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2章 番外八(1 / 2)

第122章番外八

【即便农学院是N大王牌之一,外院对该学院的印象还是停留在——“一个连挂科都可以挂出五花八门的朴实学院”。

一到期末周,诸如《我的作业被羊吃了》、《我的羊被舍友吃了》等校园小报就层出不穷。

乡土与荒诞并存。

张大在之前的一次新闻作业里,曾以农学院为主题进行过系列报道,私下做过不少背景资料调查。

他仰头看着落叶纷飞,以及电子屏上不断滚动的大字,开口道:“知道吗,咱们学校农学院的动物科学专业,是省教育厅重点支持专业。”

然而身边并没有人理会他。

学委已经在回想之前路过农学院食品鉴赏活动所尝过的各种美味面包和饼干了。她魂不守舍地应了一声:“哦,所以?”

苏二则记起之前学校北边那片占地百平方米的大果园,吞了吞口水,自顾自道:“这季节农学院的甘蔗和橘子是不是都能吃了。”

冯三喃喃:“他们的大棚里应该四季蔬菜都有吧。”

大家独自就着“农学院”三字展开了各自的联想,只有赵四一人比较捧张大的场,问:“嗯?动物科学专业是干什么的?”

“养猪啊!”张大眼睛都要放光了,“咱们多久没吃过肉了!”

其余人都还有点愣,过了会儿才反应过来,兴奋道:“这么多天没敢想,猪这个字我都不知道怎么写了。”

“是不是还有养鸡场?我想吃鸡!”

“山羊应该也有吧,之前好像在校园小报上看过!”

“那个应该是学生自己养的,不是大批量!”

“管它的呢,反正咱们接下吃住不愁啦!”

五个人拽着胳膊,高兴转圈,楼里有游荡的丧尸听见动静跑出,他们才不敢再嘚瑟,忙跳上电动车,往农学院的方向开去。

接下来路过的几个学院大楼电子屏跟他们前面遇到的那些一样,屏幕上的内容都改成了“欢迎流浪学子加入农学院大家庭”。

看样子是以农学院为中心,由北向南辐射,通知各院学生。

学委心中抑制不住澎湃:“农学院的人都是菩萨啊,这不得多给你们几个镜头,向全世界宣告你们的伟大。”

她抱着相机,这儿聚焦一下,那儿聚焦一下,远景一个,近景一个。同样的大字幕,几乎让她拍出朵花来。

张大从那电子屏收回视线,仍在感慨:“真猛啊,竟然勇闯了那么多学院的控制室。”

苏二道:“他们天天下地干活的,肱二头肌是要比咱们普通人发达。”】

台下,观众席农学院学生所坐的方向已经沸腾起来。

几个不怕害臊的男生吹起了口哨,吆喝道:“来来来,镜头给到我们这边。”

“动物科学专业带你上大分!”

“种地人就是最牛的!”

……

“咱们那时候怎么没想过去农学院。”乔思羽探脑袋。时间久了,她都有些记不清当时的动线了。

“咱们当时都以为开车没一会儿就能到避难所,过上好日子,不用跟同学们抢这点物资了……”

倪辛月叹气,谁成想计划赶不上变变变变化。

“还好你们没去农学院,要再在学校多耽误点时间,估计这辈子就见不着我了。”

“我和宝宝也要一尸两命了……”

叶镧和孙眠心对他们没去农学院一事表示认可,但凝着屏幕的眼睛里还是充满着羡慕——末日逃到农学院的也太滋润了!

【农学院的地形和别处不同。

大概是校领导方面考虑到农学院的“鸡飞狗跳”,专门拨了最北边的一块土地,搞农学院的建设。

整个学院像一座遗世独立的小岛,不管是果园、农田,还是养猪场、养鸡场,都建立在上头。除去一条直通的大道,四周环水,平日里可以用来引流灌溉农田,调整湿度温度,而末日时,又可以借助地势便利抵御丧尸,只要堵住唯一一条交通要道就行。

前往的路上,新闻院五人设想了一番,农学院的人会以何种形式堵住那条大道,接应外来的流浪学子进去。或许就地取材,把学院里猪舍、鸡舍的大铁门给拆了,拼搭个简易的,防住外来丧尸,平日里大家就都开船走水路进出……

本以为上述构想合情合理,也结合了农学院的特色及地理条件,但等真到了学院大楼前,他们还是被农学院学生的操作给惊到了。

只见大道上拦着数米高的土堆,两辆挖掘机停在左右两侧,宛若两个变身铠甲,气势十足。

挡风镜后依稀能看出里面坐着人。

只见其中一个女生拿起对讲机,跟对面道了句“有人来了”,便操作起挖掘机的摆臂,让挖斗稳稳落在新闻院五人的跟前。

张大傻眼:“咱们学校竟然还有挖掘机专业的吗???”

