末了,还要念叨一句,“小陈你这多少备点别的茶叶啊。”
陈霖喝茶都是喝花茶、果茶,唯独没有茶叶。
但提到了茶叶,陈霖就正好问:“牛头村、下沙村有种植七舍茶,上次开会他们村长不是说了茶叶卖不出去吗,不如让他们把茶叶包装好,放到和平叔家开的特产店里售卖。我看牛头村、下沙村那地方就适合种茶叶,不如就专门种植七舍茶。”
“这两个村子比较偏,还得另外再修路过去吧?能不能跟上面申请到修路的钱?”
常书记叹气地摇摇头,“镇上倒是很支持我们,申请钱下来修路,能申请到八成都行,剩下的村民捐一部分也不难。但是现在这两个村子还没统一意见,村委找了专家过来评估过了,那里最适合的就是种植茶叶,但是村里人觉得挣不到钱,现在还在掰扯呢。”
也是,说是适合种植茶叶,但是种植出来后卖不出价,那还不如不忙活这点呢。
“先拿现在的试试看吧,炒茶的技术是不是要提升下,还有茶叶的包装也得弄好看点,先拿一部分到这边试试水,要是不错的话,再考虑大规模种植。”陈霖走到挂着的小盘江规划图前,拿笔指了指这两个村子的位置。
继续道:“牛头村和下沙村单独岔了一条路过去才能道,中间没有其他村子,但是这条路上全是杜鹃花。您也知道,杜鹃花一年开三次花,而且小盘江村委底下,还没有哪个地方有这么大规模的杜鹃花.......”
“把路修出来了,这条路做一个旅游点,游客可以去赏花,也可以去这两个村子体验采摘茶叶。既能因地制宜种植茶叶,又能发展旅游。”
常书记听得意动,但还是有些犹豫,“临江的几个村子能发展是因为和富华村都连在一起,游客过来富华村顺便去附近的村子看看,但是牛头村和下沙村离富华村可不近啊......”甚至还离得有点远。
牛头村和下沙村在村委大队不远处的一个岔口通过去,沿着山弯弯曲曲地通到另一处山沟沟里,路倒是都宽敞,但全都是泥路。
常书记知道这两个村子本来就有老茶树,那里的位置、土质也是适合种植茶叶,但是他还真没怎么关注过通往这两个村子路上的成片杜鹃花。
他现在不会再想着,花花草草的有什么好看的。反正富华村搞出来的花田挺受欢迎的,经常有人过去拍照,那说明城里的人就是喜欢这些花花草草。
“现在是不近,等路修好了,咱们有了观光车,别说是牛头村、下沙村了,去瑶池村也不是难事。”
常书记眼睛一亮,也站过来看各个村子的分布。
别说,等真的有什么观光车了,小盘江村委就是一个大的旅游景区,底下十几条村就是它分散的小景点,各个季节的花、果树都分摊下去,这样不就能吸引游客一年四季都愿意来小盘江村委了吗?
而村委大队作为整个村委的中心点,到时候村委大队就是交通枢纽,除了直达市区的公交车、还会有观光车等。村委大队也要跟着热闹起来了。
常书记越想越兴奋,现在看小盘江村委的地图,简直就跟看一个金蛋蛋一样。
但常书记今天过来还有别的事情,暂时把牛头村、下沙村的规划给放到一边,直接进入正题,“姚书记要调到市里文旅局了,下来接任的新书记是从省城来的。明天到任,后天要来咱们村委视察工作,重点是来富华村,我刚和陈光山说过了,顺道过来提醒你一声。”
她还想着镇上会安排谁下来坐镇呢,没想到姚书记先调走了。
“姚书记调走了,您这位置不挪一挪?”怎么说常书记在小盘江村委的成绩也挺亮眼的,不应该一点消息都没有啊。
常书记不在意道:“我就爱留在小盘江村委,在这里干实事更得劲。”但也有些失落,“不过可能也待不了多久了,领导已经找我谈话了,下一届该换人了。”
“这么突然?!”陈霖有些猝不及防,眼看着富华村就要更上一层楼,小盘江村委也能跟着发展起来了,这些领导一个个的就要调走,想想还真是有些难接受,后面还要和新领导们重新磨合。
得了这个消息,陈霖下班回去时还有些沉闷,但到家见到严川,心情又跟着好转起来。
家里的银杏树树叶又变黄了,在地上铺了一层,阿福喜欢,家里就没急着清理落叶。这会儿严川就蹲在银杏树下都阿福玩。
可能是结婚后严川经常在家里住,阿福对他没那么排斥了,偶尔心情好的时候也愿意给严川默默脑袋。
“下班了,二嫂又寄了不少鱿鱼丝过来。”严川看她心情不太好,拍了拍阿福的脑袋,就要过来拉她的手。
“你刚摸过阿福的爪子,又来摸我的手。噫......我先去洗个手。”
严川跟着过去洗手,笑道:“你多少次摸了阿福的脑袋又来抓我头发,还好意思嫌弃我。”
“那怎么能一样?”
