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震动的时候,刘好仃正盯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间。
九点差七分,系统刚完成新一轮数据同步。三条绿标安静地挂在监控面板上,像是三枚别在胸口的勋章。他没动,手指悬在鼠标上方,等那条最新的通知跳出来——“今日首单打卡完成|订单号LGD-033”。
他点了进去。照片上传了,角度歪得像被人随手一扔拍出来的,门框只露了一半,背景还有一只穿拖鞋的脚。
“老周。”他拨过去,声音不高,“新来的?”
“哎,小张,前天报到的。”电话那头语气有点紧,“我跟他说过流程了,可能是现场太急。”
“不急也得按规矩来。”刘好仃看着图,“客户看不到全貌,等于白拍。你让他重传一张,标准动作,三点一线:门轴、锁孔、对角线尺寸标记。”
“明白,马上处理。”
挂了电话,他顺手把这单拖进“待复核”文件夹,又刷新了一遍主控台。页面加载出来,几组数据并排躺着:前端功能启用率98.6%,客服回访触发次数12,施工打卡成功率83%——比昨天低了五个点。
他记下一串数字,打开会议邀请模板,填上时间:9:00。参会人:老陈、王姐、老周。主题栏他敲了几个字:“第一天运行情况同步”。
九点整,钉钉群弹出三个“已进入”的提示。
“人都齐了。”老陈的声音先冒出来,带着耳机特有的轻微电流声,“我把昨天的数据打包发群里了,重点是打卡合规率,目前卡在图像质量这一块。”
“我也看了。”王姐接话,“问卷回收才六份,大部分客户压根没点开推送消息。咱们那个‘安心户’标签,好像贴了个寂寞。”
刘好仃点头,虽然他们看不见。“问题分两头看。一头是执行,一头是感知。”他调出刚才那张歪斜的照片共享到屏幕,“这不是技术问题,是习惯问题。新人不熟,老人嫌麻烦,结果都一样——标准走样。”
“培训得跟上。”老周说,“光靠我在调度台吼不行,得让他们亲眼看见什么叫合格,什么叫不合格。”
“那就定下来。”刘好仃敲下日程提醒,“下周三下午,厂区会议室,施工队全员到场。你牵头组织,老陈配合做一份图文操作指南,重点标出拍照角度、定位开启步骤、时间节点顺序。做成小册子,人手一本。”
“还得签确认书。”老陈补了一句,“不然讲完就忘。”
“行。”刘好仃应下,“算进本月考核项。谁没通过,暂停接单两天。”
王姐轻笑一声:“这招狠。”
“不是狠,是让大家都清楚,这不是可选项。”他关掉照片窗口,“另一头,客户那边也不能干等着他们自己发现变化。王姐,你说的回访,今天能启动吗?”
“早准备好了。”她语气轻快起来,“我和小李、小周拉了个临时小组,名单按你给的‘沉默客户’筛的,优先打最近48小时内完成测量的。话术也改了,不问‘您满意吗’,直接问‘有没有收到进度提醒’‘看到短信了吗’。”
“对路。”他点头,“收集回来的反馈,别堆着,每天中午十二点前汇总一次,我们看趋势。”
“没问题。”王姐顿了顿,“有个细节——龙岗张先生刚打了客服电话,问能不能把安装时间再往前挪一天,说家里装修进度赶。”
刘好仃抬眼看向屏幕,找到那张熟悉的订单号。备注里写着:“首批安心户,建议本周内完成”。他点开调度表,翻了翻可用时段,手指停在周四上午十点。
“给他安排上。”他说,“顺便告诉客服,态度要稳,别承诺额外优惠,就说‘因为您是我们第一批优先服务客户,我们尽量协调’。”
“懂了,捧着不宠着。”王姐笑了一声。
“就是这个意思。”
会议结束前,老陈突然出声:“刘师傅,第二批‘安心户’的标签已经全部打完,共32人。但系统显示,只有9个人点进过服务详情页,其他人连推送都没点开。”
刘好仃盯着那一排灰蒙蒙的头像,像是三十多盏没亮的灯。
“说明我们以为的重要改变,在客户那儿,可能连动静都没有。”他慢慢说,“不能等他们自己察觉。王姐,把这32人加进今天回访清单,优先级提到最高。问问他们是不是没注意到消息,还是觉得没什么不一样。”
“好。”王姐应下,“我让组员每人负责五到六个,争取今天下午三点前跑完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