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2章 番外八(2 / 2)

文学院女生深沉脸,沉默五秒后,她才开口道:“我本来想引用鲁迅说的,‘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但感觉他说得挺对的。”

哲学院女生叹气:“谁说不是呢,大一大二背了那么多书,还觉得自己就是黑格尔在世,到头来也就只记得笛卡尔的一句‘我思故我在’。”

其他人:“还好吧,我都感觉你们哲学系的情绪特别稳定,这几天相处下来,状态都跟丧尸没爆发之前一样。”

“那是因为我们在麻痹自己——‘不思丧尸故丧尸不在’。”

哲学院另一女生道:“那这现状岂不是‘丧尸思故丧尸在’?”

“丧尸怎么可以‘思’呢?我不喜欢你这样的举一反三。”

“子非丧尸,焉知丧尸之不思也?”

众人:“……”

最后还是新闻院五人强行转移了话题:“丧尸思不思都无所谓,只要咱们能熬到末日结束,专业再鸡肋,秋招也应该没人跟我们卷了。”

一个学小语种的女生却是面露忧愁:“丧尸爆发前——我们专业是全校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高达100%,爆发后——不提也罢。”

边上的同伴看其余人面露困惑,似乎没理会其中的意思,帮忙补了一句解释:“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担心,我们学小语种的那个国家会不会已经灭国了……”

所有人:“……”

就业率从100到0,确实是个刺激的消息啊。

金融学生萧瑟点烟:“那我比你们要好一些。目前以来最坏的消息也就是之前买的那几只股票全跌了,好消息是我不用赔了——”】

一“股”激起千层浪,观众席有人叫道:“啥啊!我就赔惨了!”

“想开点,你身上背负的债,都是你现在活着的证明。”

“但这证明有点太沉重了!”

“行啦,好像不末世,你买的那几只股票就能稳赚一样。”

四周瞬时响起好几道心虚的咳嗽声。

江绮杉也掏出外套口袋里的新款手机,一脸痛心:“当初扔我那部手机的时候,你们说的也是我花呗刚还一个月,剩下的都可以不用还了——”

“谁能想到!谁能想到!”她悲痛不已,“我现在用着一部手机,却还着两部手机的花呗钱!”

乔思羽没忍住:“那不是因为你又攒钱买摩托车了吗!!”

【新闻院五人在农学院呆了好些天,每天都会有新的成员进来。不过多是离得近的几个学院的学生。

从他们口中,大家也知道了外面有许许多多的人在逃来的路上牺牲。

张大想起自己之前问过范思麦,为什么没把电子屏的标语投放到更远的计算机院、机电院去。范思麦当时只感慨一句“太远了”。

他本以为是农学院学生力量有限,无法帮助更远的地方。

现在想来,恐怕是担心——把农学院作为希望告诉全校师生,却没有万无一失让大家安全到来的方法,最后让人不断牺牲在前往希望的路上。

他们无法承担这样沉重的生命压迫感。

后期的镜头画面切换变快,背景还是一尘不变的白天黑夜交替,但录制的内容逐渐沉重了些。

大家不再像最开始那样有说有笑了。

随着农学院收留的学生变多,纵然有现成的土、现成的肥料,奈何种的速度赶不上消耗的速度。

某次突然的冲突,打破了众人如履薄冰的和平现状。

接着越来越多的矛盾激发,从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演变成每时每刻的争执。

范思麦的话只有个别有着过命交情的同学会听。

范思麦也不会再问“这摄像机在录吗”、“我气色好不好”之类的问题了。

她眉眼耷拉,双眼没有什么神采,只是在镜头对准后,勉强笑一笑:“可能,要找新的地方了。”

到头来,农学院里所展现的幸福终究只是假象,末日里的世外桃源根本不可能存在。

大家开始各谋出路。

新闻院五人决定去更远的地方看看。他们好奇处在南边的理科、工科学院现状。

学校那么大,大家平日里进出都选择离各自学院近的门,理工科习惯进出西门南门,文科习惯进出北门东门,长此以往,相互之间都很少打到照面。

一路波折,他们来到南二区宿舍楼。和想象中的画面不同,这片区域显得格外有活力。

不少女生已经开发了爬墙技巧,在人员流通后,一些宿舍开启互帮互助模式,在小小的一层,或者一栋里面生存,有规模地形成了抗击丧尸的队伍。

苏二:“我们之前怎么没想到爬墙的方法呢?竟然还傻傻地从五楼跑下来。”

冯三:“傻子,你忘了我们男生宿舍楼没有防盗窗了?”