“怎么不一样?”
“反正就是不一样。”
陈霖结束这废话一样的对话,进到堂屋就看到了一整箱的海货,有一半都是鱿鱼丝。好嘛,这都够她吃很久了。很快地拆了一包,扯出一条鱿鱼丝吃,边道:“不知道他们收到咱们寄过去的水果了没有。”
阿公和阿婆去了杨七叔家找柳枝奶奶,白阿姨正在厨房里准备今天的晚饭,陈霖顺手开了电视,这屋子里有了声音。等他也坐到了旁边,手臂搭到了她肩膀上,这才说起了镇上和村委的领导班子又要换一波了。
面对他,陈霖可以说说工作上的事情,例如村里、村委的规划,还有下个季度的工作重心。甚至还会给他盘一盘上个季度的收入是哪些、有多少。
严川对她的工作不太熟,但也能说上话,知道她也不是想从他这里得到什么建议,只是想找个靠谱的人说一说,于是严川就安静地听着。听得多了,也对她的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晚上吃过饭,一家人坐在堂屋或者是后院闲聊,到了八点半,阿公阿婆也陆续去洗漱、睡觉了,他们就回房间去各忙各的事情,严川看他的资料,陈霖跟着录音机练英语。晚上十点半,严川准时地给她关掉录音机,然后把人抱回床上、熄灯、拉抽屉找东西。
这样规律的日子一直过到了十二月底。
村里哐哐哐和咚咚咚的声音终于没了,但是走到山脚下、江边,这样的声音还是不小。修了将近四个月,村道终于修好,大家终于不用从田埂绕道走了。
村道分出了来回的车行道和人行道,池塘那段路的栏杆还在修建中。陈霖家旁边原来是块宅基地,但是这宅基地上的老房子被铲平了,有人打了这块地的主意想分地,但村里没同意,而是把这块地修整出来,弄了个停车场。
原先村里只有陈霖和陈明生买了小汽车,现在陈明理也买了一辆,接着张二伯家、表舅家也买上了小汽车,其他家虽然还没买,但眼瞅着也快了。
村头和温泉休闲区、村委大队都有停车场,但那都是给游客设置的,村里本地人的车子停在这些地方不是很方便,于是就把陈霖家旁边的空地给弄成了停车场,专门是给老村这边三十几户人修的停车场。
至于旁边宅基地原来的主人,不知道人还会不会回来,要是回来就给分一块村头同等大小的宅基地。
今年红心火龙果和猕猴桃两样水果卖出收回的钱足足有四百多万,除去明年的开支和今年的奖金,她和陈明生能一人分两百万。
陈霖惦记着要不要把手里的钱拿出去投资,正要给周云旗打电话,问他有没有好的投资项目。
可能是多年朋友默契,她正要拨电话,周云旗的电话就打了过来。不等她说投资的事情,周云旗就和她说了他从朋友那知道的消息,让她做好防护。
才说完消息,周云旗匆忙说他那要去通知公司的人做准备了。
挂了电话,陈霖没了心思去准备今年奖金发放和分钱的事,赶忙打电话给陈明生,“明生哥,你在哪?有急事,你赶紧回来一趟,我当面和你说。”
“不是,你不用着急,不是家里的事情,周云旗刚刚给我打电话和我说了件事,你先回来,我们商量下。”
陈霖急得脑袋冒汗,想到了其他人,就给乔桥打了电话过去,问她海市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乔桥那边一愣,很快就明白了陈霖要问什么,就道:“暂时只收到一些消息,但没有证实,现在还没出具体的结果。”
“目前具体什么情况,我们都不了解,也有可能是有人夸大了。”乔桥顿了下,又道:“但最好是做好防护。”
陈霖找了最近的新闻报道,又上网查了,都没有消息传出来,要不是周云旗给她说,她也根本不会知道。虽然病情出现的地方离他们并不近,而且现在没有其他地方也出现病例的消息,但周云旗语气很认真严肃,陈霖也不敢把这件事当小事。
想了想,又给省城的杜佳欢打电话,问她省城那边有没有关于粤省某省份出现传染病的消息,杜佳欢却说目前没看到消息出来,反过来问陈霖了解多少。但陈霖这了解得也不多,杜佳欢就说她去问问其他人。
偏偏严川这会儿去集中训练了,也没法联系到他,她也只能先找陈明生商量事情。
几乎是第一次听到陈霖的语气严肃认真还有点慌张,以为是什么大事情,陈明生紧赶慢赶地回来了。
他刚进到办公室,陈霖就把门给带上,小声道:“周云旗月初去粤省出差,有几个粤省的朋友相继生病住院,症状都一样,现在还在医院里,有可能是传染性疾病。但是现在消息都没有传出来。”
“周云旗提醒我们准备好口罩、消毒液、感冒药发烧药这些东西。现在消息做不得准,严川还去集训了,咱们要不先准备一批口罩和消毒液?”
