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保存时,他特意在标题加了“模拟方案”四字,避免被当成正式申请。权限只开放给主管和销售组长,其他人需申请查看——他知道,太激进容易被拦下,一点点推才走得稳。
快到中午时,客服系统弹出三条新标记。
第一条:“客户问能不能预约上门测量,希望有人全程对接。”
第二条:“另一个老客户回电,说看到我们官网更新了服务说明,觉得‘比以前清楚多了’。”
第三条最让他眼皮一跳:“潜在客户对比三家后选择我们,理由是‘你们现在看起来像个能靠得住的团队’。”
刘好仃没立刻反应,只是把这三条逐条复制进一个新文档,命名为《试点反馈追踪(非正式)》。他没写总结,也没加感叹号,只在每条后面标上时间戳和来源编号。
下午三点,小陈敲他桌子:“联系上了,两位师傅都说愿意试。明天上午十点,咱们模拟一次派单全流程,从客户来电到系统登记,再到外派通知和回访确认。”
“好。”刘好仃点头,“你负责操作,我全程旁观。有问题当场记,不改流程,先看真实卡点。”
小陈走后,他打开邮箱,开始起草那封酝酿已久的邮件。标题很平实:《关于启动三项试点工作的说明》。正文分三段,每段讲一件事:外勤协作测试、短视频上线推进、激励模型模拟测算。没有动员词,也没有紧迫感渲染,全是“已沟通”“可执行”“待验证”这类词。
写完后他读了一遍,删掉一句“建议尽快决策”,换成“欢迎随时沟通进展”。他知道自己的位置,不越界,但也不退缩。
这时,茶水间传来热水壶的鸣叫声。他起身去灌水,顺手换了包新的速溶咖啡。这次没搅太久,喝了一口,温的,不烫嘴。
回来时,发现屏幕上跳出一条新咨询记录:
“你们那个上门测量的服务,是怎么预约的?我现在就想定。”
他盯着这句话看了五秒,没回复,也没转发,而是把它截图保存,放进《试点反馈追踪》文档的第一页。
然后他打开笔记本,翻到最新一页空白纸,写下几个字:**“有人开始伸手了。”**
笔尖顿了一下,他又补了一句:**“得接住。”**
窗外阳光斜照进来,落在他肩头一角。办公室安静,只有键盘偶尔响一下。
他把笔记本合上,放在左前方,正对着显示器。身体没动,手指搭在鼠标上,眼睛盯着客服系统的实时对话窗口。
下一个提问刚冒出来一半——
“你们的新流程是不是真的有人……”