苏二一顿,脸上露出一个少许苦涩的微笑:“终是我们不配了。”

领队的女生笑道:“我们一开始也没想到,后来有个女生从一楼通过防盗窗爬到六楼,又带着她室友从六楼爬到一楼,逃生去了,我们才意识到这是个好路子。”

学委对这“攀爬高手”充满好奇,但听人已经离开,采访不着,不由得有些遗憾。

领队继续道:“她还留了不少东西,像是——投影仪。”

到了夜晚,女生们特地嘱咐学委到阳台看电影。

张大乐了:“怎么还有电影看啊,这么滋润。”

他和学委一起来到阳台,本来还想催促一下屋里的另几个男生动作快点,别错过开头,却见对面墙上进度条拉动,直接切至正片高潮,瞬间被眼前的画面惊讷到说不出话来。

苏二等人出来的时候还在问:“看得什么片啊?”

下一秒就被余光里激烈晃动的人影给吸引去视线,定睛看去后,直接傻眼。

学委已经看迷了眼,喃喃问道:“人与人原来是这么结合的……男生脱了都这样吗?”

张大、苏二、冯三、赵四同时回神摇头:“不不不,男生与男生的差别,有时候比人和狗的差别还大。”

新闻院五人在“宿舍自治区”暂住的日子里,精神粮食吃饱,但是食物资源时常缺乏。

他们也就经常跟着生存小队出去搜寻物资,沿途记录。

也是在这期间,他们看到无人机飞过,听到希望的信号。

所有楼的人都一同欢呼,彼此的眼里充满闪烁光亮。

也是这一天,新闻院五人做下了新的决定——以避难所为终点,沿路记录采访。

“你们真不怕死啊。”其他人问,“学校附近的物资虽然会一天天紧缺,但无人机已经开始播报避难所的消息了,只不准救援也快了。”

“我们还是想要多记录一些。”

“除了你们,肯定还有专业记者去做这些事啊,咱用不着这么拼吧?”

“是这样没错……”学委笑了一下,“但他们哪有我们大学生莽啊。”

新闻院五人收拾好行囊,换上女生宿舍善心人士友情赞助的冬衣,在一个傍晚时分出发。

在快到音乐楼的地方,他们听到了天台高处传来的交响乐。

他们同时向前方看去。

不远处的陆地上,是十来个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的背影。

下秒镜头回扫,定格在新闻院五人自己在落日余晖下的身影里。

“明天见!”】

影片至此结束。

交响乐声激情回荡,大字题着“感谢音乐学院提供的免费片尾”。

等到片尾曲播放完毕,已经几近午夜十二点。

老师们开始组织安排清场,学生们还有些意犹未尽,好些仍坐在座位上不愿动弹,期待暗下的屏幕上再出现个彩蛋什么的。

操场上不知谁带头突然大喊了一声:“音乐学院来一个!”

这话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声音跟着喊道:“音乐学院来一个!”

“音乐学院来一个!”

“音乐学院来一个!”

学校官方除了开场时模仿奥运射火箭,并没有安排多余的助兴环节,奈何学生们看完影片跟嗑了药似的,半夜也丝毫不觉得困,跟着起哄,声音此起彼伏。

倪辛月等人也没急着走,加入拍掌、打节奏的大部队。

谁想还真有音乐学院的人随身带着乐器来看电影,响应号召道:“那我代表我们学院,浅浅吹奏一曲送大家走哈!”

倪辛月等人定神一看,果然,是刘俊!

紧接着——

高亢嘹亮的唢呐声穿透操场,划破黑夜,似乎要催着太阳升起。

风动云起,生死更叠,慷慨激昂。

PS:新闻院五人出校后所拍内容因画面过于血腥、暴力,尚未过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