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748集:挑战应对展韧性(2 / 2)

“我就问一句,能不能先做出来?”刘好仃声音不高,“不进系统,不走正式流程,就当是我们私下试个样。”

“合规呢?”老周问。

“改动不影响结构安全,我现场演算给你看。”刘好仃掏出本子,撕下一页,画出示意图,标出受力点,“你看,这个凸起只承受搬运时的局部压力,不参与整体承重。测试报告我亲自写,责任我担。”

老周盯着图纸看了半分钟,终于点头:“夜班可以加两小时,但只能做三块,不能影响明天排产。”

“够了。”刘好仃合上本子,“三块就够了。”

中午前,设计图改完。王姐联系了印刷组,把重心标记的位置定在左下角,字体加大,颜色用深灰,确保远距离也能看清。打磨工艺由粗砂轮换成细磨头,多花三十秒,但表面更顺滑。

刘好仃亲自去仓库挑了同批次的原料板,眼看着第一块样品从生产线下来。冷却后,他戴上手套,试着搬动。重量没变,但手握的位置多了着力点,重心也一目了然。

“行。”他点点头,“能用了。”

下午三点,他带着检测报告和三张修改草图去了医院。小张躺在病床上,手臂打着石膏。刘好仃没多说什么,把资料放在床头柜上,留下一张写着自己手机号的纸条。

“等你好起来,咱们再聊。”他说,“这次,换我们先开口。”

回到厂里已是傍晚。王姐发来消息:监理收到了改进方案,转交给了老吴。对方没回复,也没拒收。

刘好仃坐在工位上,打开电脑,新建文档,标题打了五个字:《施工协同设计建议书》。光标在照片,逐一命名:“减负一号”“防误二号”“护人三号”。

桌角的日历上,“与老吴电话跟进”那一行已被划掉。旁边多了几个字:“等待回音”。

他喝了口凉茶,重新看向屏幕。第一段写了删,删了又写。到最后,只留下一句话:

“产品好不好,不该由我们说了算。”

门外传来脚步声,有人喊他去吃饭。他应了一声,没动。手指悬在回车键上方,迟迟没有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