“他们这是想要干嘛啊?”苏二犯怂害怕,往后退了一步。

学委却已经淡定地指使冯三、赵四和她一块儿把他们那几袋相机设备往挖斗里放,自己也爬了上去。

张大、苏二这才反应过来,这挖掘机的摆臂竟然是运送他们进入农学院的方式。

挖斗在停至土堆的最高点时停了下来。

土堆另侧用木棍搭了简易楼梯,台阶下方刚才对讲机通知的人已经在那儿等候接应他们。

是一个头发盘起的女人,年纪似乎比他们几个都要大一些,脸上有几分疲惫。

新闻院五人拎着东西往下走时,注意到对方目光停在他们挂在胸前的相机上。

他们反应过来——此时不同以往,进入他人领地,未经允许擅自拍摄,过于冒昧,也违背了他们的新闻道德观。

“抱歉抱歉……”学委从裤兜里掏出盖子就打算把镜头给盖上。

女人试探地开口:“你们,是新闻学院的?”

“……对。”对方的语气有些微妙,学委回答得也有了几分迟疑,同时小心地观察对方神色。

毕竟他们院之前没少报道农学院的二三事,只不准农学院在行善的同时还立了一个“不接应新闻院学生”规定?

正胡思乱想着,女人脸上突然绽放出一个大大的笑容,上前与他们握手道:“欢迎欢迎,非常感谢你们的到来。我们现在就等着新闻学院的学生加入呢!你们平时不是喜欢找素材吗!巧了真是,我这儿开门就有!”

“我们住的地方里面有几个不服从管教的。”

“你们摄像机能24小时开着录制不?”

“让全国人民记住他们的嘴脸。”

学委、张大、苏二、冯三、赵四:“……”

热情地表达诉求后,女人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原来是农学院读博的师姐,叫范思麦。

对方听闻他们此行是想拍摄校园关于末世逆境生存的纪录片,分分钟就表达了自己的支持,并为他们介绍起周边环境来。

“哦,这土堆学校后山挖的,没直接拆楼。”

“那两个挖掘机……你们知道咱们学校隔壁是职业技术学校吧?离北门近,过来投奔我们的。”

新闻院五人咋舌,再次聚焦镜头,给了个特写。

开着挖掘机来投奔,这波操作是新鲜啊。

赵四又觉得哪里不对:“等等,他们学校不是有那什么厨师专业吗?吃的竟然不够?”

范思麦神情微黯,轻叹了口气:“他们那边的情况比我们这儿复杂很多,学生争夺资源,自相残杀,现在大部分地方都已经沦陷了……”

范思麦带新闻院五人参观完猪舍、鸡舍、果园、大棚,拍摄了足够多的素材,这才带他们来到其余学生所在的聚集地。

建筑大厅能容纳百余人,以农学院原住民为主,这群人在丧尸爆发的第一天,听到广播说要找一个有水源、有食物的地方,就瞄准了自家学院。

最后也是由他们作为第一批主力战队,打造出眼前这样一个“避难所”,不断完善周边防御设施,接应外院子弟进来。

此外,躲进这里的还有不少文学院、外语学院、金融学院的学生,以及七八个从隔壁职业技术学院逃难过来的工科学生。

新闻院五人在外闯荡以来,还是头一回见到那么多专业的学生齐聚一堂,两只眼睛几乎要放出光来。

范思麦笑道:“晚饭大概还要一个小时才能准备好,你们可以四处逛逛,看有没有什么想要采访的学生,随你们安排。”

“好的好的,辛苦学姐。”

新闻院五人连道几声谢,便按捺不住兴奋地将目光瞄向了四周。

隔壁技校过来的几个学生坐在角落,估计是惦着自己外校的尴尬身份,一直都很小心翼翼,但也能感受得出来有在努力跟所有人打好交道。即便面对新闻院五人的摄像头有些尴尬不自然,但还是竭力使自己适应镜头,有问有答。

“这个门?啊……我们焊的,嗯嗯不难不难,我们经常做。桌子椅子也是。”

“挖掘机遇到坡怎么办?哦哦这个都好解决的,开熟练就好了,我们抢到挖掘机后,就马上开过来了。”

张大咋舌:“学院的参差这时候是体现出来了哈。”

赵四也满是羡慕:“咱们专业咋就没有教点在末日实用的技巧和本领呢。”

不远处英语学院的同学幽幽看来:“这是在点我吗?”

哲学院的人跟上阵型:“这是在点我吗?”

张大:“……”

英语院的同学还推了推边上文学院的:“你怎么不说话,点咱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