陈明生还在消化陈霖说的这个消息,眉头紧皱。
陈霖不安地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我也不知道怎么说,现在我觉得心慌慌的。”
过了一会儿,陈明生道:“这个消息先不要传出去,这毕竟是道听途说。但是该准备的还是得准备,这些就我来安排吧。口罩和消毒液这些东西,本来我们酒店员工都能用到,多准备了也不会浪费。”
陈明生安慰了几句,让她不要那么担心。
陈霖太了解周云旗了,如果他不是觉得很严重,也不会那么着急。
但是这种还没被官方证实的消息不能随便传播,散出去了,万一不小心引起恐慌,或者被有心人利用制造话题,那就麻烦了。
晚上回去,陈霖和白阿姨、阿公阿婆强调了最近换季,让他们注意身体,尽量别去人多的地方,免得被传染了。还叮嘱白阿姨白天有空的时候给家里搞一遍卫生,最好是去药店买消毒液擦一擦。
阿婆说她小题大做,“早换季了,前段时间感冒的人多,我们就在家待着,现在村里没谁感冒。”又拍拍她的手,道:“我们身体怎么样心里有数,你安心忙你的工作。”
阿公也跟着附和道:“年年都去做体检,有问题的话医生早说了。上回医生还说我们保养得好,每天坚持多走动锻炼、该吃吃该喝喝,身体啥毛病都没有。”
二老一致认定陈霖就是瞎操心,于是就问起她和严川是过年前还是过年后去京市,“你们早点把日子定下来,亲家那边也好做安排。”
“虽说那边不办婚礼,就请亲戚朋友们吃个饭认个人,但是光亲家两个安排也要准备......”
陈霖摊摊手,无奈道:“我年前年后都可以啊,但是得看严川的时间,等他集训回来了就定。”
陈霖这边一直关注粤省的消息,顺便发了今年给员工们的奖金。
一下子就进到了2003年,严川的集训还没有结束。
今年农历新年是在一月底,今年放假也早,过了元旦,全市小初高学校陆续进行期末考,然后放寒假。
江芸和陈明理本打算放寒假后去粤省旅游,被陈霖给劝住了,让他们今年安心留在村里。
陈明理觉得陈霖不是会轻易干涉别人计划的人,很干脆地退了机票,收拾行李带江芸回了富华村,直接找上她,“到底是什么事啊?”
陈霖也没瞒着,跟他说了周云旗知道的消息,“从上次周云旗给我说了消息之后,出现相同症状的人又变多了,他那几个最开始生病的朋友现在还没好。”
而且,乔桥和杜佳欢那边也陆续收到了些小道消息。但好就好在,目前范围很小,暂时没有传播开,虽然这些人还没好,但暂时没出现死亡病例。
“去粤省就别去了,其他地方......”陈霖干脆道:“今年哪都别去了吧,在家里过年算了。”
到了四号,严川的集训还没结束,陈霖就打电话给了安敏,说现在还不知道严川什么时候能抽出时间来。顺便又提了粤省那边的情况,让他们在家注意身体,暂时不要出去旅游。
安敏这边接了电话后就去找了严雪松,担心道:“这不会......”
严雪松却说她担心多了,“能出什么事情?别想太多了。我看要不问问他们把日子定在年后,在小霖家过了年就过来。哦对,酒店要提前订了,再晚就订不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